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明碼標價中也暗含“陷阱”?

文/劉遠舉(財經專欄作家)編輯 徐秋穎 校對 陳荻雁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近日,亞洲航空被曝行李超重5公斤收1807元託運費。隨後亞航發佈聲明,確認航站員工對在櫃檯託運20公斤行李的收費以及開具的票據符合公司收費規定,而乘客的行程單並沒有如其所述包含15公斤托運行李額度。

該事件迅速在網絡平臺發酵,網友觀點基本分成兩派,一種觀點認爲,超重收費可以理解,但1800多元的超重收費過高;另一種觀點則認爲,高價託運費就是廉價航司的盈利模式,明碼標價沒問題。

事實上,航空公司只要明碼標價,就真的就沒問題嗎?那麼,首先需要釐清的是,爲什麼行李收費那麼貴。

━━━━━

國際航班行李收費並無統一標準

亞洲航空方面解釋稱,該公司爲低成本航空公司,機位、餐食、托運行李等分開銷售,乘客按需購買。據瞭解,該乘客事先並未購買托運行李額度,僅購買了機票,而機票僅含有一定重量的手提行李免費額度,沒有包含15公斤托運行李額度。

所以,不是超重5公斤,而是整個20公斤的行李要另外收費。工作人員開具的票據也是符合公司收費規定的。亞航的這個聲明,看起來沒有太大的問題。

通常全服務航空公司,如國內四大航、國泰、漢莎、阿聯酋航空等航司,都會對不同艙位的旅客提供一定額度的免費托運行李服務,一般都是手提行李5kg、托運行李20kg起步,艙位越高,所獲得的免費行李額度越大。

但廉價航空公司就完全不同了,行李、餐食都要乘客另外購買。以亞航爲例,亞航只允許乘客免費帶總重量7kg的兩件手提行李上飛機,如有多出來的行李,則需要付費。對於廉價航空的行李收費,國內航班有統一的標準,但國際航班則按各航空公司規定辦理,收費並無統一標準。

而且,這個價格並非一成不變。在網上訂票的時候購買托運行李額度,價格是最低的,一般20kg行李收費在380元。訂完票才追加購買托運行李額度,20kg收費會漲到636元了。到機場櫃檯辦理登機手續時,再臨時購買行李額度就更貴。通常按照前15kg收取907元,此後每超重一公斤收取363元計價。該旅客的1807元就是這麼算出來的。

這個價格變動機制,也是合理的,就像機票越到後面越貴。

所以,從這個航空行業的慣例來說,亞航這個收費並沒有多大問題。這也是很多乘坐廉價航空的乘客的常識。因此,纔會有很多人說,只要是明碼標價就沒問題。

━━━━━

明碼標價中的“明”有程度差異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明碼標價也有“陷阱”。

之前“雪糕刺客”引發了輿論的熱議。隨手拿一個雪糕,消費者以爲三五元,結果到了收銀臺,收銀員說三五十元,放回去損面子,就只好忍痛買下。消費者就像被冷不丁刺了一下,這就是所謂的“雪糕刺客”。

廠家深諳此道,“雪糕刺客”現象也就蔚然成風了。後來,市場監督部門要求明碼標價,很多店鋪就把價格標籤貼在冰櫃上。但標籤很小,消費者很難拿着雪糕去對標籤,因爲被其他人看到也會損面子,所以某種程度上“雪糕刺客”依然存在。而哈根達斯也貴,卻不被稱爲“雪糕刺客”,那是因爲它是分櫃擺放的。

其問題在於,雖然是明碼標價,但“明”的程度不同。

所謂明,就是信息透明程度。但信息的傳遞,是有成本的,因此有不同程度的區分。商家、店家合謀加大信息傳遞的成本,加大消費者獲取信息的難度,“明”的程度就打折了。在“雪糕刺客”的例子中,難度在於面子,實質是消費者的需求剛性上去了——不願意丟面子放回去。

那麼,把這兩個機制串起來就是,先降低明碼標價的程度,當消費者價格剛性上去了,就不得不接受這個價格——明碼標價也就不那麼“明”了。

筆者提出的辦法是,可以要求雪糕企業在雪糕包裝印上建議零售價,消費者只需拿起雪糕,就能看到價格。沒有尋找標籤的動作,放下的原因就可以有很多解釋,不喜歡口味,對某種成分過敏,也就不會折損面子。“雪糕刺客”自然就不能“刺”人了。

其實,利用這兩個機制,在很多商業場景中都存在。比如,進了飯店,翻開菜譜,發現菜很貴,或者有餐位費,也不好意思走了。雖然是明碼標價,但消費者心裏也不痛快。

當然,話說回來,餐館往往有裝潢作爲一個信息機制,傳遞了餐館的價位信息。而且,市場就是這樣,消費者自己也要付出搜尋信息的義務。這個義務裏面就包含面子,捨不得面子,那就多付錢,也算合理。

航空行李收費上,也是這種機制。如果明碼標價只是出現在辦理行李的櫃檯,到了機場,消費者很難處理超重的行李,價格再貴也沒辦法。本質上,此時消費者的需求變爲剛性的了,因此就喪失了價格談判的能力——消費者無法不託運。

雖然是明碼標價,符合程序正義,但其實質正義是受損的。

所以,航空公司對於行李的明碼標價,應該是出現在購買機票的平臺上,出現在機票的確認短信中,這樣才能達到實質上的明碼標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