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金艙獎-十佳卡車駕駛室評選系列報道】


根據《潤鼎商用車》聯合羅蘭貝格發佈的調研報告顯示 ,年輕卡友在個性定製方面的關注點聚焦於駕駛室的舒適度。


首屆“金艙獎”十佳卡車駕駛室評選活動啓動以來,《潤鼎商用車》記者調研走訪每到一處都會被卡友包圍,他們有太多的話想通過媒體傳達給廠家。




長跑北方路線的卡友要是沒有一個溫暖的“避風港”,在冬天跑運輸簡直是一種煎熬。來自黑龍江齊齊哈爾的重卡用戶王凱說:“我這車雖然座椅自帶加熱功能,但是冬天上車卻不能快速升溫,每次都只能在冷車裏等一段時間。暖暖和和地開車、舒適地駕駛一直是我所追求的。”


河北衡水的高洪臣是一位輕卡用戶,常年奔波於城鎮的他因爲駕駛室不舒服已經換過三輛車了,“我爸就是開大車的,十幾年下來把身體造的已經不行了,這和駕駛室有一定的關係,所以我選車就得看駕駛室的舒適程度。之前的兩輛車一個是內飾空間太小感覺憋屈,另一個是座椅的氣囊減震效果不佳。”高洪臣對現在車輛仍然不滿意,“我的體型比較胖,現車的座椅寬度不夠,坐着有些擠;放水杯的地方緊靠手剎的右邊,這對拉放手剎也很有影響。希望廠家可以改善一下!”




“玻璃升降維修幾次了,夏天還能過的去冬天可就不行了,有時候忙着拉貨就得忍着;副駕駛的遮陽板,提回新車一個月就壞了,當時朋友和我一起跑,他也就用了幾次;中控門鎖也壞過一次,鎖不上門,接貨的人有時候就直接上車裏了。”來自廣西的王才新告訴記者,“駕駛室的其他部位都很好,無論是設計上還是空間的大小都讓我滿意,但這些小部件太不用心了。”



細節是魔鬼,近兩年廠家都加大了在駕駛室舒適性設計上的力度,但就像“姥姥覺得你冷”一樣,設計者與使用者還是隔山隔海,有時一些理念與想法並不是卡車司機實際運輸中需要的,或者只是面子工程,華而不實。廠家的用心其實卡友是感受到了,但這不是一份情感賬,得實際真正懂得卡友的需求,用戶纔會點贊和買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