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能没有纯电动车,有了产品,销量不高也没法转化成充足的积分。而规模越大的企业,越需要更多“爆款电动车”来支撑,要么就是能够找到最便宜的积分卖家。



文|王鹏宇


图|来源网络




卖新能源车能不能赚钱,一直业内热议的话题。毕竟在电池成本还没有下降到“平民阶层”的情况下,很多经济车型的造车成本都分摊给了电池组。如果成本管控能力不那么驾轻就熟,车企实际上就会转变为给电池企业“做嫁衣”。


 


然而,随着最近工信部和工业发展中心发布的一纸“2020年双积分年度报告”,这个“灵魂问题”似乎有了另一种解释。


 


这份报告中显示,2020 年,中国境内 137 家乘用车企共产生油耗正积分 432 万分,负积分 1178 万分;新能源正积分 435 万分,负积分 108 万分。总体而言,多出来的新能源正积分远不足以填补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的缺口。这个差值的大小,更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旧势力”突围




自从颁布双积分政策以来,持有新能源正积分的乘用车企业正在变得越来越多,积分的头部企业集中度也有所降低。2016-2019年,排名前十的企业积分数占比从2016年的87%下降至2019年的67%。


 


2020年,这一现象更加凸显。在排名新能源积分榜单前十的汽车企业中,传统车企在新能源积分榜上的席位更是升至7席。除了排名榜首的特斯拉在意料之中,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以及北汽、广汽、长城、奇瑞都完成了对新势力企业的逆袭。


 





这些企业的体量之大,销售新能源车型的数量之多,足以带动积分市场向更均衡的方向发展。


 


但是在事情的另一面,显示在新能源负积分榜上的数字更加触目惊心。排名第一的一汽-大众负积分达到了118.6万,第二的上汽通用为92.2万。仅这两家企业的数值相加,就足以吞噬掉正积分榜前三位的所有结余。而排在他们之后的上汽大众、吉利、长安、奔驰,也都是支撑中国车市销量的中流砥柱。


 


如此之高的负数总和也在表明,传统车企的转型压力依然巨大,突破新势力封锁的只是“极少数”。所以,隐藏在这个数据背后的真相是,不论是双积分的转让交易,还是传统车企转型发展的步调,都会在未来变得更加频繁。


 




交易量创新高,卖分环境“成熟”


 


仅从目前来看,庞大的双积分“负值”已经带来一个更大的问题。


 


虽然工信部自2020年初便启动了疫情对《积分办法》实施影响的跟踪评估,对标配启停、动能回收的车型,以及注册地在湖北的乘用车企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政策松绑,但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积分短缺的问题。在极不平等的“供需关系”下,积分价格的水涨船高也就成为了必然。


 


从报告上看,2020年的新能源积分交易额度和每个积分的“单价”都创造了新纪录。2018-2020年交易年度新能源积分交易订单共186笔,其中2020年就占据了73笔,积分交易总数215万分,同比增长40%。此外,新能源积分平均交易单价也升至1204元/分,相比2019年的“均价不超过500元”已经上升了一倍还多。


 





卖方疯狂涨价,买方又不得不“照单全收”。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必然会成就一部分企业,打击一部分企业,让这个市场产生一些匪夷所思的现象。


 


举个例子,上汽通用五菱攀升至新能源正积分榜第二位,凭借的就是宏光MINI EV这一款车。在传闻中,这款车的销量虽然高,但是单车利润只有不到一百元,相当于“赔本赚吆喝”。但是,凭借其创造的44万新能源正积分,就能在解决企业内需的基础上盈利5.3亿元,相当于把每辆车的利润扩大到了1300元。




不要忘了,对于这样一款经济性小车而言,上汽通用五菱也并没有投入很大的技术、研发成本。同时利用这款车良好的市场业绩,五菱品牌也在业内提升了不少知名度。不论从哪一方面看,他们都是这个市场中的最大赢家。


 


反过来,在积分政策的压力下,一汽-大众、上汽通用这些“负班长”就成了积分市场中彻底的“Loser”。


 




销量为王




如今,国六B+双积分的两项政策施行,都是在给传统燃油车下达“最后通牒”,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主销车型改为了重混或是插电混动,用以抑制“负积分”的诞生。然而,政策最终还是要引导车企向“完全电动化”发展。



在新能源积分方面,纯电动乘用车的平均单车积分还在逐年走高。2019年,合资、国产、进口电动车的平均单车积分已经达到了4.89分/辆、4.88分/辆、5.08分/辆,这与2016年的分值相比已经上升了30%。所以,就当下的积分压力而言,这的确有督促每一家企业向电动化转型的作用。


 





然而,摆在面前的问题没有这么简单。企业不能没有纯电动车,有了产品,销量不高也没法转化成充足的积分。而规模越大的企业,越需要更多“爆款电动车”来支撑,要么就是能够找到最便宜的积分卖家。




这便会滋生出另外一片土壤,就是“诱导”车企一门心思地看中销量而忽略掉其它。曾经在市场中销声匿迹,如今又挂上雷丁、凌宝、朋克等一系列新LOGO涌入市场的 “不知名微型电动车”们便是最好的证明。它们也许并不是看中宏光MINI EV在销量业绩中取得的成绩,而更像是看中新能源车市场背后巨大的积分缺口。




在汽车电动化方兴未艾的今天,不知这种现象究竟是好还是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