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航班管家發佈了2020上半年的民航數據分析報告,從上半年的民航市場總體情況、千萬級機場、TOP10航線、TOP10航司等維度解讀民航市場發展趨勢。以下爲報告內容:

上半年民航旅客量1.47億人次,恢復到去年同期的45.8%

2020年上半年,中國民航旅客量1.47億人次,同比下降54.2%。旅客量在經歷2月份最低谷期後,3月份快速恢復、4月相對平穩;5月份,民航旅客量繼續快速恢復,環比提升54.54%;受北京疫情反彈影響,6月份民航旅客恢復速度下降,環比提升僅19%,但旅客量已恢復到去年同期的57.6%,日均發送旅客102.6萬。隨着國內疫情的全面有效控制,下半年民航旅客量將繼續恢復,有望在9月份恢復到去年同期的八成以上。

上半年國際航線旅客量851.9萬人次,同比下降76.5%

2020年上半年,國際航線旅客量851.9萬人次,同比下降76.5%。1月下旬疫情在國內爆發,國際航線旅客量並未受到明顯損失,同比和環比均有上升;進入2月份和3月份,各國採取入境管制措施,國際旅客量斷崖式下滑,分別降至105.2萬、55.2萬。3月29日後,隨着“五個一”政策的實施,國際航班幾乎歸零——4月份國際旅客量僅7.7萬人次,同比下降98.7%;5月份國際旅客量10.6萬人次,同比下降98.24%。6月4日開始,民航局允許增加外航航班量,6月份民航旅客量有所增加,環比提升32.08%。

航班量與疫情發展進程緊密相關,上半年航班量爲去年的54.5%

2020年上半年民航客運航班共執飛143876架次,恢復到去年同期的54.5%。從每日航班量趨勢我們可以看出:航班量與疫情發展的進程緊密相關,這也說明航空公司的調整能力越來越強。在疫情早期,復工復產是推動航班量提升的主要動力:航班量往往在復工前一天到達一個小高潮,並在每週日呈現出潮汐式的漲落現象。進入五月份後,航班量逐漸擺脫潮汐式漲落的現象,並在6月14日首次突破1萬架次;但隨着北京疫情反彈,航班量又開始回落。另一方面,對比清明、五一、端午三個假期的航班量可以發現,休閒旅遊市場正在逐步恢復。

上半年國際(地區)航班量同比減少74.4%,國際航線幾近停滯

2020年上半年國際(地區)航班121548架次,同比降少74.4%。1月下旬疫情主要在國內爆發,國際(地區)航班受影響不明顯,在春節假期的帶動下,國際(地區)航班量仍有增長,同比增長6.46%。進入2月份、3月份,多國、多家航司宣佈停飛中國航班,國際航班大幅下滑;隨着國際航班“五個一”政策的實施,4月份國際(地區)航班量1236架次、同比下降98.42%;5月份1051架次,同比下降98.71%;6月4日,民航局允許增加外航航班量後,6月份國際(地區)航班量略有增加,爲1305架次,同比下降98.35%。

廣州、成都、深圳機場航班量位列前三,重慶上升位次明顯

2020年上半年,全國39個旅客吞吐量千萬級機場(2019年數據)共執飛航班2109117架次,同比上期減少43.9%。在機場航班量前十排名中,上榜機場名單與2019年全年榜單並未發生變化,但名次順序有所變化。由於疫情防控政策,過去穩居第一、第二名的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下降位次較多,分別爲第六、第八名;廣州白雲、成都雙流、深圳寶安相應上升兩名,位居前三;重慶機場排名上升位次最多,從2019年全年第八名上升至第四名。

13個千萬級機場航班恢復率超過60%,成都、重慶恢復率最高

2020年上半年,39個千萬級機場中(2019年數據)共有13個機場同比恢復率超過60%,佔比1/3;22個機場同比恢復率在50~60%之間,佔比56.4%;4個機場低於50%,佔比10.3%。其中,成都雙流機場上半年航班同比恢復率72.63%,是全國同比恢復率唯一超過70%的機場;而4個同比恢復率低於50%的機場分別是:大連周水子(45.67%)、上海浦東(42.25%)、北京首都(35.72%)、武漢天河(23.76%)。

上海—深圳航線航班量最多,昆明—西雙版納客座率最高

2020年上半年航班量前十航線中,商旅航線依然佔據絕大多數,僅有昆明長水往返西雙版納嘎灑的一條旅遊線路進入前十。從前十航線中,也能比較清晰的看到疫情期間國內商旅活動軌跡:以廣深、成渝、滬杭爲核心的城市羣之間的商旅出行;雖然北京受疫情政策和六月疫情反彈影響,但北京往返成都、北京往返上海虹橋兩條航線仍然排進前十。客座率方面,航班量前十航線平均客座率69.82%,超過全航線正班客座率68.6%的水平。

三大航航班量遙遙領先,春秋航、華夏航進入前十

2020年上半年TOP10航司中,南航、東航、國航三大航穩居前三,執飛航班量遙遙領先,南航憑藉機隊規模優勢,位居榜首,是航班量唯一超過兩萬架次的航司。

在第二梯隊中,海航受疫情影響較大,失去過往在第二梯隊的領先位置,深航、廈航躍居其上;排在海航之後的分別是川航、山東航。

第三梯隊的變化最大,春秋、華夏兩家低成本航司進入前十,以更少的飛機達成更多的執飛航班量,而以往的榜單前十常客——上海航空、天津航空,未能進入。

華夏、春秋航空飛機日利用率最高,海航最低

民航局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行業飛機日利用率爲5.2小時,同比下降44.1%。疫情以來,各航司削減航班、優化航線航班配置,通過“寬體機改飛窄體機、客改貨、組織包機業務”等手段,努力提升飛機利用率。三大航由於機隊規模較大,飛機利用率提升較爲緩慢;海航由於寬體機佔比過高和其他業務問題,利用率排名末尾;相比之下,機隊全部爲窄體機的華夏航空和春秋航空的飛機日利用率最高,上半年分別達到6.8小時、6.6小時,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數據說明:

(1)航班管家自有數據;

(2)公開數據:民航局;交通運輸部;機場、航司上市公司公佈數據。

(3)預測/推測數據:航班管家自有算法計算,存在與局方、航司、機場等公佈的數據存在不一致的情況。

數據定義:

(1)如未特別指明,本報告的數據均爲客運航班,不包括貨運航班。

(2)國際(地區)航班可能存在一定的客改貨情況。

版權說明:

本報告版權歸航班管家所有,未經同意不得隨意修改,引用或轉載請註明來源。

本報告的各項內容和數據僅用於研究和參考,任何第三方對於本報告各項內容和數據的使用或者引用所導致的任何結果,本公司以及航班管家智慧出行實驗室不承擔任何的法律責任,請任何第三方在接受該免責說明的前提下,在法律允許和經過授權的條件下,合理使用本報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