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大疆車載官網正式上線。從官網上看,大疆車載的使命是:“做安全、好用的自動駕駛。”而大疆車載的願景爲:“爲所有人,提供安全、輕鬆的出行體驗。”

可能很多人瞭解到大疆涉足智能汽車領域,是從小鵬宣佈與大疆孵化的激光雷達公司Livox合作開始。其實早在2016年,大疆車載項目就完成立項,在過去5年時間裏,大疆車載一直專注於智能駕駛系統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等服務。用汽車領域的角色劃分,它將一家一級供應商Tier 1。

在業務方面,大疆車載主要包括兩個大方面:一站式的智能駕駛系統、自研的智能駕駛零部件。下面,我們就來具體進行拆分。


一、大疆智能駕駛,有多強?

在大疆車載的智能駕駛系業務中,按照使用場景和速度可將其分爲三個類別:

一是,覆蓋0至80km/h速度區間的D80/D80+系統,適用於城市快速路等場景;

二是,覆蓋0至130km/h速度區間的D130/D130+系統,適用於高速路等場景;

三是,大疆智能泊車系統。

這裏簡單介紹一下前兩種系統的區分,D80與D130智能駕駛系統均爲L2+級自動駕駛,D80+與D130+均爲L3級自動駕駛。所以,在支持L3的“plus”版本中,駕駛員是可以脫眼、脫手的。而L2+的普通版本,只能脫手,不能脫眼。

之所以有這樣的區分,是因爲“Plus”版額外增加的零部件。

比如D130與D130+之間,在硬件配置上“Plus”是配備了激光雷達、駕駛行爲預警攝像頭,而普通版需要選裝。而在D80與D80+上,除了上述兩個硬件配置外,位於車輛兩邊後視鏡上的環視(魚眼)攝像頭也是普通版需要選裝、“Plus”標配的。由此看來,激光雷達是跨越L2+與L3之間這條鴻溝的橋樑。

從具體功能上看:

D80/D80+系統,主要集中在城市駕駛的場景。它的基礎功能叫城區輔助駕駛功能(City Assist),支持常見的自適應巡航(ACC)、自動緊急剎車(AEB)、車道保持(LKA)、變道輔助(LCA)、盲點探測(BSW)、碰撞預防(FCW)等基礎輔助駕駛功能,同時支持業內少見的十字路口駕駛輔助功能。

此外,還增加了一些特色功能,包括近距離加塞應對、支持無車道線的場景下的高級車道保持、可檢測出任意形狀的障礙物並完成避讓、通過立體視覺準確擬合彎道曲線來完成彎道智能減速。

D130/D130+系統,不僅包含了D80/D80+的上述所有功能,還增配了主動超車輔助、導航換路輔助,以及應急停車等橫向運動控制功能,來滿足高速場景的需求。該系統功能,其實類似特斯拉NOA、小鵬的NGP、蔚來的NOP等業內已量產的領航駕駛輔助。

智能泊車系統,包含輔助泊車(P5)、記憶泊車(P100)、自主泊車(P1000)及智能召喚四類應用場景,可在室內/室外/露天/封閉停車場實現泊車輔助、出庫輔助、室外召喚輔助、360 全景影像等基礎功能,以及中/遠距離全自主泊車、中/遠距離全自主召喚、後向碰撞預警與後向緊急剎車等高級功能。

基本是目前量產智能汽車,在停車場景中能實現的完備方案。而且泊車系統與智能駕駛系統共用智能駕駛域控制器,並複用大部分傳感器,有效降低硬件成本。


二、大疆車載零部件業務,夠硬核嗎?

衆所周知,自動駕駛有四大重要環節:感知、決策、控制、執行。對於車企來說,要實現L2級以上的輔助駕駛,感知、決策環節尤爲重要,但恰巧也是車企的短板。大疆在前兩項關鍵環節,都推出了相應產品。每一項都封裝到硬件,同時都搭載了大疆核心算法系統,可以說是即插即用。

在大疆車載自主開發、製造的智能駕駛零部件業務中,可分爲三類:一是,大疆視覺感知系統,負責感知能力;二是大疆智能駕駛域控制器,負責數據處理和計算;三是大疆駕駛行爲識別預警系統

還是一樣,拆開具體來看。

大疆自主研發了單、雙目等多種視覺感知傳感器。單目感知傳感器可準確識別分類行人、車輛、路面標線、道路邊緣等物體;而雙目則構建立體感和深度,不僅能準確識別常見物體,還能精準定位任意障礙物並估算其距離。

