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来,广汽埃安俨然成为了车圈跨界合作的热门选手,包括华为、科大讯飞、百度等在内的头部科技公司相继联手广汽埃安。5月17日,滴滴旗下自动驾驶公司宣布与广汽埃安达成战略合作;甚至不久前因宣布造车而轰动了半个车圈的“雷布斯”,也第一时间前往广汽埃安进行调研。


事实上,自2017年以来,华为、腾讯、滴滴、百度、科大讯飞等头部科技公司均已在智能化、网联化、自动驾驶等领域与广汽埃安进行了多次战略合作。而且,这些合作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供应需求或买卖关系,而是极其深入且独特的合作。


比如与滴滴的合作,并不是为了定制网约车,而是把广汽埃安作为滴滴发力无人驾驶共享出行市场的第一个重要合作伙伴,且全新定义并开发一款可投入规模化应用的全无人驾驶新能源车型,其目标是为了加速推进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大规模运营。


同样,与华为的合作,目标是要联合研发打造一款划时代的超级智能纯电车;与腾讯的合作,不只是停留在车载微信层面上,而是围绕智能网联、智能出行、数字化运营、生态链构建等全方位领域深化合作;与科大讯飞合作,更是直接成立了一家全新的合资公司“星河智联”。


虽说在“新四化”驱使下,车企与科技公司之间的跨界联合屡见不鲜,但在众多造车新势力可选择的情况下,头部科技公司为何偏偏都“盯”上了广汽埃安?密集合作的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纯电专属平台领先行业整整两代

 

腾讯、华为、滴滴、百度等科技巨头都曾传出过“造车”绯闻,不过他们要想进军新能源车市场,所面临的第一大困局就是缺乏整车平台及整车设计与制造能力,所以寻求一家有实力的车企作为可靠的合作伙伴是其必然选择。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智能网联应用商机变得十分巨大,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科技竞争的主战场,而有着强大综合体系实力,又有着一定销量规模支撑的广汽埃安,自然成为了头部科技公司眼中的“香饽饽”。


首先,广汽埃安拥有雄厚的基础条件,自2017成立以来,就被广汽集团寄予厚望。为扶持广汽埃安发展,广汽集团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不惜重金携合作方投资450亿元打造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并另投资45亿元打造了全球领先的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使广汽埃安一出道就站在了高起点上。


其次,广汽埃安还拥有行业领先的GEP纯电专属平台。从成立之初,广汽埃安就坚持用纯电专属平台打造产品,目前该平台已经发展到第二代,领先行业整整两代,相信各大科技公司不约而同选择与广汽埃安合作,看中的正是这个国内独有的纯电动车专属平台。



再次,广汽埃安还具备“先人一步”的技术优势。目前,广汽埃安是行业唯一在EV及ICV领域同步发力且均具备技术引领实力的车企。在EV领域,广汽埃安已掌握高性能两挡双电机“四合一”集成电驱、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超级快充电池技术等一系列前瞻“黑科技”。


在ICV领域,广汽埃安不仅于去年8月交付了搭载ADiGO3.0自动驾驶系统的AION LX车型,率先实现全球首个高精地图L3级自动驾驶量产;还于去年年底率先量产交付了全球首款5G智能车AION V,并搭载了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5G和V2X车载智能通讯系统,以及华为新一代车规级5G芯片。


除此之外,广汽埃安正与合作伙伴开发的L4级自动驾驶车辆,将于2024年量产;另在2021广汽科技日上,ADiGO4.0智驾互联生态系统也已正式发布。通过这些业内独有的领先技术,广汽埃安不仅陆续解决了用户纯电出行的安全、续航、充电“痛点”,同时也为用户带来了诸多“甜点”。


正是在上述优势加持下,广汽埃安得以迅速发展,并实现了销量与口碑的双丰收。2020年不仅迎来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的历史性时刻,还以累计年销量超6万辆的成绩排名行业前五,成为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今年4月,随着AION家族第四款车型AION Y的上市,广汽埃安工厂也迎来了能扩升级,在原有10万辆/年的基础上扩充至20万辆/年。


 

终结行业技术路线选择之争

 

自今年3月发布全球首创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行业首次实现三元锂电池整包针刺不起火、重新定义三元锂电池安全标准以来;5月20日,广汽埃安再次发布磷酸铁锂针刺试验,刷新了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新高度。


此前,为了验证“弹匣电池”的安全性,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国家电池安全标准起草人之一的刘仕强博士带领团队,对搭载了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的三元锂电池整包进行了针刺热扩散试验,实现了三元锂电池安全性的历史性突破。同时,作为“弹匣电池”第一车的AION Y上市即热销,也从另一角度证明了电池安全始终都是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而此次磷酸铁锂针刺试验,则对磷酸铁锂(普通电池)整包和磷酸铁锂(弹匣电池)整包进行了对比测试,试验条件同样选择了国标最严苛的试验条件,即在8mm最粗钢针直径和100%SOC电量的条件下进行针刺试验。


试验结果显示:磷酸铁锂(普通电池)整包在钢针刺入电芯触发热失控后出现了电压下降、温度上升现象,最高温度为329.4℃,并出现冒烟现象,持续16分钟;而磷酸铁锂(弹匣电池)整包被刺后,最高温度仅为51.1℃,静止48小时后单体电压降至0V,温度降为室温,且无冒烟、无起火和爆炸现象,电池包状态稳定,另打开电池系统外壳,其内部结构完好。


