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乒壇的朋友都知道,國乒奧運冠軍、世界排名第一的樊振東最近狀態下滑明顯。多次在國內外比賽中失利。、趙大成等人均遭遇慘敗,也引起了球迷的密切關注。

個人認爲,樊振東遇到了他的恩師王皓(現任國乒總教練)當年同樣的技術困境,那就是:舞臺上的第一板質量不夠高,而他想要形成多板相持,但是很多對手都不讓他們耽擱。接下來的機會,第一次的反擊非常猛烈,讓自己固有的節奏被打亂了。

回想王皓的反手直拍反手,橫跨天涯,卻在面對馬琳和張繼科時屢屢碰壁。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樊振東必須吸取教訓!

衆所周知,男子乒乓球運動員之間的競爭要比女子乒乓球運動員激烈得多,因爲男性運動員的力量相對較強,所以擊球質量也更高,而女子運動員長期以來都偏向於穩定和凌駕於一切之上,直到最近幾年。纔開始重視單板質量的對抗,但不能和男選手相提並論。

但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不管是什麼打法,每個人都得在兇猛和穩健之間做出取捨:有的人喜歡先有侵略性,提高首攻質量;有的人喜歡先有攻擊性,提高首攻質量;有些人想先穩住。主啊,先確保你沒有失誤,然後再進行與強力球的對抗。

雖然不同時期對乒乓球運動員技術要求的側重程度不同,但能否快速、高質量地使用前三板,仍然是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前面有一個發球,後面有一個扭曲。本質和精神是一樣的。的。

其實王皓出道的時候就已經走在了時代的前沿。他利用直拍的手腕靈活和臺上動作幅度大的優勢,發展出反手橫拍的技術體系。板手質量低下的問題:早年直拍慢輕,後期有旋轉沒速度。

所以當時的人評價王皓打得像個"站樁",就是先在場上扭球與上旋球形成膠着,然後開始後退半步,穩穩發力就像一道馬步,組織如鞭子般向兩邊攻擊。

王皓這種打法的優點就是後勁不足,這和武俠小說裏所謂的"內力強"頗爲相似,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對方未必能給他一個機會。比如馬琳就喜歡在前三板預測。得手後正手打王皓,張繼科用更兇猛的反手反擊王皓第一盤的直拍揮拍,效果非常好。

時過境遷,樊振東在國乒崛起後也面臨着同樣的問題。雖然是橫向選手,但他也喜歡在臺上扭來扭去形成相持,然後輸出比較穩定的上旋球。和當年的劣勢和導師如出一轍。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馬龍等人是趁着樊振東的第一階段出手,在臺灣第一板質量還不夠高,無法取得先機的情況下,迅速發力。如果雙方以相對固定的路線拖到多板相持,樊振東將佔據上風。此外,隨着國際乒聯新球改革的實施,樊振東也很容易被更強更快的反手球員壓倒,在單板質量上也有所喫虧。

常言道:"寧可先失其一,不如先失其一"。前面說過,大家過去講究事奉,是因爲可以給自己創造機會先上手;接發球創造優勢。

隨着乒乓球技術的發展,無論是橫拍選手還是直拍選手,每個人都可以實現臺內扭拉。這種情況下,誰的捻拉質量高,誰就佔據主動;如果比賽質量不高,很容易被對手反擊成功。這就是所謂的"給人把柄"。

其實,王皓和樊振東的問題不僅限於他們,還普遍存在於衆多國乒青年球員身上。都是接受了扭扭系統後成長起來的運動員,但"同質化"非常嚴重一場規規矩矩的上旋對抗,一旦對方的高質量回傳打亂了節奏,就會亂成一團。確實值得反思。

現在樊振東要麼在首板質量上下功夫,要麼加大登陸點和航線的變化。他必須做出改變:他不同於馬龍的戰術打法。快點,時鐘在滴答作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