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和車市寒流,使得今年的大中型客車行業雪上加霜。要想在客車行業存活下來且能發展,必須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那麼,在行業進入“長冬期”, 頭部企業誰家更“耐寒”?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行業進入“長冬期”,“耐寒”靠的是較強的綜合競爭能力。誰的綜合競爭能力越強,誰就越容易存活下來,並可能盈利。現在不妨從研發成本、採購成本、製造成本、營銷成本等幾方面,對比大中型客車行業頭部企業TOP3(見表1)的競爭能力進行簡析。

表1 2020年1-10月大中型客車TOP3銷量排行

一、研發成本比較分析

研發成本是指研究開發一項技術所付出的全部費用,這些費用是在研究開發過程中產生形成之後不再發生變化,主要包括開發費用、測試費用和人工費用等。

宇通作爲大中型客車行業老大,其最新的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其投入產品研發費用9.56億元,佔其前三季度銷售收入的7.03%,佔比目前在行業是最高的。

比亞迪作爲大中型客車行業老二,今年逆勢增長最快(1-10月銷量同比大增96.53%,增幅居行業第一),堪稱大中型客車行業最大的亮點。雖然未看到比亞迪單獨發佈客車方面的研發費用數據,但根據比亞迪發佈的2020年年中財報來看,今年上半年其投入的研發費用佔據該公司銷售收入的5.34%,就算其客車版塊的研發費用爲其公司研發費用的平均數,這個比例在大中型客車行業僅次於宇通客車,居於第二。

中通客車作爲大中型客車行業的老三,根據其發佈的最新財報數據,2020年前三季度,該公司研發支出費用佔其前三季度銷售收入的4.5%,應當說這個比例在行業也是比較高的,當然比宇通和比亞迪可能要低一些。

二、產品製造成本比較分析

產品製造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的採購成本及其他製造費用等。從大中型客車3個頭部企業來看,目前宇通在客車行業規模最大,這是成本領先的第一要素。宇通的客車銷量在行業中是最高的,比第二名的比亞迪高出數倍以上,份額佔到整個行業的三分之一(見表1),2020年1-10月宇通大中型客車銷量達到近2.5萬輛,儘管比去年同期下降,但仍是全球最大的客車製造商。汽車行業屬於規模製造行業,企業的生產規模對於產品成本有很大的影響。

同時,宇通零部件的自制率很高。宇通的零部件體系和其他主流客車企業不太一樣。宇通在傳統動力客車領域雖然並不生產發動機、變速箱等零部件,但宇通集團旗下的“精益達”公司主要生產爲宇通配套的各種零部件。作爲同一集團內部的零部件公司,不但可以很好地控制質量,減少物流成本,還可以減少尋找考察零部件商的交易成本,更可以規避內部採購腐敗(拿回扣,這是不少企業公開的祕密),產品的剛性成本可以降到最低。

宇通除了其旗下的“精益達”零部件公司外,也有很多零部件外購,不過宇通與這些零部件公司做到了很好的“協同”。因此,宇通的整個零部件體系不管是自制的還是外購的,都可以做到成本領先。

再來看一下比亞迪的客車製造成本。業內都知道,比亞迪客車只做純電動客車產品,而純電動客車產品的核心部件是電池、電機和電控。而這些核心的“三電”部件全部是比亞迪汽車自己研發製造,無需外購,這就決定了比亞迪純電動客車的製造成本比別的客車企業領先。

比亞迪客車一直堅持自主研發、自主生產,自己生產客車模具,使得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另外,比亞迪客車所需採購的其他零部件是與上游的供應商共同研發,共同降低部分需要外購零部件的採購成本。這就使得比亞迪一貫倡導的成本領先戰略在客車製造領域體現得淋漓盡致。因此,比亞迪的大中型客車製造成本是比較低的,其競爭力很強。

數據顯示,在2020年新能源客車行業普遍下降的情況下,比亞迪1-10月銷量居然能同比大增95.3%,從去年同期的第三名一舉超越了第二名的中通客車,躍居行業第二(見表2)。

