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會想到,曾經一汽-大衆的現象級SUV會遭遇重挫。


“1500公里時出現油耗翻倍,加速無力現象,告知顆粒捕捉器堵塞,跑高速緩解,3000公里左右再次出現,經銷商處告知跑高速緩解,無徹底解決辦法”“探嶽大燈白內障,夜間亮度不好”……一條條來自車主的投訴不斷向一汽-大衆的現象級SUV探嶽施壓。


“屢禁不止”的投訴終於開始讓探嶽的銷量開始疲軟,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4月探嶽銷量僅4515輛,而其去年累計賣出了18.6萬輛,月均銷量達1.55萬輛,這也就意味着今年4月探嶽的銷量僅相當於去年月均銷量的1/3。或許是質量問題集中出現,探嶽賣不動了!


質量堪憂,探嶽“百病纏身”


作爲去年月均銷量超過1.5萬輛的現象級SUV,探嶽曾在SUV市場創下佳話,但從質量看,似乎並不算完美。


在第三方汽車投訴網站中,最近一年探嶽投訴量高居第一,受異響折磨的馬自達阿特茲、被雙離合變速箱困擾的大衆速騰/朗逸、被CVT影響的軒逸等均不是其對手,可以說,這款車型在投訴排行中有了一個十分響亮的名頭。



關於探嶽,被投訴的問題是多方面的,發動機排氣故障/油耗高、車燈不亮、變速箱異響、頓挫、發動機啓停故障甚至後備箱/天窗漏水等衆多問題緊緊圍繞探嶽,而這其中尤以發動機排氣故障/油耗高、車燈不亮的投訴量最多。



有車主在投訴中表示,“顆粒物捕捉器堵塞,同樣路段平均車速相同,正常油耗約9升每百公里,現在油耗增高到14升每百公里,且發動機自動啓停不工作。相同情況去年12月也出現過。廠家知道問題但不給解決”。



而這類投訴也是探嶽目前最集中的投訴。從車主投訴反映的內容看,由於顆粒物捕捉器堵塞會造成車輛油耗近乎翻倍增長,而探嶽本身就需要95標號汽油,這對於廣大車主來說,無異於“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可以看到,關於2020款探嶽的發動機排氣故障、油耗高的投訴合計超過950例。



除此之外,探嶽也曾被廣泛投訴車燈“白內障”,有車主投訴中直言:“一汽大衆探嶽車燈不亮,車燈混濁,亮度不夠,嚴重影響行車安全”,“晚上行車看不見,大燈出現白內障,裏面有氣泡和黑色髒污。有安全隱患”。從車主的反饋看,“白內障”已經幾乎成了探嶽的代名詞。


眼看樓閣正坍塌


作爲一汽大衆旗下一款重磅SUV車型,探嶽在中國車市推出之初,憑藉着大衆品牌光環效應以及一定的產品力,迅速受到了消費者追捧。但隨着質量問題的爆發,探嶽已經不再具有往日般的吸引力。


進入2021年後,探嶽銷量明顯受挫。乘聯會數據顯示,2021年1-3月份,大衆探嶽累計銷量40347臺,同比增長32.8%。而同期,中國車市狹義乘用車累計銷量爲509.2萬臺,同比增長68.8%。其中,SUV市場在1-3月份的累計銷量爲232萬臺,同比增長67.2%。數據可見,探嶽的增速已經無法跟上市場的整體增速。



而今年4月,探嶽的銷量更是直接跌倒了5000輛以下,與SUV銷量前15名無緣,一定意義上來說,其正在退出熱銷SUV車型行列。這很難說與其投訴量的爆發沒有關係。


或許也有人會說,因爲銷量高才會投訴高,但這一點可以適用於軒逸、朗逸等,但卻不會適用於探嶽。無論是自主品牌中的哈弗H6、長安CS75等,還是合資品牌中的本田CR-V、豐田RAV4等,都沒有如探嶽一般佔據近一年投訴排行第一的位置。


2020年一汽-大衆力壓上汽大衆成爲國內乘用車市場銷量冠軍,但二者之間明顯的差別在於奧迪與斯柯達品牌,論大衆品牌,實際上上汽大衆仍是老大。可以說一汽-大衆旗下的大衆品牌壓力並不小,而探嶽作爲其旗下重磅級產品一旦失速,一汽-大衆因此翻車也不是沒有可能。或許對於一汽-大衆來說,是時候還探嶽車主一份滿意的消費體驗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