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富裕家庭數量增加10萬戶,其中增加最多的是上海、北京、廣東和浙江,佔全國增加總數的六成。富裕家庭最集中的前30名城市,佔全國富裕家庭總數的68%

文|《財經》記者 張穎馨 陳洪傑

編輯|袁滿

中國擁有600萬人民幣資產的“富裕家庭”數量達到518萬戶,擁有千萬人民幣資產的“高淨值家庭”數量達到211萬戶,擁有億元人民幣資產的“超高淨值家庭”數量達到13.8萬戶……

上述數據來源於3月10日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2意才·胡潤財富報告》(下稱《報告》)。《報告》同時顯示,疫情疊加宏觀環境因素影響下,現階段財富人羣更傾向於重視資產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在資產配置上注重多元化,與值得信賴的財富管理合作伙伴共同採取行動,積極應對風險挑戰。

可以看到,近年來,儘管面臨多重不確定性因素,中國財富人羣在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上仍表現出強大的韌性,這爲財富管理機構提供了廣闊的發展機遇。

但需要注意,在財富管理行業迅速發展的同時,“無照駕駛”亂象仍較爲突出。就此,兩會期間,多名代表委員提出要加快財富管理領域相關立法及監管體系構建,採取“疏堵結合”策略,打開財富管理“正門”。

“富裕家庭”達518萬戶,北京位列第一

根據《報告》,截至2022年1月1日,中國擁有600萬人民幣資產的“富裕家庭”數量已經達到518萬戶,比上年增加10萬戶,增長率爲2.1%。其中,擁有600萬人民幣可投資資產的“富裕家庭”數量達到186萬戶,增長率爲1.9%。

對此,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表示,2021年中國富裕家庭數量增加10萬戶,其中增加最多的是上海、北京、廣東和浙江,佔全國增加總數的六成。

胡潤進一步指出,一方面是房地產市場的推動,特別是在一線城市。“房住不炒”政策之下,國內房地產市場整體發展步伐放緩,但豪宅市場火熱。單價15萬元以上的豪宅成交量翻了一倍,分佈在上海、蘇州、北京、深圳和廣州。

另一方面,國內股市也帶動了富裕家庭數量的增長。疫情衝擊、美聯儲加息、地緣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對於金融投資來說壓力較大,然而上證綜指深證成指依然上漲了5%和3%,創業板上漲了12%。

“中國富裕家庭最集中的前30名城市,佔全國富裕家庭總數的68%。北京位列全國第一,在前30名城市中,其他北方城市還有天津、大連、青島、徐州和瀋陽。”胡潤說。

中國財富家庭數量和地域分佈

《報告》同時顯示,擁有千萬人民幣資產的“高淨值家庭”數量達到211萬戶,比上年增加5萬戶,增加2.5%。其中,擁有千萬人民幣可投資資產的“高淨值家庭”數量達到111萬戶,增長率爲1.3%。

胡潤透露,目前中國高淨值家庭最集中的城市呈現“3+2+2”格局,前三大是北京、上海和香港,其次是深圳和廣州,再次是杭州和寧波。

另據《報告》,擁有億元人民幣資產的“超高淨值家庭”數量達到13.8萬戶,比上年增加4600戶,增加3.5%。其中,擁有億元人民幣可投資資產的“超高淨值家庭”數量達到8.2萬戶,增長率爲3.7%。

擁有3000萬美元的“國際超高淨值家庭”數量達到9.2萬戶,比上年增加3600戶,增加4.1%。其中,擁有3000萬美元可投資資產的“國際超高淨值家庭”數量達到5.8萬戶,增長率爲3%。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亦呈現了中國財富羣體生態圈關注的其他內容,如愈發注重知識整合、興趣投資、身心健康管理等。

從投資心態上看,四成以上財富人羣(43%)表示“更積極”,接近上年比例(47%),他們認爲危中有機,投資好機會、新機會不斷湧現。從資產水平來看,家庭淨資產5000萬以上的財富人羣尋找新投資途徑、新賽道的心情相對“更急切”(20%)。

與此同時,財富人羣對於身心健康狀況、個體生活質量的關注度持續攀升。根據《報告》,居家健康管理諮詢(38%)、專家電話問診(32%)、情緒調節與心理疏導(32%)等身心健康管理類衍生服務需求,超過體檢類(17%)和掛號、會診等就醫安排類服務(25%)。

此外,伴隨“直播熱”蔓延至金融業,在直播內容選題上,“投資答疑”(44%)、“大咖對談”(43%)和“時政解讀”(37%)獲得最高選。同時,“情感心理”(30%)和“養生健康”(28%)具備可觀受衆。

“無照駕駛”現象突出,立法監管待加強

可以看到,近年來,儘管面臨多重不確定性因素,中國財富人羣在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上仍表現出強大的韌性,這亦爲財富管理機構提供了廣闊的機遇。

中金公司測算,2030年,中國居民個人金融資產規模或將達到486萬億元,2021年至2030年複合增速爲9%。參考國際經驗,財富積累是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中國財富管理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

不過,財富管理迎來發展機遇的背後,仍有不小風險亟待關注。這其中,尤以“無照駕駛”亂象較爲突出。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帶有財富管理且不持有相關金融牌照(投資諮詢、基金銷售、私募基金管理人等)的公司有6194家。這些所謂的財富管理公司大部分設立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青島等相對發達城市,且呈現出越來越“山寨化”和跨地域展業的特點。

另一面,行業人士指出,近年來,各種打着財富管理名義的產品被爆出“違規宣傳”“風控裸奔”等問題,投資者在購買問題產品後,遭受了不小的財產損失。

就此,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建議加強構建財富管理業務立法和監管體系。

2018年以來,隨着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等系列規則落地實施,中國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監管體系趨於完備,而財富管理領域卻存在立法空白。

“在當前各方熱議資產管理領域相關工作的背景下,的確有必要將財富管理領域立法工作加快提上研究日程。”全國人大代表,重慶農商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謝文輝認爲,中國居民財富金融發展還存在很多值得探討、研究的空間。

謝文輝進一步指出,財富管理行業立法體系的研究和完善,一方面有利於保護居民投資者合法權益。通過有效的財富管理立法,明確財富管理業務由持牌金融機構經營,強化客戶利益爲先的行爲監管原則,切實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促進財富管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優化行業發展環境,改善投資者的投資環境,減少非必要的市場波動,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另有全國政協委員表示,參考國際經驗,財富積累是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中國財富管理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面對老百姓巨大的財富管理需求,建議採取“疏堵結合”策略,打開財富管理“正門”。 

上述全國政協委員建議,有關部門從頂層設計上做好規劃,加快財富管理領域相關立法及監管體系構建,引導金融機構真正立足“以客戶爲中心”,從目前單純的賣方代銷模式往廣義投顧模式進階。在服務好老百姓的財富管理需求上,應引流資金進入實體經濟,形成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的良性循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