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所有車輛必須強制安裝電子車牌,否則罰款500元。


“電子車牌”再次被擺上檯面,引起熱議。

 

電子車牌,並非空穴來風

 

早在2018年,這則新聞就曾被流傳過,但不久後就被證實爲“謠言”。


 

而這次又突然被翻炒,源於公安部前不久起草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訂建議稿)》。

 

其中,關於電子標識,《修訂稿》在“准予登記的機動車應當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後,補充了“並按規定安裝電子標識(即電子車牌)”,在法律層面對機動車的電子標識安裝作出了規定。



也因此,製造電子車牌的企業,最近都迎來了股價上漲,甚至漲停。

 

但目前電子車牌只是作爲“修訂意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並未公佈何時正式投入使用。

 

電子車牌,何方神物?

 

汽車電子標識,簡稱ERI,俗稱“電子車牌”。其實,就是普通車牌電子化的產物。

 

目前我們在用的普通實體車牌,懸掛於汽車前後,受環境因素影響很大,容易出現電子眼拍攝不清晰、無法識別、採集不準確等情況。

 

而電子車牌則不存在這類問題。

 

電子車牌,相當於在汽車上安裝一個芯片,實現在高速運動狀態下對車輛身份的識別、動態的監測,附帶實現流量監測。

 


每張RFID標籤都有唯一的ID號碼,而且不可修改,主要功能和作用是防僞。交通管理部門可以通過讀寫器對過往車輛的檢查,擁有假證或不合法車輛很容易被識別出來。

 

車子安裝了電子車牌後,可以跟相關係統進行聯網接入。如停車、加油、洗車、過高速收費站等等,都會從電子車牌的信息上採集數據;涉及到支付,也可以與銀行卡、信用卡、微信、支付寶等綁定,完成支付。

 


看到這,估計有人會說了:這不就是ETC嗎?

 

似ETC,但比ETC強大

 

電子車牌跟ETC很相似,但兩者又有明顯的不一樣。



從上表可以看出,電子標識更像是車輛的身份證,而ETC更像是銀行卡。電子車牌比ETC功能更強大。ETC目前被賦予的功能還只是用於不停車支付,在車輛管控、交通管理上,它還是無法與電子車牌相比的。

 

可以說,電子車牌涵蓋了ETC的功能,完全可以取代ETC。當然,那是未來相關部門要考慮的問題了。

 

據說,電子車牌還可以對車輛進行24小時監控,不管你在哪裏,有沒有違章都一目瞭然。

 

可見,電子車牌有多強大。

 

電子車牌,已經開始試行

 

雖然電子車牌並未正式實施,但目前已經悄悄在全國多個城市試運行了。

 

早在2014年11月,由公安部牽頭8部委參與的汽車電子標識國家標準就已經出爐,並率先在無錫、北京、深圳、重慶等幾個城市試點。

 

最早實行的是無錫。

 

2015年初,首批符合國標的汽車電子標識在無錫開展示範應用,首批發放10萬張。配有“電子車牌”的車輛,不但驗車標識、環保標識等多個標識不再需要,還可增添停車、洗車、加油等功能,此外還方便了車輛的限行提示、避開擁堵等,能提高人們的出行效率。



雖然電子車牌試運行的城市越來越多,但對電子車牌的相關立法一直未能推進,目前多爲地方性管理條例。何時能全國試行,暫時未知。


小易說:


在目前證件、牌照電子化的情況下,電子車牌是大勢所趨。電子車牌可以讓車輛信息更完整地統一起來,是實現智能交通的一個基礎條件。它會來的,只是來的時間早晚問題而已。

 

但在目前交通管理“多卡、冗贅”的情況下,是否應該考慮“輕量化、簡單化”,比如一卡解決所有問題。不管是行駛證、駕駛證、電子年檢標、電子保險等,都集中在一張卡上,真正實現一卡在手,天下我有的局面。將來是否會出現“一卡一統交通”的局面,未知,但也未必不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