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破浪圖文組

文 | 章麗娟

編輯 | 袁桂遠


上半年以來,電動汽車市場火熱,甚至做手機的,賣家電的都想分一杯羹,但幾乎在發表完相關的“豪言壯語”後,就陷入了漫長的沉寂。


但恒大不一樣,保持着“後來者”的謙卑,總是用一種獨特的,看得到的實力向大衆表明自己要成爲“領先者”的決心。


恒大汽車無疑是電動汽車攪局者,這種帶着“破壞性創新”的攪局,給行業重塑了新的風氣,甚至是新風向。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首先是速度,用速度跑贏時間,跑贏大盤,幾乎已經是恒大汽車一貫的造車風格。從“一窮二白”到“九車齊發”,恒大花了兩年半;從新車面世到上路奔馳,用了四個月;拋出一個熱點到引爆下一個熱點,恒大只需一夜。



5月12日,恒大首次對外公佈了海量的專利信息,而後緊接5月13日,恒大又發佈公告表示其完成了一筆涉及106億港元的股份配售。


據悉,配售完成後,恒大汽車前20大股東持股比例降到90%以下,這滿足了恒大汽車進入港股通的必要條件,這意味着內地投資者也有更多的投資新能源汽車的機會。


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車已成爲全球資本市場最火熱的賽道,但特斯拉、蔚小理等新能源車企均是在美國上市,內地投資者可選擇的優質新能源汽車股屈指可數。恒大此舉,不僅讓消費者看到市場對恒大的信心,也讓內地投資者也能參與分享恒大汽車高速發展的紅利。


資本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們始終相信,資本是長着眼睛的,圈錢的套路永遠瞞不過資本的眼睛,而踏實做事的人自然會得到它的青睞。


從去年9月至現在,恒大汽車已三次配售股份,價格分別爲22.65港元/股、27.3港元/股,以及本次的40.92港元/股。恒大汽車股份配售價格伴隨着股價在不斷爬升,而支撐這一切的,就是恒大的硬核新技術以及紮實的生產工藝。


進入車圈不過三載,恒大便已在中國及國外總共申請專利3012件,其中已獲得授權專利1355件,這個成果可以說吊打一衆新勢力,此前被消費者看好的小米造車,也只有800件左右與汽車相關的專利。



最關鍵的是,恒大公佈的專利都涉及未來汽車產業的核心價值。其申請的3012件專利,涵蓋底盤架構、懸架、轉向控制、熱管理系統、電芯、電池包等核心製造領域。


尤其在新能源汽車最關鍵的三電系統和智能網聯方面,恒大擁有V2X車路協同技術、可定製車載全息投影虛擬助理、無感體驗等先進技術,打造“車聯萬物”的智能網聯生態;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領先的電池,以及世界一流水平的電池模組、電池包、電池管理系統。


這意味着恒大汽車已經具備全球領先的技術及完整產業鏈專利佈局,這把用專利打造的“利刃”,爲恒大劈開了一條護城河,同時也加快了新能源轉型的速度。


看多遠,才能走多遠


一個人看多遠,才能走多遠,企業亦如是。


燃油車時代的經驗告訴我們,光靠堆配置永遠打不贏對手,中國車企在新能源時代擁有彎道超車的機會,更應該集中力量做好技術儲備,重視專利保護,而不再是靠花拳繡腿迎戰來勢洶洶的對手。



雖然造車不是恒大的老本行,但是許家印這位商業巨擎,能將恒大從一個無名小卒做到房地產行業龍頭老大,這種高瞻遠矚的意識是肯定有的。


他十分清楚,恒大要面對未來日新月異的新能源市場,只有不斷研發,建立龐大的專利規模,才能免於知識產權流失,才能經得起他人的質疑,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主動優勢地位。


在海量專利的背後,有許家印的遠見,也是恒大雄厚的資本和高水平研發團隊。在佈局造車之初,恒大便成立了全球研究總院,下設16大專業研究院,並大力推進國際人才引進,目前已擁有科研團隊超3500人,國際頂尖專家22人。



當然,恒大汽車的研發體系並非閉門造車,“不惜一切代價網羅世界資源爲我所用”的理念,讓恒大迅速地掌握了世界先進造車技術,並大大縮短了造車週期,雖然相關的花費也確實不菲。


截至目前,恒大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金額已達474億元,用於研發的費用高達249億元,就是這樣的一擲千金的豪氣,纔有了恒大汽車今天的奇蹟。



一方面,我們震撼於恒大的速度,一方面,我們也擔心它走不穩。但是隨着恒大相繼公佈造車成果,在產品端、銷售服務端和供應鏈不斷髮力的現狀來看,我們似乎有點多慮了。


此次公佈數千件核心專利,無疑給還在質疑恒大是ppt造車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按照計劃,明年恒大汽車就開始大規模交付。


這種速度,在業界是少見的,而更重要的是,恒大汽車的成長速度,是以技術累積爲前提的。所以說,恒大汽車快速發展的另一面是有質量的成長。


每一步都不會白走,甚至說有些“過度”的研發投入都堆成了恒大汽車的護城河,變成了它奮進的鎧甲,進擊未來的利刃。


這把利刃,終會,劃破暗夜茫茫,迎來長虹萬里。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