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很多朋友都認爲吉利現在能坐到“國產一哥”的寶座是因爲有沃爾沃作爲技術背書加持,但事實上吉利早在與沃爾沃聯合推出CMA架構之前,集團銷量便已經突破百萬,而幫助達成這一成就的車型正是帝豪家族,可以這麼說,沒有帝豪的出現,吉利百萬年銷的成就或許還要往後等上幾年。因此,對待這麼一款有着卓越功勳的產品,關於它的換代顯然不能含糊完事,必須給予足夠誠意,不能給這塊金字招牌抹黑。

外觀:緊跟時代潮流

首先在設計語言上,帝豪跟上了品牌最新的腳步,用上了家族最新一代設計語言,遠遠看過去就像是它的大哥星瑞。進氣格柵採用豎向鍍鉻裝飾,並且外圈還有一圈來用於提升整體質感,兩側大燈造型相比上一代要明顯收窄了許多,內部日間行車燈呈三段式燈帶設計,並且融合了轉向燈,精緻感十足,遠近光均爲LED光源,注意這並不是高配車型獨佔,自動擋車型燈光也是這個配置。下方傳統的霧燈區域帶有三角形的裝飾件,營造出些許獨特的時尚氣息。

側面第一感覺就是整臺車變長了,通過尺寸也可看出,新車長寬高分別爲4638*1820*1460mm,軸距爲2650mm。同時爲了進一步突顯出修長感,還加入一段貫穿全車的腰線設計。

車尾採用時下流行的貫穿式尾燈,內部燈組點亮之後有着非常不錯的辨識度,中間燻黑烤漆裝飾上帶有“GEELY”字樣。下包圍進行了重新設計,使其與整車調性更加匹配,排氣依然是隱藏式佈局,符合帝豪家用車範疇。

內飾:照搬星瑞

如果說外觀有7成“抄襲”星瑞的話,那麼內飾基本可以說照搬了,相信星瑞車主看到這裏的時候血壓已經突破200了。但不得不說,雖然有些傷星瑞車主的心,但高端設計往低級別車型滲透是一種有利於銷量的做法,奔馳的雙聯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這套中控設計相信無需多言,整體以對稱式佈局爲主,同時在採用貫穿式空調出風口來拉伸橫向視覺寬度。這款試駕車採用星瑞同款“遊艇藍”配色,視覺效果檔次感十足。不僅如此,儘管帝豪只是一款入門級轎車,但內飾用料方面依然考究,官方宣稱軟性材質覆蓋率達到85%,實際體驗下來,隨手觸及的位置都是軟性搪塑,而門板位置甚至採用“皮質”進行包裹,並且還細心加入紋路加以點綴。

科技配置方面,由於還未正式進入量產車狀態,所以儀表盤UI界面還沒有完全成型,不過參考新推出的帝豪S,樣式估計半斤八兩。懸浮式中控屏大小爲10.25英寸,內置系統與星瑞保持一致,導航、語音、本地服務都一應俱全,並且響應速度和畫面清晰度都可圈可點,滿足日常使用沒有問題。此外,使用頻率較高的空調面板以實體按鍵呈現,值得點贊。

空間:中規中矩

車內空間方面,由於軸距並沒有進行加長,所以實際乘坐表現與上一代基本一致。前排座椅調整到180cm的坐姿,後排腿部空間爲一拳距離,頭部則爲一拳三指,整體表現還是符合預期的。此外中間地臺隆起的高度很低,不會對中間乘客的腿部空間造成太多影響,不過中間位置卻沒有配備獨立頭枕,這一點建議在後續量產車後加上,這不僅是舒適性問題,還牽扯到行車安全。

動力方面,全新帝豪搭載1.5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84kW,峯值扭矩147Nm,雖然實際參數沒有太多變化,但通過更換全新發電機,對發動機內部運行工況進行重新標定,使其平順性和噪音表現有一定提升。

總結

作爲一款佔據品牌較高份額的車型,這次帝豪換代很好詮釋出“穩”字含義。外形和內飾沿用目前銷量穩定過萬的星瑞,這也意味着它在迎合大衆口味方面沒有問題,動力雖然維持自吸,但對於這部分消費者來說比起加速有多快,他們更希望養護成本足夠低。因此,我感覺這次帝豪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換代,如果上市之後能維持現有售價或者加價幅度不高的話,相信能延續多年以來的熱銷狀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