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秋和

前些天我寫了《威虎山下喫炒麪》(點擊藍字可看)的故事,文中提到的威虎山是剿滅土匪座山雕的故事發生地。因爲《智取威虎山》中的楊子榮是家喻戶曉的英雄,有朋友私信給我,問我知道楊子榮犧牲前後的有關故事嗎?其實我還真知道一些,並且我們那時住的房東就見過楊子榮,告訴我們不少關於這位偵察英雄的故事。

圖片

一、房東見過楊子榮

我們第一次聽人詳細講述楊子榮的故事是在1970年3月,我們到牡丹江海林縣(現已改爲市)境內威虎山下運輸國防施工器材。當時兵團剛剛組建武裝值班團26團,我們班九個人就是武裝團直屬特務連偵察排六班,楊子榮是我們仰慕的偵察英雄,認爲我們排的兵團戰士就應該像楊子榮一樣敢於深入虎穴,並且成爲武功高強,打槍百發百中的偵察兵……我們班在威虎山下的任務完成後,離開海林縣的最後一天上午,冒着風雪急行軍走了兩個多小時,專門去瞻仰楊子榮犧牲的地方和墓地,汲取精神力量……

圖片

我們怎麼知道附近有楊子榮墓地?這是我們班到威虎山下的第三天聽到的消息。這一天,26團後勤處的顏股長來了,他看見我們在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環境下竟然住在木板房裏。白天戰士們在室外幹活,木板房裏的火爐滅了,室溫和外面差不多,大約零下二三十度。晚上雖然木板房裏有個大油漆桶當爐子燒火取暖,但室溫也不會超過零上5度,大家晚上睡覺都不敢脫衣服,而且還要戴着狗皮帽子,再把棉衣脫了將釦子全繫上套在被子的腳部,這樣無論如何也蹬不開被子,這是大家發明的睡覺保暖方法……

顏股長看到我們的喫住的情況竟然如此艱苦,馬上聯繫牡丹江軍分區,希望給安排到附近農村老鄉家,喫住條件相對會好一些。我們班終於從住的工地木板房搬到了鐵路南面村子中的一位老鄉家裏。這是一個大院子,院子裏堆放着整整齊齊劈好的木柴垛,在東北叫柈子。有三間坐北朝南的正房,堂屋擺放着一些日常用品和幾口大水缸,有的裝水,有的裝糧食。堂屋的東西牆下是兩處竈臺,各安放着一口大鐵鍋,是用來做飯炒菜燒水用的。此刻鍋下面的竈眼裏燃燒着火苗,整個屋裏暖呼呼的。

圖片

我們的房東男主人在村裏大隊當會計,四十多歲年紀,算是當地村裏的文化人。他長得高高大大,胖乎乎有點像電影《地道戰》裏的高老忠。他和我們握手時,我順便問了一句:“您貴姓?”

老會計哈哈笑着幽默地說:“我是百家姓裏的排頭兵!”我們一時沒搞明白,班長吳建國到底比我們讀的書多一些,馬上反應過來:“你是姓趙!”

趙會計答應着說:“還是班長聰明!”趙會計一家人都很熱情,他和老伴及女兒一邊幫我們收拾住宿的屋子,一邊和我們聊天。看得出來,他一家人對解放軍部隊來人住家裏已經司空見慣。趙會計的老伴對我們說:“上一撥兒來的解放軍在我們家住了半年多呢,每天都替我們家挑水,我們的水缸老是滿滿的,他們春節前才走的……”

我們雖然沒有戴領章帽徽,卻都穿着接近國防綠顏色的棉衣和大衣,關鍵是我們都揹着五六式半自動步槍和衝鋒槍,而且是嶄新的,鋥光瓦亮。況且帶我們來老鄉家的顏股長是“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紅旗掛兩邊”的現役軍人,趙會計一家人自然而然地把我們當成了穿着便裝的解放軍。

