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爲非承載式結實的原因大部分都來源於兩個方面;一個是覺得有大梁,大梁又粗又壯,很結實,所以就認爲非承載安全;但其實普通的非承載越野車大梁並沒有多粗壯,只是看起來斷面粗壯而已,當你仔細看過真正的大梁,並且能夠意識到它是一個大概五米長的兩維結構時,就應該明白它所謂的結實只是相對並且有限的,它在行駛中產生形變不是刻意的行爲,而且根本沒有辦法控制住。

大部分人認爲非承載比承載更結實更安全是因爲看多了公路上那些小車追尾,那些可憐的水箱懟在了越野車的拖車鉤上,小車的前部是最脆弱的地方,中網、冷凝板、水箱、風扇輕易就會撞得亂七八糟,所以會讓人覺得非承載的大梁讓人很安全。但是這種所謂的安全是建立在不同等基礎上的,如果是兩個同等質量的時候結果恐怕就不是一邊倒了。

就像拳擊比賽一樣,我們要在同一個級別下說話;安全性這個東西去對比的話,我們也要用同等噸位去說,比如說都是2噸的車,那麼承載式還是非承載哪種在碰撞時結實才更有說服力,比如普拉多和 V97,或者途銳、大切諾基之類的;在同等條件下撞擊的時候才更說明問題。否則微面也有大梁,吉姆尼也有大梁,如果懟上 V97 也結實嗎 ?

而且大梁的脆弱是超乎你想象的,一個小車追尾 2 噸的非承載越野車,追尾時看起來越野車沒啥問題,但是不要忘了小車再輕也是一噸重,那個動能勢能的懟上來雖然小車肯定很慘,而越野車因爲大梁位置高看起來沒啥,但是過幾天去檢查發現大梁明顯變形彎曲的事情不是個例。

你說換個大便宜又簡單,那首先也是一筆錢吧?而且工廠流水線出來的新車還指不定哪兒質量不好,讓修理廠給你拆光,給你反反覆覆的捯飭一遍質量會更好嗎 ?怕是你從此沒有安心開車的時候了。

千萬不要存在有大梁就安枕無憂的思想,噸位不同的車輛大梁和大梁完全不一樣,看似威武的陸巡在卡車面前比一張紙強不了哪去;國道上常見的 6 軸卡車通常載重 60 噸很輕鬆,100 噸也不難,加上自重可以抵上兩節火車皮的質量了。在它面前千萬別自豪自己有大梁,在絕對的重量差距面前什麼結構都一樣。

50噸的大貨車懟花冠或者懟陸巡結果沒有什麼根本性的區別,哪怕是懟 10 噸的貨車也區別不到哪去,高速上這種事情多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網上看看。  

非承載車身的大梁是靠膠墩兒和車殼聯繫到一起去的;注意是連接在一起而不是一個整體,這就會讓它在很多情況下並沒有那麼堅固牢靠,獨立大梁導致的高重心讓非承載車身的重心在很多情況下會轉移很快,這會加劇車輛的不穩定性;在車輛失去平衡時就容易發生側翻甚至滾翻,而這種情況下它的安全性就遠不如承載式車身安全。

在公路上很多的事件已經證明非承載式車身的安全性比承載式要差非常多,尤其是發生滾翻的時候,大的重心偏轉非常快,會加重滾翻帶來的傷害。而在越野中容易發生的車身側翻,尤其是側翻導致的倒扣,對於車殼薄弱支撐力很差的非承載車身來說哦,往往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非承載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遭受側面撞擊的時候,很多人引以爲豪的大梁是起不到什麼作用的,因爲大梁的外側並沒有延伸到車殼寬度——而且非承載結構的車殼強度沒有承載式的高,它更做不到把撞擊的力度利用承載式的整體特性傳遞分散,所有非承載受到側向撞擊時危險係數更大;如果撞到大梁了,事情也就結束了。

所以對於整體防護更差的非承載來說,能夠對車輛安全真正起到作用的只能是防滾架;我之前也發過視頻和文章,講述過很多次越野最好裝上防滾架,想安全就別嫌麻煩。

世界上所有大的越野賽事都會對工作車有強制安全要求,只有裝了組委會檢測合格防滾架的車輛才能進入賽道,我自己用的工作車就是改裝了賽車標準防滾架和 6 點式安全帶的,雖然進出有些不方便,但是可以讓你安心去工作,和那點不方便相比,安全是最重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