來源:期貨日報

作爲國內最早提出實施碳中和路徑的工業部門之一,紡織行業在綠色製造、再生循環、可持續管理創新等方面走在前列。紡織化纖企業將綠色作爲描繪企業自身發展成果的最美底色,將低碳、綠色和創新貫穿始終,探索節能環保新技術、新裝備,提高能源綜合利用率。據瞭解,截至2021年,已有36家化纖綠色工廠、48種綠色設計產品、3家綠色供應鏈企業先後列入工信部綠色製造體系名單。無論是獲得綠色製造“大滿貫”、綠色工廠先試先行,還是在今年兩會中提出“打造綠色纖維產業安全生態”“加快打造綠色供應體系”,紡織化纖企業都在用行動踐行責任,逐“綠”前行。

聚焦“雙碳”彰顯大企“綠色”責任擔當

近日,在工信部公佈的2022年度綠色製造名單中,新鳳鳴入圍2022年國家綠色工廠名單,繼湖州基地榮獲2018年國家綠色工廠、2019年國家綠色設計產品、2019年國家綠色供應鏈,實現綠色製造領域大滿貫之後,又一次獲得國家權威認可。

據期貨日報記者瞭解,國家級“綠色工廠”創建活動是由工信部2017年以來組織開展的全國性評選活動,是針對符合“綠色發展”企業給出的權威認定,旨在完善我國綠色製造體系,全面推行綠色製造,助力工業領域實現“雙碳”目標。

新鳳鳴集團總裁助理章四夕告訴記者,自建廠以來,新鳳鳴便堅持將綠色設計理念和低碳發展作爲公司發展的第一要務,在“實體經濟、改革創新、提質增效、綠色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成長,體現出大企的綠色責任擔當。

“聚焦‘雙碳’戰略,公司將自覺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經營活動中,繼續積極探索零碳工藝路線,爲‘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貢獻力量。”章四夕稱。

據瞭解,新鳳鳴通過對原料利用和生產工藝、智慧供應鏈、基礎設施和環境排放等的升級改造,充分實現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綠色製造核心目標,爲企業節約成本的同時,真正做到了綠色發展。

“我們通過廢絲再生工藝不僅產出合格品,還大大降低了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污染排放。通過對生產裝置進行技術改造、建設餘熱發電項目和光伏項目,有效降低了能源的消耗。”章四夕說。

桐昆集團在“雙碳”背景下聚焦企業能源優化,實現綠色發展,多次上榜工信部綠色製造名單,榮獲綠色設計產品、綠色設計示範企業、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等榮譽。其“多功能差別化聚酯纖維綠色製造與應用技術集成創新”項目,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該項目通過融合智能化先進設備與綠色工藝技術的應用,使產品能耗比同行單位綜合能耗Ⅰ級標準低20%。

事實上,經過“十三五”的發展,我國化纖工業在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鞏固產業優勢領先地位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圍繞“科技、時尚、綠色”的產業新定位,紡織化纖企業踏上“十四五”新徵程。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日前接受《中國紡織報》專訪時曾表示,化學纖維主要以石油資源爲原料,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提高循環再利用水平是化纖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健全完善以綠色製造技術爲主導的技術體系、標準體系。同時,目前已經形成了將再生產品作爲新材料和消費的新時尚。結合綠色消費趨勢和產業鏈訴求,發展循環再利用和具有原料天然可再生、生物可降解等特性的生物基材料是有效途徑之一。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作爲再生聚酯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海利環保已經形成了從廢舊聚酯瓶類收購、瓶片加工提純造粒,到再生滌綸長絲生產的綠色完整產業鏈。

“海利環保踐行了國家級綠色工廠的擔當,其再生滌綸長絲的整個生命週期都帶有‘綠色基因’,即材料可再生、製造過程綠色化、產品可回收,從而降低了向下遊織造環節的供應鏈‘碳’輸出。”產業人士稱。

據該產業人士介紹,海利環保的再生滌綸長絲產品定位於差別化、功能化,獲得了GRS全球再生標準認證、OEKO-TEX100嬰兒接觸級別認證等,爲公司的再生纖維拓展國際市場贏得了“綠色通行證”。目前,海利環保已爲宜家、新秀麗等國際品牌定製了高端綠色再生纖維。

