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郝亞娟 張漫

編者按/ 美國硅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以下簡稱“硅谷銀行”)倒閉被認爲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最大的銀行倒閉事件,並且導致了全球金融股市值三天蒸發了4650億美元。

有着40年發展歷史的硅谷銀行是美國第16大銀行,截至2022年末,硅谷銀行資產規模達2120億美元。硅谷銀行主要爲科技類企業提供融資等金融服務,相較於傳統商業銀行,硅谷銀行的業務模式具有明顯的獨特性。

然而,從一紙公告到倒閉、被接管,這一切只用了48小時。雖然美國財政部、美聯儲、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已發表聯合聲明,宣佈對硅谷銀行倒閉事件採取行動,但這場危機對全球資產價格、投資者風險偏好將產生深遠影響。截至發稿(3月23日),第一共和銀行瑞士信貸陸續出現危機,歐美銀行股受到重挫。

市場將美聯儲加息視爲硅谷銀行倒閉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當地時間3月22日,美聯儲再次加息25個基點,並且在決議中表示美國銀行業健康、有韌性,但諸多倒閉事件將拖累經濟增長。至此,自2022年3月進入本輪加息週期以來,美聯儲已累計加息475個基點,但美國通脹水平持續居高不下。

目前來看,硅谷銀行事件造成的金融風險還在蔓延。硅谷銀行倒閉事件是如何發生的?類似硅谷銀行出現的流動性危機是否會蔓延?是否會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本期商業案例,《中國經營報》記者將從硅谷銀行事件的起因、警示及展望三方面,探尋硅谷銀行倒閉事件始末。

1.爆發

倒下的硅谷銀行

一切要從一紙公告說起。

當地時間3月9日,硅谷銀行發佈了一份意外的聲明,稱已經出售了資產負債表中大量的“可交易”證券組合,以達到重新投資這些資金的目的。同時,還將向投資者發行12.5億美元普通股,同時發行5億美元可轉換優先股,此外,私募股權公司General Atlantic同意購入5億美元硅谷銀行的普通股,這一輪硅谷銀行計劃融資總額達到22.5億美元。

“可出售證券”主要指的是其投資於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的總額210億美元的固定收益產品。這些產品的久期在3.6年左右,收益率爲1.79%,出售這些證券將使硅谷銀行面臨18億美元的稅後虧損。

硅谷銀行稱,上述融資行爲是“戰略性措施”,是爲了重新調整該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以增強資產的敏感性,並鎖定融資成本,從短期更高的利率水平中獲益,同時更好地保護淨利息收入和淨息差並增強利潤率。

消息傳出後,引發投資者恐慌性拋售,硅谷銀行股價暴跌。

截至3月9日收盤,硅谷銀行股價暴跌60.41%,創1998年以來最大跌幅,單日市值蒸發95.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60億元);隨後3月10日美股盤前,硅谷銀行股價再遭重挫,跌幅一度達50%。

監管部門應聲而動。

3月10日,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發佈聲明稱,美國加州金融保護和創新部(DFPI)當日宣佈關閉硅谷銀行,並任命FDIC爲破產管理人。硅谷銀行金融集團首席執行官格雷格·貝克爾在3月10日給員工的一段視頻留言中承認:“難以置信的艱難48小時”導致硅谷銀行倒閉。

硅谷銀行1983年成立於美國,是硅谷銀行金融集團的子公司,擁有27家辦事處,3家國際分公司,商業關係網涉及亞洲、歐洲、印度和以色列。2022年末總資產規模達2118億美元,按照合併資產排名來看,爲全美第16大銀行。

相較於傳統商業銀行,專注於科技領域投資的硅谷銀行的業務模式具有明顯的獨特性,ROE(淨資產收益率)水平相對較高。簡單而言,就是客戶結構單一、客戶存款金額巨大。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馬天嬌指出,硅谷銀行發生擠兌的根本性原因在於長短期錯配引發利率風險。

在2020年下半年,美聯儲的量化寬鬆開啓了無限量模式,市場流動性十分寬鬆,美國風投基金支持的初創科技企業掀起了IPO融資熱潮。貸款和風投額度的快速增長使科技初創企業手裏積累了大量的現金和存款,而這些存款很大程度流入了硅谷銀行。數據顯示,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的一年半期間,硅谷銀行的存款由760億美元上升到超過1900億美元,增幅接近兩倍。

面對負債端資金的大量流入,硅谷銀行的選擇是,買大量的美債和住房抵押證券(MBS)。截至2022年底,硅谷銀行擁有1200億美元的投資證券,其中包括910億美元的MBS組合。然而美聯儲在過去一年時間裏大幅加息導致這些債券價值下跌,尤其是長期債券。