我們班被安排住堂屋的東面房子,屋裏面南側是火炕大通鋪,手往炕蓆上一摸,熱乎乎的。房東住在西屋,南北都有大炕。每間屋子大約五米多見方。趙會計說,這東屋只有南炕,住不下九個人,你們安排幾個人住我們西屋吧?西屋的北炕還能睡兩三個人。

我心想,到西屋住不太合適吧?大家都面面相覷,有點束手無策,誰也不好意思自報奮勇去老鄉屋裏睡覺。因爲我們都看到了,趙會計純樸漂亮的女兒和我們年齡差不多,那多尷尬呀……

趙會計看大家不說話,似乎琢磨出點意思,笑着說:“我們都習慣了,西屋的南北炕都有布簾,睡覺時拉上布簾就行了,我們和解放軍同志以前就這麼住過,只是北炕短一點,個子小的可以住過去。”他說完話還特地看了看我。我長得確實比較瘦小,但這也不是我就必須過去與老鄉同住一屋的理由啊。

這時班長吳建國說話了:“老鄉謝謝您,我們喫完晚飯開個班務會,再確定今晚誰到你們屋裏睡……”趙會計說:“你們開完會,我還想給你們講講楊子榮的故事呢!我給好幾撥解放軍同志講過,當年我還見過楊子榮和他們剿匪小分隊的同志呢!”大家一聽,眼睛裏頓時冒出興奮地光芒。

因爲當時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風靡全國,“穿林海跨雪原”的英雄楊子榮更是家喻戶曉……我們喫飯時狼吞虎嚥,對是誰去住老鄉屋裏睡覺的事情似乎也不那麼牴觸了。開班務會時,吳建國剛說完,卜士國接着說:“西屋的北炕比較短,我帶着個子最矮的小輝和秋和過去住吧……”

二、楊子榮長得挺精神

我們把行李搬到西屋,看到炕沿上面的頂棚下拉着一根鐵絲,趙會計幫我們把鐵絲上的布簾拉過來,笑着說:“這麼一拉就擋住了,我們南炕也有一個布簾。拉上布簾什麼都看不清楚,睡覺踏實啊!”趙會計幫我們收拾完,便跟着我們來到東屋。大家讓出一段炕沿,請趙會計坐,他擺擺手,就靠着門框和我們聊起來:

“其實楊子榮長的樣子和我們老百姓差不多,個子也和我現在差不多高。我當時十六七歲,和你們現在差不多,楊子榮比我大十多歲,他長的挺高挺瘦,鬍子拉碴的,說話粗聲粗氣,豪爽痛快,有種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氣概。不瞭解情況的人還以爲他就是個土匪。但他長得挺精神,眼睛賊亮賊亮的,土匪聽到他的名字都挺怕他,因爲他曾經消滅了好多股土匪,也收編了一些土匪團伙,他可是立過大功的人……”

此後幾天的晚上,我們喫完飯,開完班務會,趙會計都會到東屋和我們聊一聊他知道的楊子榮及剿匪小分隊的故事。有時他沒過來,我們還過去請他。趙會計是個會講故事的高手,他說得繪聲繪色,有時還連說帶比劃,很生動。我們覺得他一定上過學,他笑着擺擺手說:“根本沒有正經上過學,書倒是看過幾本。我8歲跟着父母從河北保定逃荒過來,一起逃荒的有我們村的一位教書先生和他們一家人,我的文化都是他教的。我們差不多走了一年纔到了這裏,就把家安在這裏了。一路上教書先生教我學了一些文化,到這裏以後我們兩家住的不遠。日本投降那年冬天,土匪下山來搶東西,他不讓土匪搶走家裏存的唯一一點糧食,被土匪打死了……”

我們在趙會計家住了11天,聽他講了11天楊子榮偵察小分隊剿匪的故事。若干年後,我根據當時的日記內容,整理了一下,現在又翻出來。

“十多年前(應該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楊子榮剿匪小分隊的領導、也就是寫長篇小說《林海雪原》中的作家曲波老師來過這裏,他是爲了寫這部小說專門來了解情況的,我們還一起嘮過嗑呢!他還到楊子榮的墓地去獻過花。”

付小輝忍不住打斷了趙會計的話,問道:“楊子榮的墓地在哪兒?離這裏遠嗎?”