直擊“痛點”提升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

據瞭解,環保部在對我國41個重點行業工業廢水排放量的調查中發現,紡織業每年廢水排放量達19.61億噸,佔總工業廢水排放量的10.5%,僅次於造紙業和化工業,這也是紡織產業發展中的最大“痛點”。

實現產業綠色發展離不開環保整治。據瞭解,從2017年開始,江蘇多地紡織重鎮積極開展環保整治專項活動。吳江區噴水織機專項整治工作任務表顯示,2017—2019年,噴水織機總量計劃減少10.2萬臺,淘汰佔比30%。近期,吳江推行新一輪的噴水織機關停整治,預計到2025年,噴水織機量下降至16萬臺附近,約佔2017年整治前的50%。

紫金天風期貨分析師劉思琪稱,關停部分高耗能噴水織機企業,可實現水資源節約,減少污水排放,恢復青山綠水;通過企業整合,可實現產業鏈集羣、集約化,提升織造行業競爭力。

同樣,在紡織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印染廢氣污染也不可小覷,印染產業的綠色發展也關乎紡織產業鏈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記者瞭解到,全國人大代表,紡織行業的上游企業“掌門人”、泰和新材集團董事長宋西全一直非常關注紡織產業鏈的發展。在產業一線調研中他發現,近年來,印染行業轉型升級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依然面臨發展環境複雜嚴峻、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

宋西全在今年兩會中提出,促進印染行業健康發展,保證中國紡織產業鏈競爭優勢。他建議,加大對印染園區化發展的支持力度,出臺印染園區集聚發展資金管理辦法等扶持政策,引導印染企業向規範的工業園區集聚;充分給予配套的環保指標,使園區的環評、能評、排污等指標得以優化;完善污水管網等配套設施,爲印染企業入園發展提供條件。同時,他建議科技部門設立印染行業綠色發展技改專項,加快綠色科技成果轉化,逐步建立基於技術進步的綠色發展模式,進一步提升我國紡織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加快傳統行業綠色轉型升級,推動節水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是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實和兌現碳達峯、碳中和承諾的關鍵所在。在綠色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引導下,紡織化纖行業正通過技術升級、高耗能產業集中關停整治、產業鏈集羣化發展等方式實現行業綠色發展。

“目前,紡織化纖產業向綠色製造轉型途中仍然會遇到很多問題。”章四夕告訴記者,前期綠色轉型投資成本較高,雖然政府會有一定的資金補貼,但小微型紡織企業難以覆蓋成本,打擊了企業紡織產能的擴張積極性。此外,過快的綠色轉型也會帶來不合理的能耗控制制度,使企業被迫減少產量,對其生產管理帶來一定影響。

對此,劉思琪建議,政府要加大對節能環保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推廣,加大對聚酯織造產業鏈一體化、集羣化發展的引導,對於實現綠色創新發展的企業實行政府補貼,加大對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綠色企業支持力度,形成帶頭示範作用,鼓勵更多的企業綠色轉型。

綠色發展企業實現低碳與效益雙促進

降低資源消耗總量、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綠色產品供給能力、增量發展綠色產業……當前,加快綠色發展正成爲紡織化纖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式。

在產業人士看來,綠色發展是紡織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正成爲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是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的重要舉措。

加快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大綠色節能減排技術的推廣應用,形成綠色低碳生產方式,提供更多綠色消費產品,是我國紡織業邁入產業價值鏈中高端、形成國際貿易新優勢、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2022年,在多重壓力疊加背景下,降本增效成爲穩定行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在綠色低碳循環領域實施降本增效是大勢所趨,也應該是兼具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主動行爲。

2023年2月26日,新鳳鳴全資子公司江蘇新拓年產36萬噸低碳環保新材料智能製造項目正式投產。記者瞭解到,該項目利用新鳳鳴自主研發的“5G+工業互聯網平臺”,將打造出行業內具有先進性、示範性、引領性的智能工廠。

