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更何況是1300多億!曾經風光一時的華晨汽車,如今陷入巨大困境。

10月,格致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遼寧省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重整,案件編號(2020)遼01破申27號。這起因債務違約引發的破產申請,或許將成爲壓倒華晨汽車的“最後一根稻草”。

至此,華晨汽車丟掉昔日的榮耀,加上金盃、中華等自有品牌也不再風光,而累計負債卻已經超過1300億元,呈現積重難返之勢。

 

從輝煌一時到債臺高築

華晨汽車前身是瀋陽汽車工業公司,從製造十座金盃麪包車起家,打下了一片大好基業。

1988年5月,瀋陽汽車工業公司改制金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並開始股份制的探索。但是,上世紀90年代的國企改革,讓正在意氣風發的金盃汽車遭遇當頭一棒,隨後仰融介入,在一番資本運作之後,金盃汽車借殼華晨汽車,在美國上市,成爲中國第一家海外上市公司。

在大刀闊斧的改革之後,金盃客車銷量猛增,在輕型客車市場表現強勁。中華轎車也作爲自主品牌的中高檔轎車產品,名聲赫赫。

憑藉先進的製造實力,華晨汽車贏得了寶馬的認可。2003年,華晨汽車和寶馬集團合資成立華晨寶馬,雙方各自持股50%。

與寶馬的合作,讓華晨汽車獲利頗豐,發展迅猛。作爲遼寧重點國有企業,華晨汽車集團擁有擁有4家上市公司,分別是華晨中國(01114.HK)、金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600609.SH)、上海申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0653.SH)和新晨中國動力控股有限公司(01148.HK)。

寶馬的技術,迅速推動華晨汽車的發展。但是,由於對合資公司的利潤過度依賴,華晨汽車旗下自主品牌造血能力不足,一揚一抑之間,埋下了衰敗的伏筆。

時至2019年,華晨汽車利潤67.62億元。其中,華晨寶馬貢獻76.26億元,華晨其他業務虧損8.64億,實打實的“外強中乾”。

隨着寶馬集團增持華晨寶馬股份已成定局,華晨汽車將來無法再將華晨寶馬營收合併到自身財務報表中。而失去華晨寶馬的利潤支撐,華晨汽車將不得不面對一個鉅虧的局面。

面對上千億元債務的巨大壓力,華晨汽車想要觸底反彈,難度極大。

作爲傳統造車企業,作爲一家“明星”國企,華晨汽車該如何自救?真的很難解!

 

以華晨爲代表,傳統勢力走向沒落?

國內汽車市場,一直以來都是外資品牌強自有品牌弱。在汽車消費市場發展中,自主品牌依靠質優價廉贏得了市場。

隨着國內汽車消費不斷升級,外資品牌不斷下探,自主品牌的市場空間被擠壓,夏利、海馬、富康、中華、力帆等正在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只有吉利、哈弗、長安、奇瑞、五菱等依舊堅挺,卻也是艱難的挺着。

2020年1-10月的汽車品牌銷量榜上,自主品牌中吉利排名第五,哈弗排名第七,看似名次還可以,但是累計銷量與合資品牌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今年前10個月,大衆、本田、豐田位居三甲,大衆累計銷量200萬+,本田、豐田累計銷量100萬+,不僅展現出對市場的強大統治力,也對自主品牌施加了巨大的壓力。

就拿夏利來說,曾經風靡街頭,牢牢刻在一代人的記憶中。但是,由於造血能力不足,新車型不給力,只能無可奈何地走上重組之路,但是,經過一輪輪“賣賣賣”後,一汽夏利的優質資產紛紛易手,但是局面卻始終未能好轉。

2019年,一汽夏利與博郡汽車達成合作,一方出資質,一方出資金,意圖打造新能源車,這個看似不錯的出路,隨着博郡汽車的倒下被堵死。

從國民車到過氣車,一汽夏利走過了過山車式的發展歷程,如今只剩下一個空殼。

缺核心技術,缺研發資金,競爭力下降,最終失去市場,成爲許多傳統汽車企業被淘汰的常規路徑。

更爲可悲的是,即便有前車之鑑,後來者依舊不足回旋,只能被裹挾着向前,直到跟不上時代步伐,愴然倒下。

隨着汽車新四化進程的加速,汽車產業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新勢力、跨界者接踵而來,只有掌握全新造車平臺,擁有強大資源整合能力的車企,纔有機會最終勝出。

對於傳統造車企業來說,諸多路徑相似的個例串聯起來,得出了一個顯見的結論——不創新,不發展,註定被拋棄。

 

總結

華晨汽車的困境在於居安不思危,未雨不綢繆,只想守着華晨寶馬得過且過。但是,寶馬的股份增持行動打破了華晨端了近20年的“金飯碗”。

揹着1300多億元的負債,不管華晨汽車能否破局,都註定其成爲中國車市“新樣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