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睿智的靈魂

作者:毒哥&玉成

來源:毒雞湯(ID:Du-JiTang)

01

最近看到一條非常奇葩的消息:浙江寧波一名女子在銀行提現30萬之後當街被搶,該女子立馬報警,警察根據監控視頻,很快就抓住了搶錢團伙,並追回29萬多。

該女子高高興興地給派出所送了錦旗,還親自去到派出所打算拿錢,結果剛進去,就被民警們控制住了。

原來警方順藤摸瓜,發現這30萬居然是洗錢團伙的贓款,再仔細一查,揪出了一個大型境外詐騙團伙,涉案金額一共2500多萬。

         
         
這名女子顯然只是團伙裏的一名馬仔而已,可能知道一些內幕但不多,所以才那麼虎,被搶了馬上去報警,結果自己把自己送進去了。
         
更大的反轉還在後頭,警方對搶錢的那夥人也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他們和被搶女子屬於同一個詐騙團伙,大概是每天看着流水般的黑錢,忍不住心動了,想着黑喫黑。
         
他們本料定女子不敢報警,自己這波就穩了,沒想到女子不按套路出牌,導致他們自己連同背後的整個集團被連鍋端,最後一共有72個人被抓。
         
報道在這裏就結束了,有一說一,這種壞人自食其果的新聞看着還真挺治癒的,但再細想一下,壞人自食其果的結局,是建立在黑喫黑內部裂痕的前提下的。
         
一個團伙能洗出2500萬,說明運作了已經不是一天兩天。

如果沒有半路搶錢這段插曲,或者說女子被搶之後沒有報警,那麼這個團伙是不是永遠高枕無憂了?
         
再想深一層,“洗錢”這個詞我們平時聽得多,但具體究竟有什麼套路,是怎麼運作的,很多人其實不甚瞭解。
         
所以我們今天也來說說這個話題,也許看完就會發現,洗錢的套路離我們真的不遠,正因爲這樣,才更需要警惕。
         
02
         
洗錢,英文“money laundering”,顧名思義,就是將來路不明的黑錢在一些看上去“正規”的渠道里過一圈,僞裝成合法收入,以逃避法規的監管。
         
經典美劇《絕命毒師》裏就有類似的情節,主角老白(walter white)在不同時期,分別以衆籌、買匯票、開洗車店等方式實現洗錢。
         


饒是這樣,黑錢最終還是太多了,只能將現金放進大桶裏,最終還因爲主角的智熄操作被人搶去了一大半,和上文聊到的新聞居然殊途同歸。

藝術來源於生活,從另一個角度也能體現洗錢對於犯罪團伙來說有多麼重要。

而隨着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發展,洗錢的手段也是不斷升級,真正做到了神不知鬼不覺。
         
先說說一些傳統的洗錢方式:

一是利用難以監管的現金交易,比如賭場、酒吧這些地方,就是最佳的場所;
         
二是購買大額資產,比如房產以及難以估值的古董或者藝術品等等,然後轉手賣掉,錢從左口袋轉到右口袋,不知不覺中就洗白了;
         
三是通過買賣股票、基金來洗錢,這種操作在過去並不少見,但近年來隨着證券市場監管的加強,願意用這個方法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由此可見,傳統的洗錢方式有比較明顯的短板,比如說單次交易的數額大、高調容易暴露等等。
         
但是進入到新時代,情況有了新的變化,犯罪分子們往另一個方向點技能樹,終於學會了化整爲零,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套路:人頭賬戶。
         
人頭賬戶和傳統的大額單次交易的洗錢方法堪稱兩個極端,人頭賬戶的精髓在於“小而多”,也就是說每次的交易金額都不會很大,不足引起警方的注意。
         
但與此同時,交易的數量會非常多,所有的這些交易賬戶隱藏在人羣之中,讓警方很難辨認究竟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
         
要是在以前,一下子弄到這麼多交易賬戶也不容易,但現在隨着互聯網發展,個人隱私也不斷被泄露,堪稱人均裸奔,交易賬戶一下子就變成了最不值錢的東西。
         
不法分子們想要獲得大量的交易賬戶,通常也有幾種方法,一是通過黑產鏈,批量購買個人信息,再利用個人信息註冊人頭賬戶。
         
這些個人信息一般都是普通人在不知不覺中泄露的,所以也提醒大家一句,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最好不要在官方機構之外的地方透露自己的信息。
         
