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廣汽豐田漢蘭達收了威蘭達當小弟,今年一汽豐田亞洲龍又有了亞洲獅作伴,在全球汽車市場銷售超越大衆的同時,豐田似乎現在就要來搶奪大衆的主戰場了。

亞洲獅作爲豐田在A+級汽車市場的首款產品,也算是填補了日系車在A+級轎車市場的長期空缺。從前在這個細分市場了,還有別克威朗能夠與大衆速騰分分羹,但在美系運動轎車後勁乏力的情況下,速騰可是靠一個換代就甩開了所有對手。而如今加入到該細分市場的亞洲獅,是否又有跟速騰扳手腕的能力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另一個消費者比較關心的問題,那就是,豐田亞洲獅到底是小號的亞洲龍,還是大號的卡羅拉。

其實這個答案很好回答,無論是從亞洲獅的尺寸規格來看,還是從它的姊妹車型凌尚懸掛的“Levin GT”尾標來辨別,我們都可以發現它與 Corolla銘牌之間密不可分的衍生關係,而這一切的答案我們還是從亞洲獅的尺寸空間說起。

尺寸空間

亞洲獅現在擁有的4720/1780/1435mm車身尺寸,是足以讓它迅速落位在A+級轎車市場之中的,但要是與速騰硬碰硬的話,它在這三項尺寸上仍存在-33/-20/-27mm的數據劣勢,但對於與車艙內空間最容易產生直接關聯的軸距,2750mm的亞洲獅又會以+19mm的優勢扳回一城。

但凱迪拉克CT4等車型們教會了我們,尺寸參數一碼事,空間性又是另一碼事。

在亞洲獅的車艙之內,我們體驗到了較爲不錯的前排空間,腿部與頭部的餘量都是比較富裕的;來到較爲關鍵的後排,公正一點來說,它對比卡羅拉的確是有明顯優化的,但這樣的優化僅僅存在於腿部空間方面,177cm的乘員獲得2拳餘量不成問題,可這頭部空間仍舊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壓縮,其實在看到亞洲獅車身高度比卡羅拉還低了20mm的時候,我們已經猜到了這樣的結果。

與此同時,與卡羅拉完全相同的車身寬度,也導致了其同樣遭遇了車身較窄的問題,特別是後排座椅,對於三人同時乘坐出行是不太舒適的,中間位置的隆起也會加劇這一情況。看來,亞洲獅定位當中的“+”並不是面面俱到,至少在空間性這一環節,它與速騰仍有較明顯差距。亞洲龍的優勢沒有學會,卡羅拉的劣勢卻被繼承了下來。

車載配置

配置方面,亞洲獅從標準配置來說仍是難讓人信服的,在採用與卡羅拉完全相同的內飾與中控佈局後,它的配置規格的確沒有比卡羅拉高多少。

TSS智行安全套裝與對應的全速自適應巡航在二者身上沒有產生差別,不過,亞洲獅多出的前後駐車雷達、運動駕駛模式,的確可在輔助環節提升一定質感。然而,比卡羅拉少了一套膝部氣囊、使用同一套標準織物座椅、標配車機也不再支持基礎語音交互,這些情況的出現很難讓人相信亞洲獅跟比凱美瑞高半級的亞洲龍會有什麼關係。

當然,若是與速騰進行對比,亞洲獅的高頂配型號仍可以佔得優勢。不論是更大的液晶觸控屏、更多的安全氣囊配置、更實用的輔助駕駛系統,還是更年輕且富有創意的外觀設計語言,跟寶來、朗逸有些分不清的速騰,的確不如獨特的亞洲獅有趣。

動力總成

動力方面,亞洲獅的確是繼承了來自亞洲龍的Dynamic Force 2.0L自然吸氣發動機,雖說不是採用完全相同的調校方式,但的確是同款。

在提前進行動態試駕當中,171Ps/205N·m的2.0L在可模擬10速的CVT無級變速箱支持下,仍表現出了自己較明顯的線性優勢,整個起步提速與後程衝刺,動力都來得十分平穩,而且新增入的運動擋也將會讓油門響應更加積極,切換之後輸出會變得更有趣一些。

此外,儘管排量是比速騰高了一些,可是亞洲獅在目前的認證車主油耗反饋中,拿出的6.7L/100km平均油耗數據仍舊是可圈可點的,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主打熱效率開發的豐田,在燃油經濟性方面的確有了較爲突出的優勢。

評在最後

小號亞洲龍?大號卡羅拉?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已經回答得最夠清楚了,最爲一臺長軸距版卡羅拉,亞洲獅的確能夠提供更好的用車體驗,但它從配置、空間上來講仍無法做到面面俱到,以致於我們無法對於它在A+級市場的未來做出清晰的判斷,加上其14.28萬元的門檻,雖說配置都比速騰高了一些,但豐田這從來降不了多少價的門檻,或會成爲這頭獅子面前的一頭攔路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