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每經熱評丨新一輪減稅降費吹響中國經濟前進的號角

每經特約評論員 盤和林

3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國務院2023年重點工作分工,並研究優化完善部分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其中,稅收優惠政策廣受關注,此次減稅降費預計每年將爲實體企業減負4800多億。筆者注意到,減稅降費主要內容包括四點:一是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作爲長期政策實施。二是減半徵收物流企業倉儲用地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徵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兩項政策延續到2027年年底。三是減徵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應納所得額不超過100萬部分的所得稅,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兩項政策延續到2024年底。其四是2023年年底前對煤炭進口實施零關稅。

此次減稅降費是階段性政策,但政策目標非常明確,也非常有針對性。其一是此次更側重於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重激發企業的科技創新熱情,比如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延續就是爲了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其二是很多政策是之前政策的延續,且延長了實施時間,讓減稅降費政策成爲常態化制度,未來減稅降費不再需要逐年討論,穩定了企業預期。其三是“扶弱”依然是重要政策目標,比如減徵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所得稅,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以減稅降費來幫助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站穩腳跟。其四是保障供應能力,比如煤炭進口零關稅,在當前全球能源緊張的大背景下,爲中國打通能源進口渠道,也提高能源等基礎物資的保障能力。

今年,我國財政政策主要支持方向包括:拉動內需、科技創新、壯大市場主體、完善供給保障體系。而減稅也基本圍繞這些方面進行。

第一,“將符合條件行業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爲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的政策就是出於支持企業參與科技創新的考慮。科技創新是我國當前需要集中力量重點突破的領域。

在內,當前中國經濟需要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科技創新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外,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而國與國、企業與企業之間競爭的焦點就是技術創新。未來,中國企業不能指望技術上的“拿來主義”,要採取積極措施,投入資金開展長週期研發,打破外部技術壁壘和技術壓制,以自主化技術佔據全球科技高地,打破技術桎梏。從全球看,當前全球在一個技術躍遷的關鍵節點,諸如生成式AI、生物技術、通信技術、算力技術等技術正在蓬勃發展,中國企業要抓住機遇,站在技術前沿,掌握技術的主動權。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的提升,就是要以稅收激勵的方式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的規模,在科技創新領域,有投入規模才能出科技成果。

第二,“將減半徵收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減徵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政策,延續實施至2027年底;將減徵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部分所得稅政策、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延續實施至2024年底”的政策主要是爲了壯大市場主體,尤其是推動民營經濟的發展。對於物流企業來說,稅收優惠主要是激勵倉儲企業擴大投資規模,去年提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基礎就在於物流,而倉儲是物流領域的重要基礎設施,所以政策目的很明確,就是激發物流企業投資建設倉儲的熱情,從而加快我國物流體系的完善,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爲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奠定基礎。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我國部分失業者再就業的重要途徑,給予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一定的稅收優惠,能夠對老百姓創業起到鼓勵作用,支持部分困難羣體主動走出窘迫的生活狀態,爲個體謀出路,爲社會促就業。

第三,“煤炭進口零稅率”的政策則是側重於穩定供給。過去幾年,由於俄烏衝突、歐美通脹高企等因素影響,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又由於短暫的夏季乾旱導致水電供給不足,我國部分地區曾出現過短暫的缺電,也出現了煤炭等能源價格上漲的問題,煤炭進口零關稅將有力保障中國的能源供給,此舉屬於防患於未然。

在部分稅收優惠基礎上,筆者預計未來還將推出新的減稅降費措施。財政部部長劉昆此前表示,強化2022年與2023年減稅降費政策銜接,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該調整的調整、該加強的加強,防止出現政策斷檔、政策急轉彎。

今年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落腳點包括拉動內需、優化民生保障、促進科技發展等幾個關鍵領域。筆者預期未來在消費和投資領域可能會有更多的稅費政策出臺:比如金融機構將繼續讓利企業,降低全社會融資成本;比如降低通信成本,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比如適度地減輕企業的用人負擔,減少社保支出等。減稅降費的根本目標是藏富於民,激活市場,而在持續減稅降費的讓利支持下,中國經濟必將迎來新一輪騰飛。

(作者系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