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元以內買什麼車”“15萬元-20萬元買什麼車”,是當下主流消費者買車時最容易產生的疑問。用價格去標定選車範圍是最務實和高效購車方式,例如在15萬元+這個價格區間之中以CR-V、探嶽、CX-4等合資緊湊型SUV都擁有着不錯的銷量表現。 但是,這個價格也往往只能夠買到這些車型的入門版本,該車型真正的核心亮點根本享受不到,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隻有15萬元預算的消費者。針對這個情況,我認爲一臺車可以解決這部分消費者的購車痛點,它就是吉利星越。

我們可以觀察下吉利星越和主流合資SUV在售價區間上的不同,通過上表我們可以很明顯的觀察出來,即便是星越的頂配車型售價,與之配備的僅是CR-V、探嶽的中低配售價水平,與星越售價較爲接近的只有CX-4,所以在價格上星越佔據了極爲強勢的表現。那麼星越在產品力上到底用什麼與合資SUV進行對抗,下面我們進行逐一分析。

星越來自CMA架構,向更高品質看起


可能普通消費者對於汽車架構並不是很瞭解,也弄不清架構作用的是什麼。簡單來說,架構將決定一款車的基礎水平,所以選購一臺車型可以看看都有哪些共用平臺車的“兄弟”車型,如果“兄弟”車型定位是高端或者整體競爭力就很出色,那麼這臺車也會有很好的表現。

吉利星越是吉利第一臺由CMA架構打造而來的吉利車型,和星越同樣採用CMA架構的車型還有沃爾沃XC40、領克01、領克05。吉利星越與更高端車型共享相同架構,這也就保證了車輛品質性,而且相同的平臺在零配件供應體系上也會保持高度一致性,相當於星越在零配件上也是與高端車型處在相同水平線上。

星越在動力總成系統也是與CMA架構旗下車型共享,所以從上表我們能夠看到星越15萬元+這個價格上就可以得到2.0L四缸渦輪增壓發動機。這臺發動機與同價位的合資競品SUV對比,各方面都是全面碾壓對手。

就算是售價不足15萬元的1.5T車型在最大功率上都已經達到了130kW,峯值扭矩達到了255N·m,參數同樣搶眼,同時還有BSG版本,綜合功率高達140kW,扭矩300Nm,動力更上一層樓。

並且星越在8擋手自一體變速箱上的供應還來自於品質可靠的日本愛信,這臺變速箱相比於CX-4擁有更多的擋位,更平順,相比於CR-V的CVT變速箱擁有更好的動力響應,相比於大衆的7擋雙離合器擁有更好的質量穩定性。所以這臺車變速箱不但保證了性能,而且也保證了質量穩定性,能充分的將來自沃爾沃的高性能發動機的全部潛力帶給用戶。


無論外觀還是內飾造型,星越是顏值控的福音

顏值絕對是當下購車消費者着重考慮的要素,對於這四款車型,他們在我心中顏值是存在分類的, 我認爲星越和CX-4這兩款車在顏值方面最強,屬於前衛派,在設計上很有突破性,而且極具個性。不過,CX-4雖然整體美感很強,但柔弱的車身線條運用到SUV車型身上,缺少了SUV應該具備的硬朗感。 相比之下,吉利星越在整體設計上不僅具備了SUV硬朗感,而且車尾的溜背造型設計讓這臺車很有“轎跑”的味道。

另一邊的CR-V和探嶽則是傳統派,整體設計相對常規許多,是目前SUV主流的設計風格。這四臺車總體來說都繼承了各自家族化風格,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呈現“轎跑”感的星越。

在內部設計方面星越也是佔據優勢。中控臺由雙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中控屏幕組成人機交互系統,科技感極強;中控面向駕駛者傾斜,可以看出它的設計風格更加專注駕駛體驗,非常的用心。另外星越車內採用了大量Nappa真皮材質,並混合類似Alcantara材質的麂皮材質。

而三款競品在中控屏幕尺寸方面都沒有超過8英寸,而且無一例外都沒有提供顯示效果出色的全液晶儀表盤,內飾整體在科技感的營造上很弱。而且CR-V在15萬元+這個價格區間上你都買不到真皮座椅,之能夠買到皮+織物混搭座椅,用料不夠厚道。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以上種種不同之處就可以發現,星越內部不管在顏值上,還是做工用料方面,相比三位競品更具有優勢。


看看配置怎麼樣? 就像開頭所說,15萬+這個售價水平在星越上你就能夠買到次頂配和頂配車型,可CR-V、探嶽、CX-4卻不同了,想要更好的配置價格甚至需要來到25萬+這個級別。爲了公平,所以我挑選了四款車18-19萬元同價位配置車型進行對比。最終,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吉利星越不僅在智能駕駛輔助方面還是舒適方面均領先三款競品車型。


最後

經過對星越的分析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發現,吉利星越從各個方面的表現,是完全不輸合資緊湊型SUV熱門車型。況且就算是這些車型的頂配版本,星越也有實力與之抗衡。那麼, 15萬元+買一臺SUV,是不是選擇吉利星越,相信你心裏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