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汽車玻璃修復想必有很多人不陌生,現在對於這項技術已經形成了兩種極端的看法,相信的人對此深信不疑,不信的人對此冷嘲熱諷。這得歸功於某寶上一些商家不留餘力的大力宣傳,成功坑到了一大片車主。

這樣一段視頻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視頻中的人拿着一把大錐子把玻璃敲得稀碎,然後拿着貼有玻璃修復液的小瓶子往上滴幾滴,裂痕就“神奇”的消失不見了。當然現在已經被證實這個視頻是噱頭,已經沒什麼人會受騙了,但是在前兩年被坑的車主可不少。

到現在,一提到玻璃修復就有很多人說這個不過是無影膠的把戲罷了,玻璃裂了就不可能再復原,所謂的玻璃修復只是讓肉眼看不到裂開的地方了,其實裂痕還是在那。

這句話其實並沒有說錯,破鏡就不可能再重圓,但是這不是把戲,而是一個可以給擋風玻璃破碎的車主挽回損失的一項技術,可以肯定地說,汽車玻璃修復對於一些不嚴重的裂痕是有效果的,對修復的過程有着嚴格的要求,不當的修復方法和劣質的修復膠水確實起不到什麼作用,但是這不應該讓整個行業來背這個鍋。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個邏輯關係,當汽車玻璃有了裂痕後,去修復玻璃不是因爲它看着不順眼,而是如果不修復它會越來越長,最終換掉整個玻璃。

玻璃修復實際用到的是樹脂膠水,與目前的樹脂補牙的形式類似。這類樹脂膠水固化後的透光率能達到80%以上,所以在修復完成後從特定的角度仍然可以看到像一條細線一樣的痕跡。

如果在修復後還是看到了發黑、發亮的物質,說明膠水沒有進充分,還是有空氣在裏面。環氧樹脂透光率甚至可以做到更高,但是透光率這個東西不是越高越好,更主要的還要看膠水的粘性和硬度。

固化成型過程是一個很複雜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過程,其影響因素也很多。可概括如下:膠液→凝膠化→玻璃化→三維交聯結構固化物。

不同廠家的不同牌號的彎剪性能,抗衝擊性能都大不一樣。環氧樹脂一般彎曲強度爲70-120MPA,IZOD缺口衝擊強度爲2-21J/M。如果玻纖增加彎曲性能,抗衝擊性都會增加。

玻璃修復後是不是就萬無一失了呢?並不是、修復後的玻璃依舊有可能會繼續開裂。

除了牛眼狀的裂紋(牛眼裂紋也是修復後效果最好的,很難看出修復後的痕跡)

任何裂紋碎裂後都會有許多放射狀的裂紋,這些放射狀的裂紋不僅數量多而且難進膠。在修復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所有的裂紋以及隱形裂紋都充分進膠,玻璃修復實際是利用樹脂膠水的粘性把裂縫粘住,如果有毛細裂紋或是發散狀裂紋末端沒有進膠,在以後熱脹冷縮、車輛震動等因素影響下還是會繼續開裂。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像我們店用的4號和1號膠水就是這樣,1號膠水的粘度還有硬度都要比4號膠水更好,但是透光率要差一些,而且膠水濃度很稠,進膠非常困難;而4號膠水的透光率比1號更好,更容易進膠。

這樣的結果就是,如果爲了更牢固採用1號膠水來修復,不僅修復後的痕跡更明顯,而且毛細裂紋因爲進膠困難沒有進充分,反而更容易導致延長。所以適當地讓兩者相結合,用4號膠水修復玻璃的裂紋,最後用1號膠水修復裂紋的撞擊點反而更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