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秋慧,圖片來自“特定授權”

核心觀點:
1)勁敵壓境,吉利唯有All in科技創新。
2)吉利的未來發展空間,不是登陸科創板便能開拓的,真正能撐起其市值的是科技創新力。
3)中國汽車行業最不缺的是“大而不強”,吉利應力求將單一業務擠進行業前列,這需要充足有效的支撐,否則新興業務或將始於燒錢、終於雞肋。

1997年,浙江台州人李書福攢下了1億元的創業基金,他對外宣佈,吉利要造汽車了。

那時,開照相館起家的李書福,做過電冰箱配件、裝潢材料,也生產過電冰箱和摩托車,兜裏有錢後,他瞄準了汽車製造業。

“兩個沙發+四個輪子”是他對汽車製造的初始定義,簡單直接。2010年,吉利以18億美金收購歐洲豪華品牌沃爾沃,令其名聲大噪,藉助沃爾沃的品牌及技術支持,吉利一路走高。

2020年上半年,吉利汽車銷量爲53萬輛,同比下降約10%,但與中國汽車市場的基本盤相比,吉利的表現並不算失意。受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銷量僅爲1025.7萬輛,同比下滑16.9%,跌勢明顯。

“跑贏大盤”換來了市佔率上升。據吉利汽車數據,其市佔率已從年初的6.5%上升至6.7%,較去年提升0.5個百分點,佔據自主品牌19%的市場份額。

近年來,吉利在中國車企中屬於激進改革派,不但沒有停止國際市場上收購的腳步,更折騰起了科技創新,試圖構建天地一體化的智慧出行生態,將視角從造車挪到了太空。這打破了人們對傳統車企的定義。

製表人/億歐汽車分析師郝秋慧

但吉利汽車在資本層面的狀態並不穩定,股價最高值仍停留在2017年11月30日的28.91港元/股。2020上半年,當特斯拉市值一度突破3000億美金,以“門外野蠻人”之勢不斷刷新世界車企市值高點時,吉利坐不住了。

科創板,能打破吉利的天花板嗎?

2020年6月27日,吉利汽車宣佈擬登陸科創板,或將成爲科創板第一家主機廠企業。

科創板扶持新型科技企業,或是全球未來重要的金融交易市場。作爲中國本土化的自主車企,吉利登陸科創板,將有機會喫下政策與經濟兼具的時代紅利。

2005年,吉利在香港上市,長期股價在0.5港元左右徘徊,15年之後,截至8月14日收盤,吉利汽車股價爲16.7港元,總市值爲1558億港元。2019年,吉利汽車營收974億元,淨利81.9億,淨利率8.4%,在港股上市的車企中僅次於東風集團(淨利率12.7%)。

製表人/億歐汽車商業分析員成暢

億歐科創負責人常亮表示,A股股價一向比港股溢價更多,科創板股票一定可以賣得掉,且賣得很貴,若吉利登陸科創板,“股價一定會被炒上天。”

除了將享有科創板的紅利之外,吉利穩定的基本牌面也爲長期發展奠定了基礎。

吉利目前擁有超10種汽車品牌,覆蓋了入門級、中檔及豪華車型等,品類涉及了商用車、乘用車、摩托車等。旗下吉利汽車、沃爾沃汽車、領克汽車、幾何汽車、極星汽車、寶騰汽車、路特斯汽車、倫敦電動汽車、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等各個品牌相對獨立,協同發展。

高端化方面, 吉利旗下高端品牌領克汽車累計銷量突破30萬輛;電動化方面,吉利新能源及電氣化產品今年1-6月總銷量爲2.9萬輛;海外出口方面,吉利上半年累計出口量近2萬輛。

2015年,吉利銷量突破一百萬臺;截至2019年,吉利銷量已連續三年破百萬輛。吉利汽車表示,其累計銷量已超過960萬輛,今年將突破1000萬輛。

在原有業務基礎上,吉利進一步融入了全球產業鏈,與零部件合作伙伴深化合作,通過聯合開發,聯合招標、聯合定點、早期介入等方式,不斷建立全球性的產業鏈體系,尋求規模效應。目前,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聯合採購佔比已超70%。

吉利汽車的整體發展勢頭平穩,其1600億港元市值亦高居中國車企前列。但若要打破自身天花板,進一步尋求資本市場空間,僅靠上述種種是無法實現的。爲此,吉利將籌碼推向了科技。

科技轉型,靠譜嗎?

