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白波 吴娜 童沛

以“经济复苏:机遇与合作”为主题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3月26日在北京开幕。在3月25日的经济峰会分组会“全球价值链调整:新趋势与新机遇”中,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海外学术院长邢予青表示,新冠疫情发生后,全球价值链的重组进程已经开始,不再只考虑纯粹的经济效益,也要兼顾韧性和安全。全球价值链以中国为中心,中国从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获益最大,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当前挑战。

全球价值链不再以纯粹的经济效益为目标

“在过去三年的疫情中,我们发现全球供价值链由于过度扩张,在全球的分布实际上存在很大的脆弱性。当疫情来临,许多国家都面临着缺少口罩、呼吸机甚至药品等医疗用品的问题。”邢予青说,疫情中采取的防疫措施也会对地区企业的运作产生冲击,沿着全球价值链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顺着上下游传递,疫情冲击由此扩大化。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全球价值链面临重组,实际上已经开始。

这位全球价值链专家指出,传统的全球价值链以纯粹的经济效益为目标,现在已变成多目标的发展过程——除了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韧性与安全。全球价值链要能够抵御自然灾害或类似新冠病毒这样的灾难。疫情期间,医疗产品的供给关系到每个国家国民的健康,关系到健康安全。由于国与国之间的信任逐渐变得稀薄,出现“信任赤字”,许多国家开始考虑到基础建设、通信设施以及核心产业的国家安全。强化国家安全的概念也迫使全球价值链重组。

“许多政府和企业都开始了所谓的‘在岸外包’或‘友岸外包’,实现所谓的分散化、区域化。”邢予青说,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已经开始了价值链重构,比如美国通过“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计划投资约2500亿美元打造“有韧性的价值链”,侧重半导体、大容量电池、关键矿物材料和药品四大领域。日本在2020年4月推出日本企业的供应链改革计划,主要强调供应链的分散化和韧性,推动产业回流。在企业层面,三星和苹果将手机等产品的组装转移到越南和印度等国。

中国企业应在全球价值链调整中加快海外投资

全球价值链的调整为何对中国至关重要?邢予青指出,过去几十年中,中国是从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获益最大的国家,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价值链已经形成。中国是全球价值链网络图中最重要的国家。

2009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重上升至9.5%,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邢予青表示,中国的出口奇迹正是中国企业经通过改革开放紧密融入全球价值链而实现的。如何应对全球价值链重组的挑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去年,邢予青的作品《中国出口之谜:解码“全球价值链”》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不同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本书以全球价值链为框架,从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的角色出发,揭示了跨国公司技术、品牌和市场营销网络对中国出口奇迹形成的决定性作用,阐述了全球价值链如何推动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机制。

作为全球制造业价值链的中心,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当前的挑战?邢予青表示,短期而言,中国要积极地通过谈判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中美之间可以成立投资和贸易相关的委员会,来管控两国贸易、投资的冲突和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中国还应该考虑积极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更多产品。根据邢予青的测算,中国向发达国家每出口100美元获得60美元增加值,向发展中国家则可获得69美元的增加值,收益可观。

长期而言,邢予青认为中国应该顺势而行。中国企业也可以通过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化和分散化加快海外投资,形成更多以中国企业为主的全球价值链,使更多中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这是作为目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的中国所需要的。中国要沿着全球价值链不断进行产业升级,使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多升级为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最终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发展自己独立的技术。

邢予青还提出,中国要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的转化。“我们生活在一个供给大于需求的时代,需求应该比供给更为重要。通过不断地开放,中国在国际市场博弈的地位会进一步加强。”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于3月25日至27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这是2020年后论坛第一次恢复线下举办。作为每年全国两会后首个举办的国家级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自2000年创办以来已举办22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