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如何融入业务所在地国家?如何与当地消费者建立信任感?这是摆在每一家远道而来的企业面前的难题。作为国民消费品中占据最大份额之一的汽车产品,多年来,不少跨国车企用品牌+产品广告+社会责任的方式去影响用户,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是在如今智能化转型时代之下,信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价格、品质和品牌,更建立在数据安全之上——让用户在众多摄像头和传感器包围中,如何相信企业“我没有随意窃取用户数据和隐私”?

要做到这点,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原则是,这家企业必须符合该国的法律和规则,这也是与消费者建立信任的根本。我国在2017年6月1日施行的《网络安全法》规定,要求在中国境内经营的外资公司必须将敏感数据存储在中国的服务器中,且云服务的运营方必须为本地企业。此前,苹果公司就在贵州建立了一家符合规定的本地化数据中心,用来存储相关数据。

随着汽车上搭载越来越多的传感器和摄像头用以收集信息,同时其生成的数据也被制造商用来帮助开发自动驾驶系统等新技术,但是这引发了隐私和安全方面的担忧,国家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法规。4月28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公布《信息安全技术 网联汽车 采集数据的安全要求》标准草案,规定网联汽车通过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从车外环境采集的道路、建筑、地形、交通参与者等数据,以及车辆位置、轨迹相关数据,不得出境。

此外,网联汽车通过加密方式跨境传输数据的,当监管部门开展抽查验证时,应提供传输的数据格式、加密方式等信息,并按要求明文提供相关数据内容。

5月12日,网信办发布通知将针对《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要求个人信息或者重要数据应当依法在境内存储,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组织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其中,由于特斯拉搭载视觉传感器,其生成的照片和视频数据安全令人担忧,部分关键部门已经开始拒绝特斯拉汽车进入。尽管在此前,特斯拉CEO马斯克在中国参加论坛的时候就表示,“如果特斯拉用车在中国或其他地方从事间谍活动,那特斯拉就寸步难行。商业企业有很强的保密意愿,否则就会被关停,商业企业对于隐私保护和保密是非常重视的。希望大家能够有一个互相信赖的未来。”但是这样的表态显然不足以说服市场。

在社会和公众的关切之下,特斯拉官方微博5月25日晚公告称,特斯拉已经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以实现数据存储本地化,并将陆续增加更多本地数据中心。所有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车辆所产生的数据,都将存储在境内。同时,特斯拉也将向车主开放车辆信息查询平台。

行胜于言,在此之前,部分跨国车企已经陆续在本土存储并运营了用户数据。例如,福特汽车已于去年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用于存储和管理相关车辆数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福特始终将个人信息安全放在首位,并致力于保障用户隐私,同时,我们按照业务运营所在地的法律法规等要求收集和存储用车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

此外,宝马表示“在中国为中国车队运营本地数据中心”,但没有说明这些数据中心是何时开业的。

此外,戴姆勒公司回答记者的询问时表示,“智能互联和数字化将会在未来出行中发挥重大作用。负责任地处理和保护这些由数字化系统创造和存储的数据是戴姆勒的一项首要任务。我们在中国运营专门的车辆后台,用于车辆数据存储。”大众汽车集团则没有回应记者的询问。

不单独是中国,世界上的主要智能汽车消费市场均有相关数据保护政策,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也对公司处理和存储数据的方式制定了严格的规定。

总体而言,车企在建设本土数据中心这件事情上,进展并没有很快。有分析师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智能汽车目前的体量还不大;第二是因为目前的法律还没有做出特别明确的规定和措施。尽管如此,消费者的隐私在面对这些处于强势的企业时依然处于弱势,企业需要明确公示自己在数据安全方面的合法合规进程,才能在转型时期率先获得消费者的信任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