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如约而至,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提振消费信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主题为“用诚信之光照亮消费信心”,“消费信心”一词成为焦点。

提振“消费信心”,这一招棋可谓恰逢其时。步入2023年,复苏春风吹向消费市场,百货、家电、餐饮等各种消费品类持续高涨;而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着重提到,要“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消费”的预期作用愈发凸显。由此可见,借“3·15”良机净化消费市场、整肃消费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着力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让人们敢消费、愿消费、乐消费,在当下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消费信心”,关键在“信”。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信”,意味着消费者对市场公平性、合理性的相信与认可,意味着良好市场生态的形成与维持。3月14日,中消协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综合得分为78.81分,处于“良好”水平;市场监管总局全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和咨询2940.77万件,同比增长23.5%。整体而言,全国消费市场创新活力强劲、总体稳中向好的同时,不公平竞争、价格欺诈、消费纠纷等乱象仍时有发生,成为制约消费信心的重要因素。

“新消费”下,何以为“信”?放眼当下,放眼全国消费市场,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方兴未艾,部分领域甚至处于“野蛮生长”阶段,政府主管部门“有形的手”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即时开展专项整治,做到“长战线”“零容忍”;更要重点聚焦、深入调研网络直播、电商平台等新兴互联网消费业态,从制度上、技术上、理念上“多管齐下”,从根源上斩断行业乱象,方能取信于民、维信于民。

从当下火热的消费市场反响来看,今年的“3·15”热度势必持续良久。而从长远来看,政府主管部门公正监管、严格执法,市场主体诚信经营、公平交易,消费者遵规守纪、依法维权,群策群力、久久为功,方能真正让诚信之光照亮消费信心,让“3·15”变成“365”。(章晓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