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重整4个月后,力帆再度启动了汽车业务。


这次,能否东山再起?

 

力帆推出首款换电车型,

“仅仅是一个开始”

 

5月18日,力帆科技首款换电纯电动级B级MPV车型在重庆蔡家生产基地量产下线。

 

按照规划,力帆科技今年还将推出两款换电车型60S和80X其中,60S将是面对出租车市场的换电型轿车,80X则是一款大型换电SUV,主要针对公务用车客户。

 

对于此次推新,力帆内部人士透露,“恢复还是需要时间的,新换电车型量产下线仅仅是一个开始。”

 

图 | 36氪


力帆东山再起,这些机会是重点

 

1、吉利入主,力帆躲过退市

 

去年8月,力帆的前身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力帆股份”)因巨额债务无法偿还,宣布进入司法重整阶段。

 

此后,力帆股份引入了满江红基金和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和产业投资人,后两者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是吉利科技集团。

 

今年1月,吉利科技集团正式入主,力帆股份更名为力帆科技,并制定了将导入吉利换电业务的计划,自此力帆科技成为吉利科技集团发展换电业务的上市平台。

 

吉利的入主,帮助力帆度过了债务危机,避免了退市风险。此次有吉利在背后撑腰,重启汽车业务,对力帆而言也意味着“重生”。

 

2、政府加持,换电前景可观

 

对力帆科技而言,政策对新能源换电模式的支持将是一个利好因素。

 

换电模式正好能契合当下电动车发展的一些痛点,解决纯电动汽车充电不便、电池衰减、里程焦虑等问题;车电分离,无需安装个人充电桩,降低用户买车成本。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换电站”模式。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了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今年下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试点。

 

而在政策的支持下,不少车企已陆续切入换电领域。如今,力帆科技下线80v,紧跟政策与市场需求,加码发力,有望顺风而上。

 

图 | 网络


力帆面临的大山

 

力帆的成功重整,可以说是为边缘车企打造了样本。但在换电的赛道上能否翻身,仍备受考验。

 

换电模式虽然被广泛看好,但是目前各大汽车厂商电池标准不通用,换电车型也比较少,成为了制约新能源汽车换电的最大瓶颈。

 

没有统一标准与规范,因此,新能源车换电站的建设速度也比较慢,数量少,持续发展的能力也令人担忧。

 

据了解,汽车行业内在换电领域的首个基础通用国家标准《电动车换电安全要求》已于4月30日发布,解决了换电模式无标准的紧迫问题。该标准规定了可换电电动车所持有的安全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将从2021年1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

 

有专家预测,到2025年,换电模式可带来180亿元的设备需求以及千亿元的市场规模。但在此之前,由于新能源车企的发展路线不尽相同,各个汽车部件的通用性、互换性很难统一,这将成为大范围推广“换电模式”的一大瓶颈。

 

 结语 

 

据了解,在汽车业务重启之后,力帆科技重新回归到发展摩托车和汽车两大业务的道路。力帆科技在财报中预计:“公司 2021 年度营业收入预计较上年度增长50%以上,主要来自于汽车的新订单交付及摩托车出口市场的大幅增长。”

 

重整之后的力帆,将走向何方?交给时间解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