2021年11月起,爲應對通脹,美聯儲開啓加息週期,使得PE/VC市場的流動性盛宴結束,初創科技企業很難在市場上融資,相應就需要更多的現金,於是,不得不從硅谷銀行持續抽走大量存款支持自身業務運營,導致硅谷銀行存款流失加劇。

同時,硅谷銀行還因美聯儲加息而面臨着底層資產虧損的壓力。

“在流動性寬鬆時期大量吸收存款並配置長期限的債券資產,導致潛在的利率風險大幅增加,美聯儲加息成爲問題暴露的導火索。疫情期間美國實施量化寬鬆政策,手握大量存款的硅谷銀行規模快速上漲,買入大量利率較低的美國國債和MBS產品。2022年美聯儲大幅加息至4.5%,使得市面上的債券收益率升至5%~7%,導致硅谷銀行面臨鉅額的浮虧,資產負債壓力陡然增大。”馬天嬌分析稱。

硅谷銀行亦坦言,在美聯儲快速大幅加息帶來的高利率環境下,在該銀行有存款的初創公司正急於提取現金。硅谷銀行出售了手頭絕大部分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換取流動性來支付存款提款。

美國總統拜登3月13日就美國硅谷銀行倒閉發表講話,將硅谷銀行倒閉、簽字銀行關閉歸咎於前總統特朗普2018年削弱銀行監管規定。拜登表示,美國銀行系統是“安全可靠的”,他將要求國會和銀行業監管機構加強對銀行的監管規定,以降低類似硅谷銀行倒閉事件再次發生的可能性。

美國參議院銀行業主席、民主黨參議員謝羅德·布朗(Sherrod Brown)3月14日亦將銀行倒閉的部分原因歸咎於2018年的監管放鬆,但他表示,國會收緊銀行監管的可能性很小,因爲他已經看到了銀行遊說團體和華爾街對國會的影響。他同時敦促美聯儲採取行動,實施更嚴格的監管並暫停加息。

2.蔓延

中小銀行經歷“衝擊波”

硅谷銀行引發的恐慌情緒隨後蔓延至美國更多銀行。

當地時間3月13日美股開盤,三大指數集體低開,道指跌0.89%,納指跌0.87%,標普500指數跌0.99%。多家銀行股暴跌,第一共和銀行停牌,開盤跌67%創紀錄最大跌幅;西太平洋合衆銀行盤初觸發熔斷,此前跌約35%;美國阿萊恩斯西部銀行停牌。

當地時間3月12日,美國金融監管機構宣佈兩項重大事宜,一是關係硅谷銀行儲戶資金兌付,稱已於當日採取行動,爲確保所有存款人的資金安全,硅谷銀行的儲戶自3月13日起可以支取所有資金;二是宣佈了又一家銀行——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被紐約州金融服務局關閉。

此外,數字交易平臺歐易OKX稱,FDIC已入駐第一共和銀行,該行資金電匯交易已停止。

在美聯儲持續加息縮表下,商業銀行必須通過付出更多代價才能挽留客戶,或在某些情況下以較大的折扣出售部分低收益資產來應對儲戶取款。尤其是中小銀行早已開始遭遇流動性的考驗。

據央視新聞報道,經濟學家朱迪·謝爾頓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近日,美國多個高校經濟學家聯合完成的一項研究顯示,美聯儲激進加息“極大地”增加了銀行體系的脆弱性。受此影響,美國至少有186家銀行面臨與硅谷銀行類似的境況,屆時即使只發生小規模的擠兌,也將有更多銀行面臨“爆雷”。

投資研究公司TS Lombard的一份報告認爲,美國小型銀行似乎正面臨融資乏力和不良貸款率上升的複雜局面。相比大銀行,小銀行的存款準備金更低,因此抗風險能力更弱。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分析師白雪認爲,美國中小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在短期內或難完全消除。

具體來看,美聯儲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美國中小型銀行存款約5.52萬億美元,佔美國銀行體系總存款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大額存單的佔比要高於大型銀行,這意味着一旦出現擠兌,中小銀行將面臨更大的存款流失壓力;另外,中小銀行的貸存比本身就大幅高於大型銀行,脆弱性相對較強,且其貸款結構中,以商業地產爲代表的利率敏感性行業的貸款佔比要大幅高於大型銀行。未來若隨着加息進程的進一步深化,商業地產承壓、行業惡化,將可能成爲中小銀行的風險突破口。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3月12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聯邦政府希望確保一家銀行存在的問題不會“傳染”給其他銀行。不過,她也表示,雖然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政府對具有系統重要性銀行採取了救助措施,但此後實施的改革意味着政府將不會再次進行救助。

