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一款車的安全感?家裏的老一輩人一定會提到一個詞:厚重感。

所以德系車在他們眼裏往往是更高級的存在,而日系車往往就是反例(你看,把關門聲音做厚重一點還是有好處的)。

若你稍加反駁,他們則會拿出更強有力的"證據":那爲什麼大貨車和小轎車碰撞永遠是小轎車喫虧?不就是小轎車太輕了嗎?

這讓你無語凝噎,不過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越重的車就越安全嗎?

其實車重與安全性並沒有直接對應關係,一輛車是否安全,主要涉及到車身結構是否合理,主被動安全是否到位。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碰撞試驗,車頭車尾在發生碰撞時往往扮演的是一個潰縮吸能盒的作用,要是把它們做成更重更堅固的結構,往往還不能保護駕駛艙的人員。

而車重,主要體現在高速穩定性上(當然,氣動設計好的車型,比如超跑,即使車輛再輕,但因爲氣動設計的存在,在高速上往往能提供幾十倍車身重量的下壓力,所以也足夠保證車輛的穩定性),不過如果車輛太重,則會導致如油耗變高、操控性變差、制動距離變長等缺點。

所以我們現在能看見,很多車型都在強調減重,強調用了多少輕量化材料,主要的目的就是爲了在不改變車身強度的前提下,減低車身的重量。

不過這裏還是要說明一下,我們上面得出的結論,都是客觀的評價一輛車到底是重一點好還是輕一點好?

如果真要真槍實彈的用兩車碰撞,那肯定是重的那一方變形更小,因爲從動量守恆定律角度來分析,兩車相撞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相等的,作用時間也相等,但是質量大的一方速度變化小,加速度就小,因此在事故發生時,重車相對於輕車,人員受傷的可能性就減少了。

這裏我們就不鑽牛角尖了,繼續說回車身的輕量化應用。

前面我們說到,廠商在保證車身結構以及強度以及成本的前提下,會盡量去考慮輕量化材料,應用最多的,便是鋁。

近幾年很多車企奧迪、奔馳、捷豹路虎、甚至國產品牌蔚來,奇瑞(奇瑞的新車型螞蟻就是全鋁製輕量化車身,價格已經下探到15萬左右)等都開始研究全鋁車身。

不過目前由於成本等原因,全鋁車身目前應用還不廣泛,更多的是用在全鋁發動機上,而這些項目的研究改進,目的就是爲了減輕車身重量。

除此之外,包括鎂、陶瓷、塑料、玻璃纖維或碳纖維複合材料近年來也受到企業的歡迎,雖然更多的應用在高端車型上,但出發點都相同。

而對於那些成本太高的材料,很多經濟車型選擇不用,它們在現有的材料上,改變結構,比如高強度鋼板的使用,既能使構件厚度減薄,又能保證其使用性能,從而減輕汽車的質量,而且鋼鐵材料價格便宜、工藝成熟。

最後筆者引入一組數據,你就會明白爲什麼車企都在拼了命的減重:研究表明,汽車整備質量每減少100 kg,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 L,也可以說,汽車質量降低一半,燃料消耗也會降低將近一半。

無所以論是出於成本角度還是環保角度,我們都需要發展輕量化車身。

寫在最後:

其實說到這,相信大部分讀者已經懂了,車身重量與安全性並沒有直接的關聯,一輛車是否安全往往更加看重車身結構的合理性,主動被動安全是否保護到位,若是單純的增加重量,不僅安全性得不到提升,反而會導致操控變差、油耗增多等一系列問題,屬於費力還不討好,車身的輕量化發展,已經是大趨勢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