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產的泰國香米、不可注射的美容針、直播間的苦情戲、假免費真賣貨的評書機、不能點擊的短信、一臺手機操縱2萬水軍……在2023年央視3·15晚會上,諸多消費問題曝光,相關企業“現出原形”。

從食品安全,到醫療美容,再到直播帶貨,被曝光的一系列事件威脅着消費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也深深傷害了消費者的信心。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把“着力擴大國內需求”作爲重點工作,並強調“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而消費恢復,既要在增強消費能力上持續發力,也要在改善消費環境上下足功夫。當前國內的消費環境,產品質量問題、銷售欺詐、售後服務差、維權成本高等屢有發生。有消費者曾哀嘆,“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商家的套路。”

站在3·15這個特殊節點,營造風清氣正的消費環境,可謂正當其時。

安徽大米變泰國香米?

又見香精大米 香精勾兌的泰國香米

對每個喜愛中式美食的人來說,每頓飯不僅配菜得豐富,主食也得有滋有味。其中,來自泰國的長粒香米總能吸引不少人的目光。資料顯示,泰國香米從1992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並逐步壟斷國內高檔米市場。

然而,國內市場流通的泰國香米造假亂象時有發生。早在2010年,3·15節目就對一些企業違規使用大米香精、加工假香米做過深入調查報道。十多年過去了,仍然有企業在違規添加香精。

安徽是我國第四產糧大省,僅次於黑龍江、山東、河南,2022年總產量4100.1萬噸。然而這裏的大米在部分不法商人的操縱下,搖身一變成了來自泰國的茉莉香米。

安徽壽縣永良米業的“泰子王”二代泰國香米,主要在安徽本地市場銷售,負責人劉經理表示,“省內就一萬噸”。然而事實上,他們的大米既不是源自泰國進口,也不屬於泰國香米品種,只是普通的安徽本地產大米。所謂“泰子王”只是他們註冊的商標,和泰國香米沒有任何關係。

那麼,本地產大米的茉莉香味又從何而來?

合肥市香王糧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同樣以本地大米假冒泰國香米。公司負責人表示,在生產時他們會把香精掛到提升機上,通過注射器加到大米里。“三十多噸就是五斤(香精)左右。”

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不應以摻雜、摻假、僞造爲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劑。對此,負責人心知肚明。“(香精外包裝)都拿掉了,一般來講,還是注意點比較好。”

據調查,這些香精來自於上海朗楓香料有限公司,而這家公司甚至沒有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按照原國家質監總局發佈的《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生產者必須在取得生產許可後,方可從事食品添加劑的生產。

對於這一點,公司負責人郭經理非常清楚。他表示,“(香精)必須空白包裝,我不貼標籤就沒有任何問題。”

知假售假得如此理直氣壯,與假冒帶來的利益分不開。合肥市香王糧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表示,“如果是裸米的話,2.32元。加點香(精)的,發給經銷商就是2.4元。”

北京市東元律師事務所律師孔磊告訴中國新聞週刊,企業知假售假,會根據情節輕重,判處不同的刑罰。如果大米對人體有害,或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企業負責人是要承擔刑事責任的。給大米使用增香劑,如果對人體有害,且不告知消費者,則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會受到中國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的處罰,消費者也可以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追究生產廠家以及銷售者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產品,下同)貨值金額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15晚會曝光當晚,安徽肥東縣市場監管、公安等聯合執法組第一時間趕至現場,已對安徽香王糧油食品公司進行查封,對所有大米及其它原料等現場封存。該公司法人代表已被公安機關傳喚到位。後續依法依規嚴查嚴處情況,將及時向社會通報。此外,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正趕往被曝光的上海朗楓香料有限公司。

不可注射的美容針

這種美容針,都不能打!315曝光不可注射的美容針 妝字號美容針或致毀容

顏值經濟時代,越來越多的愛美人士通過醫美“抗衰老”。

在2022年7月武漢舉辦的美博會上,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給顧客進行面部淚溝注射。使用的產品名爲葡聚多肽,主要作用是撫平皺紋,讓面部顯得更加飽滿、年輕。然而這款產品僅爲妝字號備案。

2022年3月30日,國家藥監局發佈公告,對27類醫療器械涉及的《醫療器械分類目錄》內容進行調整。其中,整形美容用注射材料按照最嚴格的第三類醫療器械進行管理。而妝字號的日用化妝品只能外用於皮膚表面,顯然不可以被用來注射。

