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資車價格門檻不斷降低的當下汽車市場,花不到10萬買一臺合資車並非難事,而且可供選擇的車型也有很多,不管是轎車車型還是SUV車型,都是有得選的。出於對空間實用性的盲目追求,有些人可能會優先考慮SUV車型,畢竟在很多人的觀念裏,SUV要比轎車更加實用。不過我的建議是,在預算較低的情況下,儘量不要買合資SUV,尤其是低於10萬的合資SUV,我認爲都是不值得考慮的。

SUV的空間實用性是以車身尺寸爲前提的,而10萬以內的合資SUV,基本都是小型SUV,空間表現堪憂,並不具備較強的實用性。當然了,這個價位也能買到稍微大一點的合資SUV,比如說捷達VS5,這款車稱得上是10萬以內尺寸最大的合資SUV,已經邁入了緊湊型SUV行列,儘管如此,捷達VS5的空間依然談不上寬敞,只能說是勉強夠用。所以,光從空間實用性這個角度出發,10萬以內的合資SUV幾乎都可以pass掉。

空間小還不是主要問題,最主要的問題體現在技術運用上,整體上來說,合資車的技術確實要比國產車更好,但是沒有一個合資品牌會把自己最好的技術運用在它的低端車型上,而是會採取一些低成本的技術方案。比如說在發動機技術方面,有些低端合資SUV使用的是技術落後、動力孱弱的小排量發動機,有些則使用三缸發動機。除此之外,還有底盤技術、制動技術、安全技術等等,這些都是10萬以內的低端合資SUV車型難以兼顧的。

現階段,合資品牌依然沒有擺正心態,它們之所以推出低端SUV車型,無非是想通過品牌效應再加上落後的技術來收割一波韭菜,所有低於10萬的低端合資SUV都是極度壓榨成本的產物。在10萬以內的合資SUV車型上,我們看不到任何誠意,它們的產品力乏善可陳,均存在明顯的短板,或空間狹小,或內飾粗糙,或配置寒酸,或動力表現差,沒有一款是產品表現比較均衡的。

在10萬以內的價位內,比合資SUV更值得入手的選擇實在是太多了,如果你非合資車不買的話,那麼不妨看看合資轎車,合資轎車在這個價位區間內的表現力要遠強於合資SUV。同樣的價格,你可以買到級別更高、空間更大的合資轎車,比如別克英朗、雪佛蘭科魯澤、起亞K3、日產軒逸等等,這些都是緊湊型車,它們的技術未必比同價位的合資SUV更加先進,但至少空間表現都還不錯,解決了消費者最迫切的需求。

如果你迷戀SUV車型,預算再低也要買SUV,那麼國產SUV纔是更好的選擇,10萬以內的國產SUV絕對要比合資SUV更有誠意。在這個預算區間內,你可以重點考慮哈弗M6、歐尚X5、長安CS55 PLUS、吉利繽越這幾款車型,它們在空間、配置、技術、動力方面均要比同價位的合資SUV更加出色,產品力有着突出優勢。總而言之,聽我一句勸,低於10萬的合資SUV不要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