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臺小巧卻認真的跑車是本田汽車工程師的夢想,也是本田傳統精神的最佳體現。本田BEAT停產的20年之後,本田研究所的年輕工程師們,正在爲一臺新時代的K-CAR跑車而奮鬥。




熱情的果實


S660的祖先要追溯到1962年,本田的原點S360


一臺理想的跑車,必須是中置後驅車型。最好還是一輛雙門兩座的敞篷車。更爲關鍵的是,售價必須讓普通人負擔的起。養車費用也必須便宜,上班族每月少去幾次飯局的錢就夠了。

 


本田推出過符合全部要求的車型。1991年本田BEAT橫空出世,1996年這臺黃色精靈停產之後,K-CAR 跑車進入了將近20年的空窗期。



本田技術研究所初出茅廬的工程師椋本陵,也曾做過類似的夢。椋本從小就喜歡汽車,最大愛好就是翻閱汽車雜誌。他的夢想是有一天,在書店看到自己設計的跑車出現在雜誌封面上。

 

10年前,椋本注意到日本跑車市場上充斥着價格昂貴,性能頂尖的高檔車型。與此同時社會輿論卻聲稱,人們對汽車失去了興趣。



如果創造一臺任何人都買得起,無論在何時何處都能充分發揮性能的跑車就好了。當時正好碰上本田在公司內部舉辦的研究所50週年紀念企劃大賽。比賽最終得到了800件投稿,包含摩托車、汽車及其他。


本職工作是製作油泥模型的椋本,抱着“反正肯定會落選”的心態交上了企劃書。令人沒想到的是,經過層層投票,他的跑車K-CAR企劃順利拿到了第一名。


實際上決賽前三名都是K-CAR跑車。因爲投票的每一位本田研究所研究員,都想造一臺K-CAR跑車。



椋本的設計贏得大賽之後,本田希望希望他製作1:1大小的油泥模型。實際上,本田舉辦比賽的獎勵就是製作實物模型,畢竟製作油泥模型的成本很高。

 

本田ACTY的發動機在後軸前方,中置後驅的它有“農村NSX”的稱號

 

然而,正是因爲油泥模型製作是椋本的本職工作。本田的獎勵只是給自己的工作列表上加上一行。椋本提議,不如用鋼管結構和碳纖維車身加上本田K卡車ACTY的發動機和懸架,打造一臺能夠駕駛的騾子車。


 

本來,椋本只是想好好利用這次得獎機會,“騙來”更多的項目預算,與團隊一起享受制造跑車的樂趣就結束了。無巧不成書,椋本的項目成果偶然被當時的社長伊東孝伸注意到。社長在試駕之後決定,“既然都造出來了不如考慮量產”。

 



由於新車的想法來自椋本,本田將總工程師(LPL)的任務交給了這位22歲的少年。爲了保證項目順利進展,本田安排了三位經驗豐富的老員工爲團隊保駕護航。



動力鏈負責人是本田F1渦輪發動機工程師瀨田昌也。負責過Integra、六代思域等項目的安積悟,以及參與過歷代 Type R開發的深海政和坐鎮。

 

接下來,公司內部招募了個領域的開發負責人(PL)輔佐椋本。選拔開發團隊成員時採用了社內投稿,三位老員工親自挑選的方式。本來應徵者只要提交簡歷和自我介紹即可。然而收到的投稿中,有工程師將只留出一行的自我介紹,擴充爲了一整張A4紙,來表達自己對K-CAR跑車的熱情。




命運多舛



S660的開發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2011年3月3日項目成立幾天之後,就遇到了3月11日發生的福島大地震,本田櫪木研究所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公司甚至無法正常運轉。椋本心想,現在所有的資金都投入到研究所重建當中,應該不會有多餘的資源放在本就邊緣化的跑車項目上。

 

原先的項目凍結之後,本田並沒有徹底放棄跑車計劃。開發部門和設計部門將項目一分爲二,以兩條線路分別推進。

 

回顧開發部門留下的影像資料,原型車有着兩顆圓圓的眼睛,與大發的K-CAR跑車COPEN有些相似,並不像一臺傳統的本田車。


 

當年10月在東京車展上發佈的概念車“EV-STER”是設計部門提出的新想法,激進的外觀和內飾設計得到了大量本田愛好者的好評,也讓項目推進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外觀設計師杉浦良氏回憶概念車設計時提到,小型運動車非常適合體現本田的產品理念,在設計初期並沒有讓它嚴格按照K-CAR的尺寸來設計,而是希望能自由的發揮想象力,找到新車的設計方向。