从试验结果来看,搭载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的磷酸铁锂整包针刺相对普通整包,不冒烟且温度仅为51.1℃,是目前针刺热失控实验中表现最优的动力电池,刷新了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新高度。


过去,大家一直讨论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谁才是未来?而弹匣电池的出现,则解决了选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的难题。弹匣电池拥有超高耐热稳定的电芯、超强隔热的电池安全舱、极速降温的速冷系统、全时管控的第五代电池管理系统四大核心技术,可从电芯本征安全提升、被动安全强化、主动安全防控三大方面提升电池的系统安全性能。


此外,弹匣电池还是目前行业唯一能同时兼顾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两大技术路线电池安全的技术,让不同化学体系电池都实现了安全不起火,为行业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电池安全问题思路,终结了行业技术路线之争。


 

打造全球充电速度最快的纯电动车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发展飞速,但充电体验差、充电时间长的问题,依旧困扰用户出行。为了加速行业快充技术的发展,5月25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中国充电联盟)在广汽埃安召开电动汽车快速充电需求及产业准备对接会。


耐人寻味的是,为何一场十分重要的行业会议会“落户”在一家车企举办?这背后,究竟传递出怎样的信号?戴姆勒、华为、特来电等中国充电联盟成员及各方势力纷纷集结于广汽埃安进行深入调研,又意欲何为?


实际上,随着续航、成本、安全等问题的不断改善,充电便利性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用户体验、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了。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在去年11月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指出要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但和燃油车加油相比,纯电动车的用车便利性仍处于劣势。


在此背景下,超级快充技术将是提升充电便利性的关键所在。而此次会议的召开,正是中国充电联盟根据当下对快速充电细分市场的需求,以及相关整车、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等企业的技术开发、产业化进展情况而特地举办的。


会议期间,中国充电联盟理事长董扬、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以及华为、特来电、戴姆勒等企业代表,不仅深入调研了广汽埃安8分钟充电80%的超级快充电池技术和480KW的超高功率充电设施,还聚焦快速充电技术发展趋势、车桩产业协同、标准体系支撑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对车企而言,要想在快充技术上实现突破,不仅难度大而且成本高,所以,不少车企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换电路线。比如蔚来、上汽、北汽、长安等均有车型涉及换电模式;特斯拉也曾在2013年推出过快速换电技术,换电时间缩短到93秒,但因换电费用高、异形电池无法跨车型共享、换电站兼容性低、运营效率低及难以整合车企资源形成通用标准等问题,很快将发展重点转向了超充技术。


而广汽埃安则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这条极其难走的超级快充路线。对于纯电动车来说,要想实现充电速度的大幅提升,首先车端本身必须拥有具备快速充电能力的动力电池。早在2017年GE3车型推出时,广汽埃安就已经在电池方面率先实现了30分钟充电80%的行业领先充电速率。


基于在电动化技术方面的长期投入和研发积累,广汽埃安还研发出全球首个6C超级快充技术,可实现8分充满80%电量,而搭载该技术的车型AION V将于年内推出,NEDC续航可达500公里以上,一旦量产,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将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AION V也将成为全球充电速度最快的量产出纯电车。


当然,要想拥有超级快充体验,大功率充电桩是必不可少的硬件。为此,广汽埃安研制出了可匹配超级快充技术的480kW高功率超充设备,目前已进入量产实车测试阶段,其功率是特斯拉超充的两倍,是市面上常见快充桩(60KW)的8倍,相当于“工业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区别。后续,广汽埃安还将从高功率超级充电站、目的地充电站、全国营销服务充电网络三大维度着手建设“人、车、桩、网”一体化可持续能源生态。


未来,新能源汽车用户充电能否像加油一样便捷?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快速充电产业化条件正趋于成熟,其所蕴藏的市场商机也十分巨大,超级快充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下一个风口。眼下,广汽埃安已为行业提供了一个解决充电便利性问题的标准答案,中国充电联盟此次深入调研,就是想将其作为行业推动超级快充发展的示范样板来解读。


 

从“代工”到“反代工”

 

为了能在新能源车“赛道”中取胜,全球各大车企都在争夺优势资源。而除了跨界合作外,汽车产业内部其实也在加速资源整合。


一直以来,由于外方掌握着传统燃油车的“三大件”核心技术,中方在合资品牌中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只能被动接受外方的车型输出,充当着代工厂的角色。可现如今大不一样了,凭借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车平台以及电动化、智能化技术,自主品牌终于有机会成为市场的主导,合资品牌反而开始给自主品牌“反代工”了。


以广汽埃安为例,旗下AION家族相继推出AION S、AION LX、AION V、AION Y四款纯电动车,得益于GEP2.0纯电专属平台带来的过硬品质以及“三电”核心技术方面的领先实力,这些车型已全部向包括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广汽蔚来在内的广汽集团旗下合资品牌输出。


而且这已不是广汽埃安第一次向合资品牌输出新能源车了,早在2018年,广汽埃安的前身广汽新能源就已实现将插电混动车GS4向广汽三菱、广汽菲亚特、广汽丰田输出,广汽集团也因此成为当时业内唯一一家实现向三家合资品牌输出新能源车的汽车集团。广汽埃安全系车型向合资品牌的反向输出,不仅标志着“合资关系”被重新定义,同时也意味着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在加速“换道超车”。


在全球研发网、全球供应链、埃安生产方式、营销服务新生态四大体系优势助力下,已经开启品牌独立新纪元的广汽埃安,正在不断加速“引领全球”的步伐,且随着科技巨头的纷纷加持以及后续混改和独立IPO的到来,广汽埃安更是如虎添翼,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又一“超级独角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