“離這裏十多公里吧,在海林縣城旁邊的山上,如果走着過去的話,至少要走兩個多小時。”趙會計並沒有因爲有人打斷他的話而生氣,一字一句地回答。

趙會計繼續說:楊子榮的老家在山東,家裏的日子過得挺苦,因生活所迫,他父親帶着全家人闖關東到了東北,可謂是嚐遍了人間的酸甜苦辣,體會了生活的艱難辛勞。但也使十幾歲的楊子榮熟悉了東北的風土人情、山形地貌,結交了一大幫窮苦朋友,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楊子榮二十多歲時看到八路軍是解放老百姓的隊伍,就瞞着家人悄悄地報名參加了八路軍,他爲了不讓家裏人擔心,便開始用楊子榮這個名字,很多戰友都不知道楊子榮原來叫什麼名字。他人非常機靈,打仗有勇有謀,槍法很準,不怕死,參加了很多次消滅小日本鬼子的戰鬥,也多次立功授獎,還擔任了偵察排長。抗戰勝利後,又隨部隊赴東北牡丹江地區剿匪,常常在海林縣一帶活動。他當年在闖關東時做苦工的那段經歷,在後來參加的剿匪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牡丹江地區屬於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匪患一直很嚴重。當時我們這裏把土匪叫“鬍子”,他們常常躲在密林山洞裏,偶爾出來打家劫舍,搶了東西后又逃回深山裏藏起來,用完喫完再下山搶劫。他們都是蓬頭垢面,鬍子又亂又長又髒,非常埋汰,所以人們叫他們“鬍子”。

楊子榮所在部隊,擔負着剿匪、保衛土改的重任。因爲大股匪徒殲滅後,小股殘匪流竄於深山老林中,經常騷擾政府和老百姓。解放軍首長決定組建剿匪小分隊,消滅殘匪。這時的楊子榮作爲偵察排長既熟悉當地情況,又有獨立指揮作戰能力,他帶隊剿滅了孫姓土匪的100多號人的反動武裝。在杏樹溝追擊李姓土匪帶領的反動武裝,最終以少勝多,獲得勝利。

1947年2月,楊子榮冒名頂替已經被解放軍活捉的土匪小頭目,單槍匹馬打入土匪老巢威虎山,就是鐵路北面你們幹活的旁邊那座山上,機智勇敢地與土匪周旋。最終與剿匪小分隊裏應外合,活捉國民黨保安旅長、牡丹江一帶赫赫有名的匪首“座山雕”。東北軍區司令部給楊子榮記了大功,授予他'特級偵察英雄'的光榮稱號。

三、楊子榮天不怕地不怕

1947年2月底,楊子榮他們得到了土匪小頭目鄭三炮等幾個慣匪隱藏在海林縣附近某個山洞裏的消息,立即前去抓捕。當天晚上,楊子榮等人趕到離土匪隱藏的山洞不太遠處,住在一位支持解放軍剿匪的村民家裏,想休整一下,第二天再直接去抓那幾個土匪。晚上大家擦槍時,發現沒有帶擦槍油,正在犯難之際,這家村民說家裏有豬油,問戰士們能不能湊活一下用來擦槍?楊子榮等人都是九死一生、久經沙場、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便說可以。他們用白乎乎的豬大油擦完槍便把子彈裝好,將手槍放在枕頭下睡覺了。

第二天一早,楊子榮等人起牀便趕路,直撲土匪隱藏的山洞口。楊子榮身先士卒,擋在山洞口,讓戰士們分散在兩邊埋伏好。大家準備好後,楊子榮舉起手槍,一腳踹開山洞口的門板,向裏面的土匪大喊一聲:“繳槍不殺!你們被包圍了!”說這話時他已經頂天立地的堵住了山洞口。

