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辣條第一股”衛龍上市首年就陷入虧損。

3月23日,衛龍(09985.HK)公佈2022年全年業績,衛龍2022年整體收入達46.32億元,同比下降3.5%;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爲1.51億元,同比減少81.7%,全年經調整淨利潤同比上升0.6%至9.13億元。這是衛龍在過去4年裏首次出現營收下滑。

對於利潤大幅下滑,衛龍表示,主要是由於與首次公開發售前投資有關的以股份爲基礎的付款。此前在2022年12月,三度衝刺港交所的衛龍成功在港股上市。

以辣條起家的衛龍,在辣條領域的影響力正在下降,2022年調味面製品(即辣條)的收入和在總收入中的佔比均在下滑,全年銷量相比上年減少4.30萬噸。

銷量下滑,價格上漲。2022年1月至4月,衛龍曾兩次發佈產品調價通知,讓消費者大呼喫不起辣條了。

而且,隨着大衆健康意識的崛起,辣條這一賽道的增長也面臨天花板,雖然衛龍稱一直將食品安全和質量放在經營的重中之重,但關於產品衛生安全的投訴依舊不斷。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在黑貓投訴平臺,與衛龍有關的投訴達到533條,大多涉及產品中發現異物、發黑發黴等食品安全問題。

辣條一年少賣超4萬噸

近幾年,衛龍“增收難增利”趨勢愈發明顯。招股書中披露,2019年至2021年,其營收從33.85億元增長至48億元,而淨利潤分別爲6.58億元、8.19億元和8.27億元,增速明顯放緩,同比增長38.18%、24.41%和0.97%。2022年,衛龍開始出現營收下滑,且全年經調整淨利潤僅同比上升0.6%至9.13億元。

衛龍主營業務分爲三類,即調味面製品、蔬菜製品、豆製品及其他產品,其中以大面筋等辣條品類爲主的調味面製品業務是主要的收入來源。

2022年,衛龍調味面製品的銷量出現下降。財報顯示,2022年,衛龍調味面製品所得收入由2021的29.18億元減少6.8%至27.19億元,銷量也從2021年的19.36萬噸減少4.30萬噸至15.06萬噸。同時,辣條在營收中的貢獻由2021年的60.8%降至58.7%。

衛龍提到,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給公司的經營帶來一定的影響。公司在2022年上半年對主要產品類別進行最新產品升級而作出價格調整,通過漲價轉嫁成本壓力。

2022年1月至4月,衛龍曾先後兩次發佈產品調價通知函,漲價帶動公司毛利、毛利率有所提升,2022年毛利約爲19.60億元,較上年度的17.9億元明顯上漲。毛利率由 2021年的37.4%提升至2022年的42.3%。

“以前幾毛錢的辣條現在要花幾塊錢,一包50g裝的衛龍辣條售價5元,一斤就要50元,比肉還貴。”有消費者感嘆道,已經喫不起衛龍。

從渠道來看,截至2022年末,衛龍與超過1847家線下經銷商達成合作。但是,2022年衛龍線上直銷收入和經銷收入雙雙下跌,其中線上渠道產生的收入爲4.86億元,同步下跌12.2%;線下渠道產生的收入爲41.46億元,同比減少2.4%,線下渠道營收佔比達89.5%。

不過,2022年,衛龍海外市場收入爲6547.4萬元,較上年大幅增長230.74%。

在上市首份財報不出彩的情況下,衛龍積極派息,衛龍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股息以及特別股息,共計派發約5.48億元人民幣,佔2022年經調整淨利潤的60%。

直面激烈競爭健康品質化成趨勢

隨着大衆健康意識的崛起,消費者更加傾向於選擇更加健康、有安全保障的休閒食品。雖然衛龍稱一直將食品安全和質量放在經營的重中之重,但相關產品衛生安全投訴不斷。

在黑貓投訴平臺,與衛龍有關的投訴達到533條,大多涉及產品中發現異物、食品發黴等食品安全問題。衛龍也在招股書中表示,若未能維持食品安全及始終如一的質量,可能會對品牌、業務及財務表現造成重大影響。

爲擺脫“垃圾食品”的標籤,衛龍不斷改善生產工藝,並在包裝上不斷更新出圈。

不過,由於辣條加工行業的門檻並不高,相關企業在快速增加,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1年,我國新增辣條相關企業分別爲226家、577家、745家、870家、565家。目前,我國有近3000家辣條相關企業。

幾毛錢的小零食辣條,如今已發展成爲數百億元的大產業。智研諮詢的報告》顯示,預計到2026年中國辣條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949億元。

近千億市場藍海下,零食品牌三隻松鼠良品鋪子鹽津鋪子也開闢了辣條業務。電商數據平臺統計顯示,2022年全年度辣條商品的銷售量近1600萬件,總銷售額將近2.7億元,其中良品鋪子、衛龍、三隻松鼠三個品牌的辣條銷量爲前三。

不過,由於民衆對健康飲食越來越講究,而辣條並不是一條健康食品賽道,主流消費人羣在逐漸減少。

據悉,辣條行業新的國家標準《調味面製品》QB/T5729-2022已於2022年10月1日起實施,新的標準減少了調味面製品中食品添加劑的品種數量,降低了產品的鹽、油含量。

業內認爲,在市場需求逐步收縮的情況下,行業標準有望提高進入壁壘,相關企業要走品質化升級、高端化發展路徑才能獲得長久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