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來了,他終於來了。

小米造車的消息吵吵鬧鬧也好長一段時間了,喫瓜羣衆瞬間炸開了鍋,斬釘截鐵否定的有,熱情期待Lei Car 1999的也有,但社會輿論不管如何氾濫,小米也沒有一個明確回應。


3月30日白天,一則消息讓所有的議論迅速消聲。小米集團在港交所發佈公告,公司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100億元,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金,雷軍將兼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首席執行官。


隨即,雷總就在30日晚上的發佈會上官宣了這個消息。


雖然雷總在發佈會上沒有透露出具體的造車信息,但很多人並不會質疑小米造車的實力。首先是小米有錢,2020 財年小米集團的現金餘額爲1080億元,雷總說虧得起。

其次,小米之前的積累,在這裏需要強調一下,小米要打造的是一臺智能電動汽車,小米現在已經在智能家居、手機方面成功打造了一個完整生態,而這些積累會幫助小米汽車脫穎而出,相對於產品來說,生態更吸引用戶。

第三,就是雷總的決心,雷總在發佈會上說,“這是我人生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我願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積累和儲備,爲小米汽車而戰。”

準確地說,小米肯定能把車造出來,但是造出來的車能否經受得住市場考驗,這個誰也不能打包票。鑑於小米汽車現在連個PPT都沒有,麻子哥只能從市場環境來聊聊這個話題。


小米造車,有‍沒有把握?

其實,小米要造車的消息一直就沒斷過。

早在2014年的時候,小米就申請了9個和汽車相關的專利,這個動作引起了市場的無限聯想,同時也引發了大家對於小米造車野心的討論。

2013年和2014年,雷軍曾兩次拜訪過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回來之後,雷軍的順爲資本就投資了蔚來汽車,接下來又投資了小鵬汽車。

同時小米內部也立項調研過汽車項目。

可以說,小米在汽車領域的動作從來就沒有斷過。

2017年7月,小米與北汽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2018年11月,小米與一汽奔騰簽訂戰略協議,在人工智能、智能設備、物聯網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2019 年 6 月,小米宣佈與梅賽德斯奔馳合作,推動旗下虛擬語音助手小愛同學進入汽車人機交互系統;

2019年9月,小米在小米9 Pro 5G手機的發佈會上宣佈,與小鵬汽車達成深度合作,通過手機自帶的NFC功能,可“變身”小鵬P7的車鑰匙。

對於小米這種級別的公司來說,造車從來都不是頭腦發熱,一定是“蓄謀已久”。雷總在發佈會上說,在造車項目決議通過之前的75天,小米集團共進行了 85 場業內拜訪溝通,與 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進行深度交流,經歷了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及2次正式的董事會。

爲了造車,小米已經積累了不少東西,做了很多工作。


雖然後進場,但踩在了前人肩膀上


剛纔我們說過了,從公司內部來說,有錢、有生態、有決心,小米的智能電動汽車是有想象空間的,造車沒有問題。從外部環境來說,小米造車打的也不是無把握之戰。

雷總說,小米造車首期投資100億人民幣。中國造車新勢力的首席代表蔚來,目前有三款產品,4年以來一共虧損400億,相對比而言,小米的首期100億人民幣有些微不足道,但是我們要認識到一個問題,現在和4年之前不一樣了,供應鏈、人才以及市場環境大發生了舊貌換新顏的變化。

特斯拉早期的時候,沒有鋰電池供應商,只能向松下尋求幫助生產電池;蔚來也是如此,當初寧德時代也剛起步,給蔚來提供的是70kWh電池(採購成本肯定低不了),所以當年ES8續航里程只有355公里,被世人嘲笑這也就比老年代步車強點不多的水平;蔚來最早是買不到高功率勇氣同步電機和感應電機(XPT),沒辦法只能自己造。

如今幾年過去了,各方面的供應鏈都已經規模化了,生產成本也都降下來了,小米花100個億人民幣的效果肯定比蔚來400個億要好得多。

畢竟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已經把技術和市場以及消費者偏見各種大坑都趟過一遍了,小米汽車已經算是輕裝上陣了。