這幾個土匪都是無惡不作、殺人不眨眼的慣匪,聽見楊子榮大喊,又見他已經堵在了山洞口,覺得很難逃出去了,被抓住肯定也是死路一條,索性就拼了。鄭三炮等幾個土匪稍一愣神,急忙掏槍負隅頑抗。楊子榮一看土匪要舉槍,搶先舉槍向土匪射擊。哪裏想到,他連扣了幾下扳機也沒有射出子彈來。原來是因爲東北的屋外太冷了,滴水成冰。頭天晚上塗抹了豬油的手槍當時沒問題,但早上急行軍這一路,豬油已經在槍膛裏冷卻並凝固了,而真正的擦槍油是不凝固的。

此時,土匪已經舉起了槍,對準了擋在山洞口的楊子榮,楊子榮知道大事不好,連忙大喊一聲:“快躲開!”他自己趕緊一閃身躲在了門板後面。這時土匪的槍響了,木頭門板怎麼可能擋得住土匪的一串子彈,門板被打穿了幾十個彈孔,楊子榮當場壯烈犧牲,那時他剛剛30歲。

埋伏在山洞口的小分隊戰士們急了,手榴彈往山洞裏一陣猛扔,手槍衝鋒槍一通射擊。後來打掃戰場時發現,跑了兩個土匪,其他的土匪都當場被打死了,血肉橫飛。據說,打死楊子榮的土匪逃跑了以後,一直隱姓埋名,提心吊膽,文革開始後不久,他怕被揪出來死的更慘,主動向政府坦白自首了,據說判刑了,但沒有槍斃他。

楊子榮犧牲的時候是1947年2月,當時正是全國解放戰爭如火如荼的時候。全國都瀰漫在內戰的氛圍之中,根本沒有辦法爲英雄舉行隆重的葬禮,但解放軍剿匪部隊仍然爲楊子榮開了追悼會,曲波作爲團副政委率領戰士們和海林縣委領導抬着楊子榮棺槨,將其安葬在海林縣旁邊的山上,堆了一個墳頭。山下的海林縣城近在遲尺,英雄永遠守衛着他熱愛的人民。他的墓碑上只刻了楊子榮的名字和出生、犧牲的時間,除此之外,再無多餘的話。至於他的功績、出身等,墓碑上一概沒有寫。

據說,偵察排長楊子榮犧牲後,當時的《東北日報》刊登了戰鬥英雄楊子榮剿匪並犧牲的事蹟,這份《東北日報》至今仍收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

趙會計講述的楊子榮剿匪的故事,令我們感慨頗多。我們決定這次既然到了海林縣,一定擠出時間去楊子榮墓地憑弔一次。1970年3月20日,我們班走了兩個多小時到了海林縣城,又踏着積雪爬到縣城旁邊的山上,終於看見了楊子榮墓地,確實很普通,這是一座用水泥做的墳頭,墳前立着一塊不大的石碑,石碑上的字不多,還挺清晰的,此時距楊子榮犧牲已經過去了23年。我們全班對着墓地三鞠躬,表示對英雄的悼念。

我們當時覺得,這座墓地太簡陋了,與楊子榮在人們心中的高大形象與崇高威望極不相稱,因爲當時京劇樣板戲《智取威虎山》風靡全國,沒有人不知道戲裏的偵察英雄楊子榮。

據說,改革開放後的1981年,海林縣重新選擇附近地方修建了楊子榮新墓地並進行遷葬,還建起了烈士陵園,豎起了高高的墓碑,還建了一座楊子榮紀念館。讓烈士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成爲激勵當地人民和南來北往瞻仰弔唁者的一處革命聖地,成爲人們永遠汲取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精神力量。

普通老百姓對楊子榮的認識是曲波同志創作的長篇小說《林海雪原》,該書出版後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後來,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小人書《林海雪原》和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相繼與觀衆和讀者見面,幾乎在全國的每一個城鎮和鄉村上演、放映。從此,楊子榮的名字婦孺皆知。這個名字成爲智勇雙全、孤膽英雄的化身。

