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國內新能源車企的突飛猛進,電動汽車這些年在技術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續航能力也在不斷提升,最大續航里程達到400km、500km的車似乎越來越多。此時便有很多人會覺得,這下電動汽車都能當燃油車開了,出去旅行也沒問題了。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相信開過電動汽車的朋友都會發現,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車子的續航里程遠遠達不到官方所說的,比如說一輛官方宣稱最大續航里程400km的純電動汽車,實際開起來卻只有300km左右,和官方的數據相差了很多。這樣一來,便引起了不少消費者的質疑,到底官宣這些續航里程是怎麼來的?


首先要明白的是,官方所說的最大續航里程值是在相對單一的工況下進行,而且一般車輛是處於時速較低的勻速狀態下測試。在這種測試工況下,車輛的能耗就會較低,所以得出來的續航里程也相對來說比較大。而我們在日常駕駛時,則是經常會遇到一些不平路面,無法保證勻速行駛,再有就是我們行車在路上時還會偶爾進行超車等激烈駕駛。因此最大續航里程的測試環境和真實的使用環境差距較大,難免就會導致數據上的不同。


數據搭不上實際就算了,更離譜的是,國慶期間,有這麼一宗事故,一輛純電動車在高速上因沒電而被大貨車追尾了,直接導致一人出現意外。而在出發前,這輛純電動車的儀表盤上還顯示着175km的巡航里程,足夠撐到下一個充電站的,但沒想到的是在高速上開着開着就沒電了,只能低速緩慢行駛,結果悲劇就發生了。


在過去電動車還沒普及的時候,人們開着燃油車都熱衷於跑高速,一來跑着省油,二來拉高轉可以預防一定的積碳產生。那麼爲什麼電動車跑上高速後卻丟失了燃油車這些優點呢?原因是空氣阻力,這個無論是傳統燃油車還是電動車都一樣會有,只不過傳統燃油車在高速上雖然阻力大了,但是發動機大部分時候都在最高效工況,而電動車的最優時速在80公里左右,當超過了這個最優時速區間,便屬於高負荷運轉,電量消耗得更快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純電動車終究還是不同於傳統燃油車,工信部的油耗哪怕不太可靠,但是也總比純電車強多了,畢竟燃油車即便儀表盤油燈亮了,但我們還是有信心出去找加油站,幾分鐘就能完成加油,但是純電動車沒電了,你不但不敢開,即便找到充電樁,你也要等上至少半個小時才能充滿80%的電量,想想都可怕!


沒電就下車推?哥,電池比車重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