另一家名爲“依聖姿”的公司更是在展會現場打出了“99元任選一部位,現場祛皺”的廣告,吸引顧客進行面部美容注射。

更令人喫驚的是,工作人員坦承,這位打針的同事並不是執業醫師。根據相關規定,針劑注射屬於醫療行爲,必須由執業醫師在註冊醫療機構進行操作。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暨肽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展臺。該公司的工作人員也正在爲顧客的太陽穴、額頭、臉頰等部位進行注射,半個小時後,客戶的臉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鼓包。據悉,暨肽因子公司主打產品是各類功效的針劑,主要是賣給美容院。產品同樣是妝字號備案,工作人員同樣不是醫生。但該公司卻不以爲然。“我不是醫生,但是我們對我們產品的打法,比醫生更專業。”

在這些展會上,有些面部美容針劑注射產品甚至連化妝品備案都沒有。

一款由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基礎水光產品,包裝盒上沒有任何文字信息,屬於典型的“三無”產品。工作人員表示,就是幾十元一個的東西,誰去備它案,沒必要。因爲廉價,很受美容機構青睞。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主任醫師郭鑫表示,妝字號產品只能外用塗抹。有些不良商家把它當作注射產品,注射到消費者面部之後,會產生很多不良後果。比如面部皮膚的紅腫、破潰、反覆發炎,甚至無序生長、變形,美容不成,變成毀容。

這類以化妝品名義銷售的美容針劑因爲價格不透明,利潤極其豐厚,從業者趨之若鶩。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價格起碼乘以10,像成本價280元的,最低價是2000元一組到2800元不等。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1440.3萬餘家化妝品相關企業。據天眼查不完全統計,2022年化妝品相關企業共產生1150條被執行人信息。

演苦情戲,送評書機,專騙老人買神藥

直播間裏的兒子們專門騙老人買“神藥”!315曝光苦情戲直播局中局

老年人在線上和線下都正遭受“神藥”騙局。

隨着移動互聯網與人們生活的加速融合,許多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體驗上網樂趣,活躍在直播間。沒想到,卻在直播間裏各種精心安排的騙局中上當受騙。

在“小張說事”“馬洪亮”“高冷”等多個直播間,自稱“兒子們”的主播自導自演“苦情戲”,通過幫人解決糾紛、調解家庭矛盾的劇情,博取老年人的同情和信任,再將普通食品當作治療疾病的“神藥”賣給他們。

收到貨後,老年人的子女發現,這些多爲固體飲料、壓片糖果等的普通食品,並沒有治病療效。

但不少老年人們還是被直播內容吸引,並沉迷其中。原因是這些直播間的劇情通常荒誕誇張,極具戲劇性。除了有人哄搶產品、奪取祕方等劇情,還搭建醫院病房場景,各類醫生從天而降,佐證產品療效。

上海財經大學電商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這些主播擅長故事情節設計,雖然直播間定位是“說事兒”,但實際內容卻是爲了銷售產品“演戲”,明顯“貨不對版”,具有欺騙性。

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食品廣告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然而這些直播間卻採用植入的方式,把一款普通食品宣傳成特效藥。在節目中,直播間兜售產品背後的供應鏈也被曝光,“利哥供應鏈”相關負責人指出,直播間所講的故事都是編造出來的。演員都是花錢僱的,有編導寫劇本,很多打着調解矛盾、糾紛旗號的直播,目的就是爲了騙老人買產品,主播獲利非常大。

浙江曉德律師事務所創始人陳文明則指出,直播間內如果兜售藥品,需要一定的出售資質,否則會違反關於藥品出售的相關規定。但這些直播間實際上以普通食品來冒充所謂的藥品,從法律上來講,輕則構成消費欺詐,重則有可能構成刑法意義上的詐騙罪。

目前,被曝光的直播賬號在短視頻平臺已經無法搜到。

除了在直播間“演戲”,向老人兜售“神藥”,還有一種隱祕的線下方式。

不少老人收到過一種免費的快遞包裹,裏面是一個小收音機,也稱“評書機”。這樣的包裹每個月能收到幾個到十幾個不等。

評書機裏只有一條視頻,大多時長在4個小時以上,內容都是一些“大名頭”的專家、藥品研發人員在賣藥。

不少老人花了一兩千元購買這些藥品,但是這些藥品卻並沒有宣傳中治療疾病的功效,且在電商平臺上的銷售價格更低。

經3·15晚會記者調查,音頻中的專家都是子虛烏有,評書機裏暗藏天價藥騙局。其中,深圳市湘桂發科技有限公司被點名。天眼查數據顯示,深圳市湘桂發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9月,法定代表人爲安春龍,註冊資本100萬人民幣;風險信息顯示,2022年7月,該公司因產品(商品)質量違法行爲被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龍崗監管局罰款5652元,並沒收違法所得。