首先,大疆的視覺感知傳感器主要有三大優勢:一、在線自標定技術。雙目立體視覺感知系統,能有效避免因溫變、振動等環境因素而引起的基線變化所導致的感知性能下降,讓產品更穩定可靠。

一、任意障礙物識別與深度估計:大疆車載自主研發的立體視覺深度估計與視覺感知技術,除了能精確識別並定位動、靜態目標與道路元素,還能獲得任意障礙物的關鍵點雲深度信息,有效降低漏檢率。

三、核心算法的強大泛化能力:大疆車載的視覺感知算法方案具有比純機器學習算法方案更強大的泛化能力,能實現更明確的幾何分割及更精確的深度估計,從而更好地滿足適應高級智能駕駛系統的要求。

其次,是大疆智能駕駛域控制器。

這是一款專爲智能駕駛系統設計的車規級、高性能、高擴展性的通用型計算平臺。主要優勢有三點:一、自研中間件(Middleware):大疆智能駕駛域控制器採用自研中間件(Middleware),依照 A-SPICE 標準開發,集成板級支持包(BSP)與安全操作系統(Safety OS),並可適配 AUTOSAR Classic 與 Adaptive AUTOSAR 標準,具備高性能、高實時性、高可靠性、高帶寬的特點。

二、高算力,軟硬件聯合優化:智能駕駛域控制器算力超過 20 Tops,可爲各類高級輔助駕駛方案提供算力支持。面對更高階的智能駕駛系統需求,大疆車載還可擴展智能駕駛域控制器算力,提供算力超過 100 Tops 的升級。大疆智能駕駛系統針對硬件平臺高度優化,在性能、算力、成本等維度之間取得了平衡。

三、豐富的外圍擴展:支持雙目立體視覺感知系統、單目視覺感知系統、毫米波雷達、慣性導航單元(IMU)、激光雷達等傳感器,並配備 CAN-FD、LVDS 及 100 M/1000 M 以太網口等外圍接口。

再則是,大疆駕駛行爲識別預警系統。該系統可實現人臉分析、疲勞檢測、分心駕駛檢測、危險行爲檢測四大功能,監測駕駛員的狀態,減少人爲失誤導致的事故。該方案已經過智能駕駛系統的閉環驗證,識別準確度高,誤報率低。

識別預警系統同樣有三大優勢:一、準確識別:基於大規模學習建立的分析模型,可精確估計不同年齡段駕駛者的頭部姿態和視線。即使駕駛者面部被口罩、墨鏡等物品遮擋,仍能確保高識別準確率。

二、靈活部署:結構緊湊,安裝方便,能夠根據客戶需求靈活安裝在車輛 A 柱、方向盤、中心儀表臺等位置。三、閉環驗證:採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建立了一套駕駛員行爲分析的方法論。基於大規模實測數據不斷迭代與優化模型,並接入智能駕駛系統進行大量系統集成測試。


三、大疆車載,還有何能耐?

在人才方面,截至2020年底,大疆車載核心研發人員超過500人,碩博士比例達87%,他們大部分都有在機器人與人工智能領域的頂級院校、科研機構與國際知名 OEM及Tier 1學習或工作的經歷。

在智能製造與質量體系建設方面,大疆車載亦建立起一支超過200人的工程團隊,其中90%的工程師來自知名OEM與Tier 1廠商,可爲智能技術量產提供強力支持。

在自主知識產權方面,基於大疆車載多年來在感知、定位、決策、規劃、控制等領域的積累,截至 2020 年底,已在智能駕駛及其相關領域獲得超過1000項專利。

在車規級管理體系:大疆車載從供應鏈管理能力、質量保證能力,新產品開發能力三個方面着手,結合自身特點與汽車行業要求,打造了一套車規級管理體系。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優化,爲客戶提供低成本、高質量、高性能的智能駕駛產品。

在完善的測試、驗證體系方面:大疆車載依照行業相關標準,搭建了一套完善的測試體系且建立了一套基於自身產品特點的測試方法論。爲了對智能駕駛系統進行充分驗證,不僅進行了以模擬器爲主的自研工具鏈建設,還建立了測試運營中心,並組建了專業化的測試運營團隊,形成完善的測試、測試運營、安全員培訓體系。


寫在最後

成立於2006年的大疆創新,其公司使命是以“做空間智能時代的開拓者,讓科技之美超越想象”。從這樣的企業文化來看,大疆進入到智能汽車領域似乎早已註定,只是過去五年裏一直默默地在投入研發。

“今天上線官網,明天產品交付”,這應該就是大疆速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