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們認爲的汽車製造,無非就是一條生產線上將各個汽車零部件進行安裝和嫁接,而汽車的功能主要是代步工具。時代在悄然之間發生了改變,當汽車向着智能化轉變的時候,整個汽車產業也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革。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將這種“風口”效應做了放大,看着企業市值的不斷走高,這讓很多互聯網企業坐不住了,從早先車企尋求互聯網公司的技術合作,到現今互聯網公司下場造車,這背後其實就是一種商業運作的行爲,商業激發了產品的創新也帶來了市場的活力。

互聯網企業在經歷行業的高速發展後,積累下龐大的原始資產,而商業發展就和風投一樣,會去尋找一切有利可圖的項目。所以,我們看到行業中很多手持重金的互聯網大廠會去投資移動遊戲、智慧醫療領域、芯片製造、共享出行、科創企業等等,基本涵蓋了企業服務、文化娛樂、電商、交通出行、金融和物流快遞這六大主要商業板塊。

新能源汽車作爲國家未來的重點發展項目,其市場潛能無比巨大,在上市後又能贏得更多的資金回報。而且,早一批的造車新勢力們也正在逐步走入正軌,車型不僅全面交付,更在不斷地研發和推出品牌旗下的全新車型。在汽車產業由燃油車向新能源過渡的過程中,國產汽車也正在實現一次變道超車。在燃油車時代,國產汽車在發動機和變速箱等核心部件上,與德系、歐系、日韓系以及美系汽車都有比較大的差距,但是在新能源汽車時代,電動機取代了發動機,這使得原先的差距一下子被消除,讓沒有先發優勢的中國汽車產業看到了變道超車的可能。

而新能源汽車想要取得最終的成功,最終所要實現的就是軟件定義汽車。這意味着,未來一款車型做得是否好,並不完全取決於車本身的技術,而要取決於雲計算、物聯網、5G、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在這方面,中國的互聯網實踐要遠遠領先於歐美國家。

所以,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諸如蔚來、理想和小鵬這三家造車新勢力“三強”,都存在一個共性,即他們的創始人都曾經是互聯網的創業者,是互聯網產品經理。互聯網大廠則和車企強強合作,積極開展共同研發,就像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團共同研發斑馬系統;華爲爲賽力斯、北汽、長安提供三電技術、自動駕駛技術和智能網聯技術等;國內最大的出行平臺滴滴專注於自動駕駛的研發和產品應用,與比亞迪合資成立了美好出行(杭州)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而在新近360聯合哪吒汽車共同造車的新聞也是傳得沸沸揚揚,在360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禕看來,造車是一個巨大的變革機會。此外,大疆、創維、oppo也爆出了要下場造車的傳聞。

可以說在本屆上海車展之後,互聯網巨頭們之間的造車大戰,已經向我們拉開了序幕。在資本博弈的背後,對廣大消費者而言是好事,只有相互間形成良性競爭,才能讓產品在每一個細節上都考慮得更加全面。在新一輪的汽車消費升級之下,互聯網企業的加入,自然也會給車企帶來更多軟件上的支持,最終讓形成的產品更加符合當下消費人羣的用車場景。

當福特規劃了汽車生產流水線,可以更高效地生產T型車之後,當下互聯網企業與傳統汽車製造業的融合,又將改變汽車發展的腳步。第四次工業革命也向我們展現了信息化技術促進產業變革的可能,智能化、數字化生產將會形成一股強大的“東風”,爲新能源汽車加足馬力前進,這其中必然也少不了互聯網企業的推波助瀾。而且如果有更多的互聯網公司來參與造車,對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以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發展,都可謂是一件大好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