同時,美聯儲還單獨發表聲明,宣佈將向“符合條件”的銀行提供更多資金,以確保它們“有能力滿足所有儲戶的要求”。爲此,美聯儲將創建一個融資項目,銀行可用美國國債等有價證券或其他資產爲抵押,獲得貸款,從而讓銀行“在面臨壓力時無需迅速出售有價證券”以獲得資金。同時,美國財政部將從一筆專項基金中抽調至多250億美元,向美聯儲的這一融資項目提供支持。不過,美聯儲表示,預計最終無需動用財政部的資金。

中信證券分析認爲,儘管市場擔憂硅谷銀行事件可能傳導到整個美國銀行體系,但短期中信證券判斷硅谷銀行事件僅爲個例,其引發美國系統性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較低。“當前美國存款機構儲備金餘額爲3.0萬億美元,相對2020年低點高出1.6萬億美元,仍處於比較健康的位置。另外,近三個季度美國四大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也持續反彈,摩根大通、花旗、美國銀行、富國銀行分別爲13.2%、13.0%、11.2%、10.6%,反映其具備的償債能力較好。因此,我們認爲,目前美國金融體系仍較爲穩定,短期市場或存在對風險事件過度反應的可能。”

植信投資研究院祕書長鄧志超認爲,當前要防止單個流動性風險蔓延爲整個美國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危機,關鍵要做好兩點:一是政府及時介入破產銀行,注入流動性,同時向公衆明確處理方案;二是儘快穩定市場信心,防止恐慌情緒蔓延。

“從FDIC、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的應對來看,基本已經做到了以上兩點。但恐慌情緒可能很難一下子消散,特別是在不久前美聯儲鷹派表態且未明確後續加息路徑的情況下,不少美國銀行與硅谷銀行一樣存在嚴重的資產負債結構錯配問題。美國政府的介入,可能只會緩解部分恐慌情緒,但是否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目前尚不明朗。”鄧志超如是說。

現實情況是,美聯儲的加息步伐並沒有停止。當地時間3月22日,美聯儲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到4.75%至5%之間,利率升至2007年9月以來最高水平。

3.影響

系統性金融風險會來嗎?

硅谷銀行事件爆發後,全球金融市場恐難“獨善其身”。

鄧志超總結道,全球金融可能面臨三重風險:一是美國金融市場風險持續暴露,美國經濟陷入衰退,衝擊全球金融市場穩定;二是硅谷銀行事件產生的恐慌情緒通過預期傳染全球金融市場,與硅谷銀行業務模式類似的全球金融機構都可能面臨擠兌風險;三是資本大規模迴流美國等發達經濟體救急,帶崩流出國金融市場。“這三重風險可能具體體現在,全球股市大幅下行引發投資者集體的風險規避;美國收益率大幅波動短暫失去了‘定價之錨’功能,全球資產價格隨之大幅波動;美元指數下跌後,可能因避險情緒高企而再度走高,從而衝擊全球外匯市場。”

中金公司亦分析指出,除了關注美國銀行業,還應關注一些非銀金融機構的風險。

過去十多年,由於傳統銀行體系受到嚴格監管,諸如對沖基金、貨幣基金、保險和養老金等非銀金融機構在金融市場中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做市”能力不斷增強,但這些機構遊離於金融監管之外,且在長期低利率環境中待得太久,也積累了久期錯配、槓桿過高等問題,隨着利率快速上升,這些風險很容易暴露,若不注意也可能蔓延至整個歐美金融體系。2022年英國央行加息,疊加財政政策過於激進,一度引發英國國債利率大幅攀升,養老金折價拋售資產,帶來“股債匯”三殺。由此可見,非銀機構的風險不容忽視。

中信建投證券黃文濤團隊也認爲,從基本面來看,若美國通脹壓力持續時間超預期,繼續加息可能引發經濟活動大幅放緩,削弱家庭和企業的償債能力,並導致拖欠、破產等財務困境增加;房價上漲持續削弱家庭購買力,利率的大幅上升也在增加企業的借貸成本;高於預期的利率可能導致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市場流動性面臨壓力,可能引發房地產在內的資產價格調整,並衝擊金融機構,提高銀行融資成本,從而對資產價格、信貸供應和經濟產生進一步的負面影響。