“新鳳鳴在綠色轉型過程中主要對基礎設施進行優化、技術創新和投資建設綠色功能性項目,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據章四夕介紹,在壓縮空氣換熱器改造項目中,實施改用換熱器節能方案替代原有的冷凍式乾燥機,不僅節能,還大大提升了裝置效率。污水治理設施採用厭氧+好氧二級生化處理工藝,有效提高中水回用率。

“在廢水汽提項目中多級提純工業乙醛、乙二醇,在大幅降低廢水COD基礎上,實現有機物高值利用,爲企業做到降本增效。”章四夕稱。

“如果紡織化纖企業能夠向綠色產業轉型發展,研發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材料,不僅有助於實現企業競爭力的提升,新裝備和新技術還能夠節省能耗成本,進一步提升企業生產效益。”章四夕稱。

記者瞭解到,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有助於紡織化纖行業形成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目前,行業內多家龍頭企業通過技術革新和管理優化,實現綠色經濟,帶動能效和業績的雙提升,形成綠色協同發展的典範。

作爲我國化纖行業的頭部企業,新鄉白鷺投資集團長期以來十分關注化纖行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在今年兩會中,全國人大代表、白鷺投資集團董事長邵長金建議,打造綠色纖維產業安全生態,希望以持續科研爲依託,努力實現用可再生植物纖維替代進口纖維素原料,打造中國綠色纖維產業安全生態,進一步增強傳統優勢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循環經濟重塑產業競爭優勢

從綠色低碳發展的形勢和要求看,我國已提出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產業人士看來,新發展目標給紡織化纖行業提出了強化碳減排的重要任務,綠色紡織行業也將大有可爲。

“紡織化纖行業要繼續提高循環利用水平。一方面,要實現再生滌綸規模化、低成本生產,推進再生錦綸、再生氨綸、再生粘膠纖維、再生高性能纖維等品種的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另一方面,要繼續推動廢舊紡織品高值化利用的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化發展,鼓勵相關生產企業建立回收利用體系等。”產業人士表示,紡織行業要綜合理念與實踐、平衡現實與未來,加快提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保障供應鏈穩定,則需要進一步穩定規模優勢,強化體系優勢,增強自主創新和高端製造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未來,隨着紡織化纖低碳、綠色發展的不斷深入,落後的高能耗高污染產能發展逐步受限,產業鏈將進行重新洗牌。

“紡服織造綠色發展,必然要經歷一波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產能的過程,這相當於產業鏈供給側改革。”劉思琪表示,通過供應端落後產能出清,產業一體化、集羣化發展,實現行業整體降碳,平均成本下降,產業鏈供需格局改善,行業利潤良性發展。

在行業綠色轉型產能出清的過程中,必然帶來產品價格的大幅波動。記者瞭解到,目前紡織行業相關產品棉花、棉紗、PTA、乙二醇、短纖等已經在期貨市場上市,企業通過期貨工具可平抑價格波動風險,從而實現生產經營穩定,期貨工具助力企業綠色轉型、紡織產業綠色發展也大有可爲。

期貨市場實物交割對交割標的有極其嚴格的品質要求,期貨質量標準作爲相關品種在同行業流通領域中的最高標準,得到了全行業的一致認可。

據瞭解,本月初,新鳳鳴(中磊)成爲鄭商所新增指定短纖交割品牌。“成爲交割品牌後,新鳳鳴可以通過期貨交割完成商品購銷,拓寬市場渠道,實現區域市場的突破,交割品牌可以爲產品帶來品牌增值效應,可以擴大品牌的全國影響力和競爭力。對下游企業來說,交割接收到的短纖也更有質量保障。”章四夕表示,交割品牌、交割庫的設立打通了企業通過交割對接期貨市場的最後一公里,有利於企業利用期貨套期保值功能規避風險。

在章四夕看來,期貨市場主要服務於實體經濟,“綠色”期貨和期權品種的面世也將爲企業綠色產能發展提供穩定的環境。

“期待碳排放權期貨早日上市,讓實體企業可以運用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助力化纖產業早日完成‘雙碳’目標。”章四夕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