本田EV概念車亮相時,公佈了包括車身長寬高以及充電時間在內的詳細參數。EV-STER只比 K-CAR的尺寸稍大。

 

有趣的是,本田特別說明,這輛車的電機安裝在座椅背後。對於概念車來說,設計成四輪電機才足夠科幻。本田暗示這是一臺中置發動機的車型,而不是一輛電動車。日本媒體詢問本田官方,EV-STER是否就是之前的K-CAR跑車,本田卻明確否認。

 

當時,媒體們推測本田似乎正在策劃新的跑車項目,本田或將推出S1000消息不脛而走。等到 S660概念車發佈時人們才意識到,EV-STER就是 S660的雛形。




在K-CAR上實現MR佈局



本田決定讓S660量產版沿用概念車大受好評的設計風格,設計師也加入到了開發團隊中。接下來,EV-STER需要讓自己的尺寸縮小到符合K-CAR的規格要求。3570毫米的車長減少到了3395毫米,1570毫米的車寬縮小到了1475毫米。

 


本田S660的設計關鍵詞爲“ENERGETIC BULLET(高能子彈)

 

雖然設計師只是粗略的縮小了車身,但是公司內部對灰模呈現出的真實造型非常滿意。杉浦回憶,本田對次世代跑車的印象與S660的外觀高度一致。隨着設計和研發逐步推進,最初的設計思路也被一直延續下來。



考慮到日本天氣,敞篷車在一年中打開頂棚的機會並不多。設計師特別考慮了S660關閉頂棚時的外觀能否展現出足夠的運動性。這也是S660使用Targa造型的原因之一。

 

MR的特點是,駕駛員、發動機以及變速箱都收納在前後輪之間,所以偏航慣性力矩較小。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如果在設計時沒有考慮好,那麼量產車會對駕駛者的身高將提出苛刻要求。

 

蓮花 Elise 的軸距爲2300毫米


 

中置後驅佈局具有較高的設計難度,S660僅有2285毫米的軸距想實現MR佈局非常困難。典型的例子是軸距2300毫米的蓮花Elise,右舵版的駕駛姿勢非常難受。初代NSX爲了優化右舵車型的踏板佈局,不得不加長了軸距。



S660使用了三缸橫置發動機佈局,留給駕駛者的乘坐空間非常有限。S660是日本市場專用車型,只提供右舵版本。設計師在設計初期搭建了模型,模擬了駕駛員的乘坐空間之後,才確定中置後驅的結構可行。

 


內飾設計方面,設計師希望用戶能找到 F1駕駛艙的感覺,這也是 S660和初代 NSX有些相似的原因。在內飾座椅材料和CMF方面,S660也重點考慮瞭如何體現本田賽車的復古味道。


 

S660的內飾佈局儘可能保持了概念車的設計,然而在開發量產中期遇到了問題。碰撞測試中,副駕駛的右手臂會撞到右側座椅和中控臺之間的橫樑。設計師希望保留這項設計,而是調整了橫樑的形狀,保證副駕駛的手臂不會發生意外。



平衡運動性和成本控制



雖然本田有NSX和BEAT的中置後驅車型開發經驗在先,S660可以少走一些彎路。研發開始之初,考慮過沿用現有的K-CAR平臺和部件,但這會讓S660變成一輛普通的車。無論是椋本還是年輕的工程師們,都想打造一臺,雖然尺寸小巧卻又非常硬核的跑車。於是,懸架包含擺臂在內的一切,都開發了S660的專用部件。

 

S660是一臺敞篷車,對車身剛性有着較高的要求,同時K-CAR有着明確的成本限制。S660的核心理念,是一臺讓普通人和運動駕駛愛好者花費不多,就能體會到駕駛樂趣的跑車。那麼最終的售價越便宜越好。與此同時,開發者又希望車輛儘可能是一臺真正的跑車,這就是S660項目的矛盾所在。


 

最終的解決方面是,開發團隊不使用昂貴的材料提升強度,而是在形狀和工藝上下功夫。爲了在不增加側梁寬度的前提下提升剛性,S660增加了側梁垂直方向的截面面積,最終達到了設計標準。

 