不過,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爲,目前,硅谷銀行事件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的概率尚不大,對於金融市場的衝擊仍在可控範圍。

程實表示,就重要性而言,硅谷銀行業務範圍單一,對整個金融系統的重要性相對較低,與當年雷曼兄弟的情況不同,硅谷銀行資產爲2000億美元左右,雷曼兄弟資產規模爲6400億美元左右,更重要的是雷曼兄弟牽涉了數萬億美元的衍生產品,而這部分影響之深、波及範圍之廣,也是雷曼兄弟破產導致劇烈連鎖反應的重要原因。

就流動性指標而言,白雪認爲,風險衝擊導致近期流動性緊張程度有所抬頭,但流動性環境總體未見明顯收緊,短期內向流動性風險演化的可能性很低。“從衡量流動性的多個指標表現來看,硅谷銀行事件的衝擊確實短暫抬升了流動性的緊張程度。不過,目前來看,美元流動性環境並未出現實質性的大幅收緊,因此短期內向流動性風險演化的可能性很低。”

就資產質量而言,程實認爲,硅谷銀行雖然持有的美債與MBS遭遇了嚴重的價格下滑,但本質上美債與MBS仍是高質量資產,出現流動性風險主要是因爲高利率狀態與硅谷銀行本身資產配置方式導致資產與負債不相匹配。

另外,程實認爲,硅谷銀行事件有美國監管機構託底拯救,避免了硅谷銀行事件的進一步發酵。

北京時間3月23日,在談到硅谷銀行事件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硅谷銀行管理層的“嚴重失誤”導致銀行面臨流動性風險,其倒閉也凸顯出了銀行系統需要更好的管控。同時,鮑威爾強調:“硅谷銀行破產是一個例外,美國銀行體系不存在廣泛的弱點。過去一週,美國銀行系統的存款流動已經穩定,銀行系統健康且具有韌性。”

觀察

硅谷銀行破產“警示錄”

風險管理是金融機構的生命線。尤其面對當前全球金融環境存在的多種不確定性,金融機構的投資能力面臨更多考驗。硅谷銀行事件給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上了一課。

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王勇撰文指出,硅谷銀行事件帶來三個啓示:首先,銀行資產負債結構應該多元化,儘量避免單一的客戶來源。

銀行是一個多邊市場,資產負債結構和客戶多元化,才能夠有效應對風險。硅谷銀行單一的客戶來源和資產負債結構,在過去來看是一個很好的利基策略,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其抵禦風險能力不足。其投資多元化程度並不及大型銀行,投資組合中超過一半都是1年期到5年期的無風險國債,這也爲後來的危機埋下了禍根。

其次,王勇認爲,監管部門應該對金融機構加強監管。

硅谷銀行單一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垂直領域,該行並沒有爲應對客戶提款留出充足的現金。而我國一些地方的銀行也受地域限制,業務僅僅侷限於當地,(核心)資本充足率、存款準備金率相對不足,很容易受到衝擊。監管部門應該重點監管這些資產結構或服務地域侷限在當地的金融機構,提高資本充足率和存款準備金率。

最後,王勇建議,央行在制定貨幣政策時,不僅要考慮政策對大型金融機構的影響,也要考慮對中小型金融機構的影響,保持宏觀審慎的態度。

我國銀行業發展應注意什麼?如何“避雷”?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長劉曉春指出,從商業銀行經營的角度來看,硅谷銀行的特色業務並沒有出現風險,然而,因爲其成功的特色業務形成了非常特殊的資產負債結構,糟糕的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與經營管理能力是導致它崩潰的主要原因,對我國中小銀行資產負債管理而言,主要有以下啓示:

在客羣經營方面,中小商業銀行根據自身稟賦,拓展特定的客戶羣,提供特色服務,形成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是一條非常好的發展路徑。不過客戶羣或行業的選擇必須考慮可持續性。如果選擇的客戶羣和行業週期性特徵明顯,會給經營埋下隱患。我國個別銀行曾經搞過行業事業部,但隨着行業整體進入下行週期,事業部就難以爲繼。硅谷銀行所選擇的領域,雖然會有波動,但總體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領域。

在資產負債經營管理方面,單純的信貸風險管理能力並不能保障一家銀行的安全運營,即使是特色經營,也要關注特色周圍的業務機會以平衡集中度風險。

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銀行不僅要提升信貸風險的管理能力,還需要提升資產負債的經營管理能力。銀行在支持實體經濟中,始終要把資產負債安全經營放在第一位,以確保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本版文章均由本報記者郝亞娟、張漫遊採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