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遭遇“魔咒”,神龍汽車不斷跌入銷量深淵。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7月神龍汽車銷量爲3,086輛,相比去年同期下滑72.5%;今年1-7月,神龍汽車累計銷量爲26,342輛,同比下滑65.4%。


從巔峯時期的年銷70餘萬輛,步入如今境地,神龍汽車可謂是正值銷量“谷底”。但即使如此,神龍汽車頻繁的人事變動,依然沒有停息。




9月2日上午,在神龍汽車剛剛召開的幹部大會上,這家中法合資公司再度換帥,由同屬東風系的陳彬接替李軍擔任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黨委書記,後者另有任用。


從2016年6月蘇維彬出任神龍汽車中方“一把手”,到2018年12月李軍接替蘇維彬,再到如今陳彬接替李軍擔任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黨委書記。神龍汽車四年之間,兩度更換中方負責人,顯得少了一些耐心。




但一年半的時間,從重回賽道計劃到“元”復興計劃,李軍並沒有給神龍汽車帶來本質性的變化,被更換也屬情理之中。在外界看來,這家中法合資公司,雖然對中國市場多了一些真誠,但銷量狀況依舊糟糕,若沒有本質性的改變,退出將是必然。




今年6月的媒體會上,神龍汽車董事長張祖同和副董事長奧立維,剛剛重申了中法雙方對於神龍汽車的支持態度,退出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必然要進行更深層的改革和更急切的“自救”。如此,神龍汽車更換新的中方負責人,倒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令人略感費解的是,1976年出生的陳彬,雖然足夠年輕,但從履歷來看更加偏向商用車領域。比如陳彬早期所在的東風德納車橋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商用車車橋等零部件的生產製造;其剛剛離開的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輕型商用車和客車業務。




當然,汽車的本質是相通的,管理的邏輯也不區分行業。這位帶着濃重商用車色彩的新領導,將如何帶領沉淪的神龍汽車乘風破浪,我們不妨多一些耐心,留待時間去驗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