中置後驅車型的優勢在於,最大的配重發動機幾乎安裝在後軸上,讓車輛在加速時獲得最大的牽引力。這就意味着前輪的荷重較小,在入彎時需要駕駛者用剎車將荷重轉移到前輪。並且,在加速時荷重從車頭轉移到車尾的過程中,需要車身有足夠高的抗扭轉剛性才能得到足夠的牽引力,此時還要考慮到車身前後的動態一致。




S660的車身結構使用了橫縱交錯的直線,爲的也是使用較薄的鋼板實現最大的剛性。S660原廠採用了橫濱ADVAN NEOVA AD08R輪胎,也從側面證明了S660的車身剛性非常高。

 


懸架結構方面,S660前輪使用了普通的L型下襬臂。後輪使用了特殊的平行四連桿懸架,後輪除了鋼管組成的下襬臂之外,後面還有兩個控制臂,再加上前後鋼板衝壓製成的拖拽臂S660的後懸架擺臂遠比普通量產車長,可以緩解MR特有的轉向過度現象。




S660雖然懸架配置並不高,但在噪音控制和駕駛舒適性方面都比較過關。爲了降低成本,除了粗壯的鋁合金後副車架以外,懸架幾乎所有部件使用的都是鋼材。爲了保證安裝點的剛性和輕量化,S660只在這裏捨得花錢。


 

S660配備了0.66升S07A 發動機,最大功率64馬力,最大扭矩104牛·米。對於一臺跑車來說,降低重心有利於提升運動性能,但工程師們沒有多餘的預算對發動機的安裝位置進行調整。


S660的發動機安裝位置和其他本田N系列K-CAR保持一致,唯一的升級是更換渦輪。此外,6擋手動版升級了氣門彈簧,最高轉速從7000轉增加到了7700轉。

 



S660的生產也是一個大難題,還是一臺中置敞篷跑車。本田的量產生產線並不適合生產如此特殊的車型。S660最終放在了擅長生產商用K-CAR和特裝車的八千代工業四日市制造所生產。本田選擇這裏的真正原因是,工人們非常擅長生產中置發動機車型。

 

 

椋本使用中置後驅的本田ACTY TRUCK打造騾子車。到了量產時,S660也有幸與ACTY TRUCK分享生產線。



八千代工業四日市制造所每天的產量爲150臺,其中48臺分配給了S660。




世界第一的夢想座駕



2015年,本田正式推出了S660。令人遺憾的是僅僅發售6年之後,本田決定在2022年3月停產S660。

 


爲了感謝用戶對S660的支持,本田推出最後的特別版車型Modulo X Version Z。本田推出Version Z有兩個原因,最後一個英文字母Z象徵着S660的終極版本。前輩BEAT也曾推出過Version Z作爲最終版本。

 

K-CAR法規對車輛設計有着嚴苛的限制,S660在有限的預算內將運動性發揮到了極致,而這也成爲它被迫停產的間接原因。



本田停產S660的原因不只一個,日本要求所有K-CAR都提供自動剎車等安全裝備。然而對於輕量化小跑車來說,就意味着增加傳感器和配套部件。其次,關於燃料揮發、噪音控制、電動化等等都對K-CAR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本田認爲,與其說順應法規對S660進行改造破壞其獨特的個性,倒不如自行了斷。

 

2016年,本田御用改裝廠無限推出的S660 MUGEN RA版也只需289萬日元


 

S660在2015年剛剛推出時,僅需218萬日元即可入手6擋手動版。最終版Modulo X Version Z的售價高達315萬日元。315的日語諧音有“最高”和“最後”之意,不知本田是否真的在定價時考慮過這點。



S660追求的不是絕對的機械性能,而是人車一體的駕馭體驗。即使是上下班通勤時駕駛S660,車主只要在交叉路口轉動方向盤,立刻就能感受到非凡的駕駛樂趣。這就是一臺中置+後驅+敞篷+雙座+手動+K-CAR跑車的獨特魅力。



S660的用戶羣體非常硬核,男性佔了80%,其中90%的用戶年齡達到了40歲以上。孩子長大了,想犒勞一下自己,S660簡直是爲了他們量身定製的車型。而且,有60%的S660車主選擇了手動擋,足以證明車主對純粹駕駛樂趣的追求。




對於汽車廠商來說,製造一臺價格低廉產量小的跑車難以取得收益,S660在生命週期內超過3萬臺的銷量已經算是非常成功了。本田S系列跑車S660的復活,讓愛車的普通人有機會實現駕馭跑車的夢想。



撰文 I JM  圖片 I本田、Motor Fan、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