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新能源车企的突飞猛进,电动汽车这些年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续航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最大续航里程达到400km、500km的车似乎越来越多。此时便有很多人会觉得,这下电动汽车都能当燃油车开了,出去旅行也没问题了。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信开过电动汽车的朋友都会发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车子的续航里程远远达不到官方所说的,比如说一辆官方宣称最大续航里程400km的纯电动汽车,实际开起来却只有300km左右,和官方的数据相差了很多。这样一来,便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质疑,到底官宣这些续航里程是怎么来的?


首先要明白的是,官方所说的最大续航里程值是在相对单一的工况下进行,而且一般车辆是处于时速较低的匀速状态下测试。在这种测试工况下,车辆的能耗就会较低,所以得出来的续航里程也相对来说比较大。而我们在日常驾驶时,则是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平路面,无法保证匀速行驶,再有就是我们行车在路上时还会偶尔进行超车等激烈驾驶。因此最大续航里程的测试环境和真实的使用环境差距较大,难免就会导致数据上的不同。


数据搭不上实际就算了,更离谱的是,国庆期间,有这么一宗事故,一辆纯电动车在高速上因没电而被大货车追尾了,直接导致一人出现意外。而在出发前,这辆纯电动车的仪表盘上还显示着175km的巡航里程,足够撑到下一个充电站的,但没想到的是在高速上开着开着就没电了,只能低速缓慢行驶,结果悲剧就发生了。


在过去电动车还没普及的时候,人们开着燃油车都热衷于跑高速,一来跑着省油,二来拉高转可以预防一定的积碳产生。那么为什么电动车跑上高速后却丢失了燃油车这些优点呢?原因是空气阻力,这个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电动车都一样会有,只不过传统燃油车在高速上虽然阻力大了,但是发动机大部分时候都在最高效工况,而电动车的最优时速在80公里左右,当超过了这个最优时速区间,便属于高负荷运转,电量消耗得更快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纯电动车终究还是不同于传统燃油车,工信部的油耗哪怕不太可靠,但是也总比纯电车强多了,毕竟燃油车即便仪表盘油灯亮了,但我们还是有信心出去找加油站,几分钟就能完成加油,但是纯电动车没电了,你不但不敢开,即便找到充电桩,你也要等上至少半个小时才能充满80%的电量,想想都可怕!


没电就下车推?哥,电池比车重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