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軸",可能是近半年理想最不願意聽到的詞。

1月29日,上海,一輛理想與寶馬3系相撞,理想斷軸。

5月11日,上海,一輛理想右前輪與路肩發生碰撞,斷軸

8月9日,廈門,理想與道路中間的隔離樁和水泥隔離樁相撞,斷軸。

都說凡事不過三,但斷軸這個問題,明顯是和理想槓上了

9月7日,理想又被爆出一起斷軸事件。至此,輿論徹底被點燃,設計缺陷、質量問題、偷工減料,反正想到的沒想到到的,驗證了沒驗證的,屎盆子一古腦往理想頭上扣就對了。

如果沒記錯,理想步入正軌還沒多久,根據乘聯會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理想ONE實現交付2711輛,較7月交付量環比小幅上揚10.9%;今年1-8月,理想ONE累計交付14656輛,銷量上位居新勢力榜單第二。

若是突然坐實設計缺陷或者是質量問題,無疑是在理想焰苗高漲之際,潑下一盆冷水,對於理想今後的銷量亦或是品牌形象,都將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詭異的斷軸

9月7日晚,一輛理性ONE車主在網上爆稱:"車子正常行走,沒有發生任何碰撞,沒有任何徵兆的,duang,斷軸了"。

從現場曝光的視頻來看,車停放在花壇旁邊,左前輪已經脫落,翼子板損壞(到底是輪胎脫落導致翼子板損壞還是撞擊導致不得而知)。

隨後理想官方轉發視頻並回應:經過事故現場勘查和行車記錄儀回放,用戶是在下雨的時候沒注意前方路況,以51公里/時的時速撞到道路中間的水泥花壇…

這裏引出本次事故最大的槽點——官方的聲明與車主的聲明相差甚遠。

很多網友認爲,發沒發生碰撞駕駛員都不知道嗎?莫不是被理想官方充值了?

其實我們理想分析,結合當時下雨天氣以及比較暗的光線,駕駛員可能真不知道是因爲斷軸導致車輛撞上路邊花壇還是因爲撞上路邊花壇導致斷軸。

所以少部分網友的陰謀論的可以先停一停了,什麼車主被充錢瞭然後改口,這些都是一廂情願的猜測罷了。

而理想官方的回應 "經過事故現場勘查和行車記錄儀回放"明顯是更具有說服力。

撞上就斷,誰之過?

回看理想斷軸的幾起事故,其實可以發現碰撞的速度都不算太快,這裏就引出了第二個爭議點——"一碰就斷"的理想,是不是設計缺陷或是偷工減料了?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理想的懸架有問題。

從官方網站的信息可以看到,理想ONE前懸架採用的是結構非常簡單的麥弗遜懸架,其主要由螺旋彈簧、減震器、下襬臂組成,大部分車型還會加上一個橫向穩定器。

從懸架材料上來說,此前有媒體老師質疑過理想斷軸或與複合材料有關。

對此理想官方回應道:理想ONE的前懸架下襬臂採用的PHT789和PA6-GF50的新型複合材料,成本更高,剛度也更強,同時還能降低簧下質量。

官方的意思也很明顯,材料沒有問題,你別瞎說,我沒有!

那是否是懸架的結構問題呢?

當前市面上常見的漢蘭達、凱迪拉克XT5、途昂、雷克薩斯RX系列都是採用的前麥弗遜懸架。

所以只要理想ONE沒有對懸架經過傷筋動骨的改裝,懸架的結構設計是得到市場驗證了的。

那既然結構沒問題,材料沒問題,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斷軸?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同樣的,"拋開車身自重談懸架結構,同樣是耍流氓。

我們不能忽略的一個事實是,理想ONE的自重接近2.3噸,在同級中最質量最大,而質量越大,慣量越大,碰撞產生的力相應的也會更大。

所以在碰撞中理想ONE前懸掛往往需要承受更多的能量。而麥弗遜懸架的自身性質決定了它的極限就擺在那裏,就像是一個30碼的小腳,能支撐起300斤的身體嗎?

目前市面上高端一點的車型,都是採用的雙叉臂結構,性能更好,而理想則是受困於發動機艙的空間問題,不得已只能採用麥弗遜懸架。

但值得注意的是,車身自重太大是不是壓倒理想前軸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有待商榷。因爲斷軸這件事,並非是單一因素就能概括的,"撞擊力度,撞擊角度,結構材料"都是誘因。若是單純的指認某個原因,多少有點草率了。

其實回到理想斷軸這件事上,引發大衆對其質疑的,並非是此次斷軸事件本身,而是在短時間內發生如此高密度的斷軸事件,也難免大衆會對其質量產生質疑。

寫在最後:

平心而論,理想斷軸事件發生的頻率的確是太高了,一次兩次是巧合,三次四次自然會引起大衆關注,當前理想面對的問題不是一味的將問題甩給消費者,而是需要找出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導致在並不是特別激勵的碰撞中理想ONE出現斷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