解放軍某部黨委作出決定,將楊子榮生前所領導的偵察排正式命名爲“楊子榮排”。楊子榮出生入死、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得以薪火相傳。

四、並非題外的幾句話

斗轉星移,白駒過隙,我們到楊子榮墓地弔唁過後的第15個年頭,我居然見到了楊子榮的戰友曲波同志。那是1985年4月,我作爲報社記者應邀去山東濰坊採訪風箏節。在北京飛往濰坊的一架小飛機上,飛機的後面約五分之一的地方被拆掉了原來的椅子,放着一張大桌子,桌子周圍的七八個小方凳上坐着乘客。

圖片

《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

我一看自己年齡最小,便主動給大家每人倒了一杯水。這期間桌子周圍的人在相互打招呼聊天,飛機還沒有起飛,大家就熟悉了。我這時才發現旁邊坐着的竟然是《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和他的夫人劉波同志,這是兩位非常和善的老同志。曲波聽說我的身份後,便隨口問道:“我的兒媳婦也是經濟日報記者,叫葛小冬,長得挺高的,人也挺好的,你認識嗎?”

“我當然認識啦!我們在同一層樓辦公啊,低頭不見抬頭見。”我們都大笑起來。劉波指着旁邊坐着的一位老幹部說:“他是林業部的梁副部長,他兒子也是經濟日報記者。我忙問姓名,梁副部長說出了“梁沂濱”三個字,我笑着說,他是我們報社科教部的記者,辦公室的門挨着門,非常熟。劉波又指着旁邊兩位老同志說:“這位是公安部副部長於桑和她夫人,他們的女兒也是經濟日報記者。”我忙站起來與他們握手並打聽其女兒名字,聽到名字才知道,是經濟日報下屬的中國經濟信息雜誌記者,知道她,但不是很熟……後來想想確實很有意思,有時候不經意間,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實在太小了,一架能乘坐四十多人的小飛機上居然有這麼多未曾相識的熟人,都是去參加風箏節的……

到了濰坊,我們都被安排住在一座賓館裏。沒有社會活動的時候,我就去找曲波夫婦聊天,主要是聊他們在林海雪原剿匪及楊子榮的故事。這時我才知道,曲波在戰爭年代負過重傷,是二等甲級殘廢軍人。他說道楊子榮犧牲時,最多的一句話是:“那次戰鬥我們太大意了……”後來,他講到楊子榮的革命經歷時,補充了一句:“楊子榮原來的名字叫楊宗貴,參軍時才用了他的字——子榮,我們有些戰友前些年才知道他原來的名字,他的家人也是前些年才知道楊子榮就是他們的親人楊宗貴……楊子榮的膽子很大,是個不怕死的英雄!”

曲波作爲楊子榮的戰友,小說、電影及京劇中二零三首長的原型,他對楊子榮的感情很深,瞭解的也最多。但他對楊子榮犧牲經過的具體細節不願意多說,箇中緣由是人們所能理解的。因爲曲波已經將楊子榮和他的戰友們身上那種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賦予了《林海雪原》中楊子榮的光輝形象上。

圖片

寫到這裏還需要再交待幾句,2021年9月我到齊齊哈爾採訪,特地參觀了曲波曾經擔任過黨委書記的齊齊哈爾車輛廠(當年叫鐵道工廠),那天是13日。廠史館中有不少曲波同志當時在廠裏擔任領導及調離後又回廠看望幹部職工的照片及一些獎章等實物……

圖片

1978年12月,曲波回廠視察觀看歌劇《江姐》後與工廠領導及劇組人員合影


我在廠史館中看着這些記載着過去光輝歲月的展品,流連忘返,彷彿看到了一頁一頁輝煌的革命歷史。我突然從這些展品中看到了一幅電影《林海雪原》海報,上面有一行字:“以最深的敬意,獻給我的英雄戰友楊子榮、高波等同志。”

圖片

經典老電影《林海雪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