否則不知不覺成爲犯罪分子的棋子,那就真的欲哭無淚。
         
第二種方法,就是利用人貪小便宜的心理,在網上發佈所謂的“兼職”信息,比如編造一些一眼假的理由,然後要求兼職者在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或者微信、支付寶上提現。
         
在這種情況下,兼職者要不過於天真,對犯罪套路一無所知,要不就是雖然隱約感覺不對勁,但在利潤的驅使下選擇無視。
         
在這過程中還會出現一種很典型的僥倖心理,就是“這麼多人都這樣做,我跟着做肯定不會出問題,就算出問題,也肯定抓不到我頭上。”
         
但實際上,每年因爲這個中招的年輕人一點都不少,只是關注度不高,導致很多人還矇在鼓裏而已。
         
比如就在去年六月份,江蘇一位大學生接了個“兼職”,在僱主的指使下新開了好幾張銀行卡,短短几天流水過百萬,很快就引起了銀行的注意,並且上報警方。
         
警方很快就認定這名大學生背後就是一個大型的洗錢團伙,最終將所有涉案人員全部抓獲,這名原本前途無限的大學生也因爲自己的一時糊塗,付上了非常大的代價。
         
         
這名大學生和上文說到的被搶後報警的女子性質應該差不多,都是集團黑鏈最底層的小螞蟻,用自己的身份信息來“搬運”黑錢,同時也是最容易被抓的那部分人。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大家遇到類似的輕鬆又賺錢的“兼職”,不妨先想一想,提個現這麼容易的事情,爲什麼有人自己不幹,也不叫親戚朋友幹,偏偏讓素昧平生的你來幹,幹完還要另外給你錢。
         
想通這一點,絕大部分騙子自然就套路不到你了,希望大家擦亮眼睛吧。

03
         
最後,我們也來聊一聊相關的刑事責任問題。
我國刑法中有洗錢罪這一條,量刑標準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這個標準本來伸縮性就非常大,再加上洗錢團伙一般規模都挺大,內部組織和分工明確,雖然乾的都是洗錢的活兒,但責任肯定不能一概而論。
         
在這裏我也參考了最高檢去年發佈的幾個典型案例,來說說一些關鍵責任人的量刑。比如江蘇無錫一名騙子,以買彩票爲名進行非法集資,最終獲得3億贓款。
         
這3億贓款最終只收回了50多萬,騙子本人以非法集資和偷越國境罪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另外追繳50萬,罰金2萬。
         
另外有一名幫他洗錢的親戚,被判有期徒刑五年九個月,但由他操作的60多個傀儡賬戶的戶主,並沒有被追究刑事責任,大概率是因爲他們並不知情。
         
另外一個案例,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兼職“跑分”賺返利的套路,有市民舉報了某個非法的“跑分”軟件,警方事後抓了21名用戶。
         
這21名用戶,都是爲了兼職賺錢而湊到一起的,換句話說,本質都是最底層的小螞蟻。
         
有些人爲了賺錢,事先交了幾千到幾萬不等的保證金,還把自己和親朋好友的信息都賣了,從某個角度來說,都是些愚蠢且貪婪的可憐人。
         
但是最後,只有三名用戶免除刑事責任,另外18人全部入刑,理由是前者是真沒經驗且不知情,屬於太單純被騙了,而後者多多少少都知情,而且參與的數額相對更大。
         
由此可見,是否知情和主動參與,在洗錢罪中對量刑的影響比較大,一旦確定參與者是知情的,那麼該進的大牢就免不了。
         
而且現代的刑偵技術已經非常先進,參與者是否知情,不是他們自己說了算的,而是可以從聊天記錄、銀行流水、賬戶信息等細節上體現出來。
         
所以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人在做天在看,千萬不要心存僥倖。有些歪心思是動不得的,錢還是踏踏實實賺得纔好。 


作者:毒哥&玉成
來源:毒雞湯(ID:Du-JiTang)
別怪我毒舌,生活比我的話更刻薄。負能量也是雞湯,只不過它更真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