與新興車企相比,傳統車企的固有標籤難以打破,打造科技基因更需要傳統車企的自我革新,以適應時代風向、調整船舵。

吉利正專注於從汽車製造商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變。

在2019年的新年賀辭中,李書福着重提到了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積聚力量,催生大量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不久,李書福推出“天地一體化”戰略。2020年3月,吉利推出衛星項目,致力於立足航天技術,與智能製造、未來出行、大數據等行業融合。此外,飛行汽車、高速飛行列車、智能生態系統、車家互聯網等都在李書福“天地一體化”的規劃之內。

製表人/億歐分析師郝秋慧

發展科技重在研發。近十年,吉利控股集團研發總投入累計超1000億元。僅2019年。吉利研發投入就高達207億元,佔銷售總收入比例爲6.3%,這一比例與國際一流汽車集團基本一致。截至目前,吉利共有2萬餘名研發設計人員,專利總數達17677件(含吉利汽車集團及吉利科技集團)。

據吉利透露,其未來仍會保持較強的研發投入。

依靠在全球建成的五大工程研發中心和五大造型設計中心,吉利汽車集團已構建起全球研發體系。此外,沃爾沃汽車集團也坐擁三大研發中心、三大造型中心。

在新能源層面,吉利召集了全球3000多位新能源人才,投入超300億元,擁有新能源領域核心專利技術超過300項,實現了真正100%自主研發的中國新能源技術體系和解決方案。

在自動駕駛層面,今年,沃爾沃、極星、領克與全球自動駕駛技術領導者Waymo公司達成全球獨家戰略合作關係。吉利計劃2022年在亞運區域內實現完全自動駕駛技術運營。

在智能網聯層面,吉利聯合BAT等巨頭打造的GKUI吉客智能生態系統已搭載了22款車型,累計銷量超200萬輛。

在共享出行方面,截至今年8月1日,吉利旗下的曹操出行在55座城市運營,APP日活用戶超過110萬,日均接單量96萬單。

雖然新興業務佈局頗廣,但吉利的“功力”仍需精進。中國汽車行業最不缺的是“大而不強”,吉利應力求將單一業務擠進行業前列,這需要充足有效的支撐,否則新興業務或將始於燒錢、終於雞肋。

吉利,再創業?

擁抱變化、積極創新的吉利,頗有一股創業公司的作風。

餘寧現是蔚來資本的管理合夥人,曾在吉利任職。2014年,他主要負責處理吉利與沃爾沃的關係。餘寧告訴億歐汽車,李書福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他提出的想法不需要你懂,只要去做就行了,他是吉利戰略創新層面的核心主導。”

早在2018年,被問及特斯拉模式能否走通時,李書福就毫不猶豫地回答:“肯定可以。”

在他看來,特斯拉不是一家造車公司,而是一家線上線下智慧結合的生態企業,“外面人看到的是汽車的表面,(但特斯拉的)本質是移動出行的智慧生態。”這也是吉利當下轉型的重要方向,而轉型猶如再次創業。

製表人/億歐汽車分析師郝秋慧

當前,全球汽車行業正在發生動盪,年銷量36.8萬輛的特斯拉,市值一度超過3000億美金,打破了傳統車企的原有格局。車企難以再憑銷量論成敗。

面臨百變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車企“居危思變”。奇瑞集團總經理助理金弋波告訴億歐汽車,中國車企多數爲國資控股,企業在早期發展階段獲得了堅實支撐,但面對變化難以體現出便利性。但這對民營車企而言,或是一個難得的時代機遇。

在億歐汽車看來,中國車市連續11年世界產銷第一,但中國金融市場還不夠開放,中國企業尚未走出去,中國車企價值處於被低估的狀態,其企業價值與投資價值有待高度挖掘。

吉利的未來,取決於科技創新能爲其創造多少籌碼。決心越大,信心越強,籌碼越重,吉利博勝未來的幾率就越大。

若能將科技打造爲企業的核心基因,吉利或將能實現從傳統汽車製造商向智能移動出行服務商的轉型。科技發展的速度,決定着轉型的快慢。顯然,勁敵壓境,吉利唯有All in科技創新。

中國車企正逢關鍵轉型之際,此時需要的更多信心,我們何不樂觀期待其長期發展呢?中國車企值得更多的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