表2

相比宇通和比亞迪客車的製造成本,可能中通客車的競爭力可能要稍微差一些。原因在於中通客車不同於宇通、比亞迪等強勢企業掌握的核心技術。中通客車儘管銷量大面積向新能源轉變,但核心技術方面卻難以“有優勢”。中通在官方介紹中也表示,電池、電控、電機(業內稱“三電”)是新能源汽車最爲關鍵的部分,中通掌握的是“電控技術”——在中通看來這涉及汽車的控制策略,對企業來說是最爲核心的內容,中通客車表示,已經通過自主研發,將電控技術做成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

但在成本最大的電池上,中通汽車則依靠採購方式完成組裝。同時,中通還表示,公司有自建的電池“生產線”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將採購的電池單元進行重組,通過自主研發的電池管理系統(BMS)進行電池性能的優化——簡單而言,就是電池包管理的重新設計;在電機方面,也是通過外部採購來實現組裝,中通客車的製造成本與比亞迪比,可能要稍遜一籌。

據悉今年1-10月,比亞迪靠成本優勢獲得了國內外很多訂單,據說還能盈利。中通客車因爲在關鍵零部件方面缺乏自己的產業鏈而導致成本競爭優勢缺失,因此在產品價格競爭上無法與比亞迪等客車企業抗衡,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中通客車爲啥今年銷量大減,被比亞迪超越的原因了。說白了,就是比亞迪客車可以依靠成本競爭優勢降價銷售,而中通客車則由於諸多成本受制於人,而無法與比亞迪一樣採取降價手段,在競爭中會處於劣勢。

三、營銷成本比較分析

從營銷成本上分析,宇通也具有成本領先優勢。

一是在售後服務上,宇通集團內部自制零部件的企業反應也更加便捷,同時能降低服務成本,提高響應速度。

另外,宇通客車的銷售以直銷爲主,即自建銷售網絡。顯然,直銷模式的銷售費用更低。直銷可以避免經銷商中間環節的價格差,這樣可以避免產品利潤流失到經銷商這個環節。

比亞迪的國內外營銷網絡比較齊全,在客車營銷成本方面也比較低。因爲比亞迪客車可以利用其乘用車現有的1000多個現成的營銷網絡資源,這就省去了很多新開發銷售渠道的成本,而且與市場終端接觸的面比較廣泛,省去了很多企業的人員推銷費用。

再加上比亞迪純電動客車的核心零部件都是自己內部研發和提供的,在售後服務方面反應迅速,服務效率較高,且解決問題的精準度要高於一般的客車製造企業,服務成本較低,這也是比亞迪營銷成本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通客車主要是靠直銷爲主,銷售渠道相對比較狹窄,零售市場相對比較分散,各市場需求量相對宇通來說比較小。當然中通客車也有代理模式和經銷模式。另外,由於中通客車的大部分零部件都是採取外購,在處理售後服務問題方面,主要還是要依靠供應商。綜合看,中通客車的銷售成本可能要高於宇通和比亞迪客車。

四、產品品種比較分析

在大中型客車行業三巨頭中,宇通客車品種最全。從目標用途看,公路(旅遊、客運、商務、團體)、公交、校車、專用車(如機場擺渡車、醫療救護車等),宇通的產品系列全覆蓋。從搭載的動力種類看,純電動、插電式混動、氫燃料、柴油、汽油、燃氣類等,宇通的產品一應俱全,能滿足各種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因此,宇通客車產品競爭力的老大地位是業內無人能撼動的。

其次是中通客車。中通客車產品覆蓋面也比較全,在公路、公交、校車等市場都有豐富的產品系列對應。在新能源客車方面尤其是氫燃料客車表現比較突出。

再次是比亞迪。比亞迪目前只做純電動客車,主要是滿足純電動公交市場,近期也有不少純電動團體和商務客車推向市場。

總之,在大中型客車領域,通過對能代表行業“三巨頭”的競爭能力簡析,可見目前綜合能力最強的仍然是宇通客車,其次是比亞迪客車,再次是中通客車。但願此分析能給進入“長冬期”的行業帶來一點啓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