陳文明表示,從刑法構成來看,上述誘導老人購買藥品的情況,都是通過隱瞞真相,虛構事實,使這些老人自願交出財物的行爲。他強調,很多老人子女不在身邊,容易相信陌生人或者陌生信息,應該擦亮眼睛,避免上當受騙。

手機中的“祕密”:不能點擊的短信和氾濫的水軍

火爆直播間背後的“提線木偶”,水軍操盤直播間誘導跟風下單

今年3·15晚會是第二年開設3·15信息安全實驗室。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藏在手機中的各類“祕密”被一一曝光。

近年來消費者的網絡購物等需求越來越多,很多不法分子通過“ETC卡禁用”“快遞丟失理賠”等騙局,誘騙消費者登錄釣魚網站對其進行詐騙。不少消費者通過這些鏈接提示輸入了自己的手機號、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隨後則遭遇扣款,錢財被騙。最爲誇張的是,有些鏈接一旦提交,還會有遠程屏幕共享發起,這時候更要提高警惕,特別是老年人更容易輕信對方,從而造成財產的損失。

315信息安全實驗室專家、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網安中心測評實驗室副主任何延哲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短信的鏈接可謂花樣繁多,究其根本就是誘騙用戶點擊後訪問釣魚網站、非法網站,再一步步誘導用戶入局,要辨別真假其實並不容易,最好就是不要點,但點了之後也別慌,只要不提供信息問題就不大,退出即可。

除了不能點擊的短信,還有各類有可能泄露用戶隱私的情況發生。

手機中各種破解版App很受歡迎。不少消費者貪圖便宜,免費使用了這些有問題的破解版App,如同給手機安了“監控”,埋了“地雷”,風險極高。3·15信息安全實驗室技術人員對十餘款常用的視頻、音樂、小說等應用軟件的破解版,即盜版版本,進行了實時監測,發現了不少的貓膩。

一款視頻App的破解版,測試人員發現它被額外嵌入了3款和官方版本毫不相關的第三方插件,即SDK軟件包。只要運行,用戶所有的關鍵識別信息都被一網打盡,信息泄露並有可能被監聽監測。

何延哲指出,破解版App的開發者,不可能抱着做慈善的心態,一定是有其牟利的手段,裝上這樣的軟件,手機肯定不再安全,久而久之,不光是個人信息泄漏,還可能涉及到賬戶安全,通信祕密,以及可能被精準詐騙。在手機使用如此普遍的情況下,用戶一定要警惕手機中的詐騙和盜取個人信息的隱祕手段。

此外,舊手機、舊電腦也可能有數據安全隱患。3·15信息安全實驗室針對一鍵刪除、格式化、恢復出廠設置這些操作能否徹底刪除設備上的個人數據進行了測試,測試表明:一鍵刪除、快速格式化和默認不勾選“格式化SD卡和手機存儲”等操作都不能完全將數據刪除。

3·15晚會還集中曝光了一些網絡平臺明目張膽地售賣直播水軍,直播間人氣、播放量、點贊、評論等等,均可24小時自助下單。這背後都是利用手機控制水軍,達成烘托直播間氣氛的目的。

根據報道,嘉興宇禾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推出的雲控系統,操作起來簡單粗暴,一臺手機,可以同時操控200到20000臺手機,充當水軍。爲了讓水軍看起來更像真實用戶,在進入直播間時,宇禾公司的雲控系統還能事先設定批次、進入時間以及不同的發言內容等,甚至還可以去競爭對手的直播間,自動投訴甚至抹黑。

陳文明表示,水軍氾濫,實際上是有欺騙成分在。如果程度比較輕一點,這種行爲有可能會被認定屬於民法典中的欺詐,但如果情節嚴重,次數又多,主觀惡意的話就比較重,那也有可能被認定屬於詐騙。用戶一定要仔細甄別,去研究手機中的信息。

作者:餘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