又一次的風口實踐‍


2015年,特斯拉的續航很長、三電技術獨領風騷,而彼時的造車新勢力三傑呢?蔚來和小鵬剛剛誕,理想汽車還叫車和家呢,產品還都處於PPT階段。

現在大家在三電、續航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小,相差不多了。

這說明了一個事實,電動車在產品駕駛層面的水平已經相差不多了,700公里續航和800公里續航的差別對於消費者來說不是問題了,當初350公里續航和500公里的差距可真是讓人鬧心。也就是說電動車的下一個競爭方面就來到了智能化這個賽道,智能化大家都懂,像什麼自動駕駛,像什麼AI技術、像什麼人機交互、還有智能駕艙,還有智能生態(不由想起了生態化反的賈老闆),各家車企實踐的方向不同,給消費者帶來的體驗也不同。

從這個角度來看,小米從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出發,通過已經在手機、智能家居等自家產品建立起來的完整生態體驗,打造一臺和特斯拉、蔚來等競爭對手不同的智能體驗。實話實說,這個打法真的很高明。

這也再次驗證了雷總的那個風口理論,選擇好時機,等待合適的風口,然後迅速出擊。估計雷總是王陽明的忠實擁躉,知行合一的完美實踐者。


小米造車會把性價比進行到底嗎


從智能化方面來說,小米汽車的想象空間很大,對於汽車市場來說,也需要小米這樣的公司參與進來,汽車市場向來是多元化,從來就沒有一款產品可以一統江湖,百家爭鳴百家齊放,市場和消費者都喜歡這樣。

但問題了,汽車這個東西,尤其是電動車想讓它上路跑起來,說難並不難,相比起燃油車的各種發動機調校、變速箱調校,工作難度真的降低了不少。

但也並不簡單,這些年中國的電動車企猶如過江之鯽,但真正造出車且活下來的也就是蔚來、理想、小鵬等少數幾個,除了資金,技術和供應鏈,設計、品質等等因素都是會影響最後的產品力。

對於小米來說,把車造出來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能不能熱銷,或者說能不能像小米其他的產品一樣受追捧,這關係到營銷網絡,市場運營策略等一系列話題。現在說,爲時尚早。

當年小米手機用1999元的價格把中低端的產品幹翻了一遍,改寫了手機市場的新格局,小米汽車會不會也用這樣的打法突擊汽車市場呢?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

麻子哥認爲,小米汽車不會這樣做。理由有三個:

一是,現在的汽車市場,大部分的車企其實的利潤並不高,甚至還沒有小米硬件5%的利潤高,整個汽車市場溢價最高的就是BBA等幾個豪華品牌。在這種情況下,小米汽車還怎麼談性價比。像五菱宏光MINI EV最貴不到4萬元,這讓小米怎麼把性價比進行到底?

二、手機市場和汽車市場不同,一兩千買個手機,好用就算撈着了,不好用也沒有太大影響,瞎了也就瞎了,是錯成本可以接受;但汽車不一樣,五菱宏光MINI EV最貴不到4萬元,花幾萬和花幾千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樣的,這要是買個完蛋貨回來,那相當糟心了,疫情對居民消費的熱情打擊可不小,花好幾萬誰都得謹慎。

三、入場時機問題。小米進軍手機市場的時候,手機市場尚處於粗獷競爭階段,特別是中低端市場,各種山寨品牌亂象叢生,小米進入屬於降維打擊,效果很好;而汽車市場的競爭實在太激烈了,無論是進入哪個細分市場,小米都很難打得起價格戰。

問題來了,如果價格沒有優勢,小米汽車如何在已經拼刺刀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呢?憑着米粉的滿腔熱血,還是被雷總的“願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積累和儲備”的決心感動呢?

嗯,等產品先出來再看吧。


小米畢竟是上市公司,如果業務太難看,和股東是沒法交代的。雖然說2020 財年小米集團的現金餘額爲1080億元,雷總自己也放言說虧得起。

相信這是一句玩笑話,但爲什麼開這樣的玩笑呢?根據麻子哥我的人生經驗來說,但凡有人說錢沒有問題的,最後都是錢出了問題。先聲明一下,我這句也是玩笑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