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虧損275.81億元,下半年減虧101.52億元。

3月29日,中國華融(02799.HK)披露2022年年報,去年實現收入總額372.64億元,較上年減少45.3%;歸屬於公司股東的虧損爲275.81億元,其中去年下半年減虧約101億元。年報顯示,業績下滑主要受資本市場波動、宏觀經濟形勢及房地產行業下行、收購重組類不良債權資產規模及收入減少等因素影響。

在30日的業績發佈會上,中國華融新的高管團隊回應了市場關注的重點問題。通過非公開發行內資股和H股,去年中國華融第一大股東正式易主中信集團,隨後迎來一場人事變更,中信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劉正均接任王佔峯,出任中國華融董事長;曾長期任職於中信信託併兼任中信旅遊集團董事長的李子民成爲新任執行董事、總裁。此外,公司現任副總裁、財務總監朱文輝,總裁助理溫金祥等也來自中信系。

三大原因致虧損

關於收入下降和虧損原因,中國華融在財報中提到三點:一是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部分權益類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發生變動,去年對上市和非上市的股權和基金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爲-88.80億元,較上年度減少181.18億元;二是受宏觀經濟形勢及房地產行業下行影響,相關客戶履約能力下降,去年確認信用減值損失293.81億元,較上年度增加161.66億元;三是收購重組類不良債權資產規模及收入減少,2022年末收購重組類不良債權資產餘額爲2783.82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6.4%,對應年度經營收入228.50億元,較上年度減少18.6%。

其中,房地產調控對資產管理公司(AMC)的影響一直備受市場關注。以中國華融子公司業務爲例,其開展的基於不良資產的特殊待遇投資業務和房地產開發業務均有不同程度虧損,其中由於去年部分房地產企業客戶履約能力下降,負責特殊待遇投資業務的華融融德淨虧損16.89億元;負責基於不良資產的房地產開發業務的華融實業,收入從2021年的6.80億元降至1.77億元。

早在去年上半年,中國華融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就虧損188.66億元,繼2020年千億虧損、2021年艱難扭虧之後再次陷入虧損。不過,從年報和公司此前發佈的盈利預警來看,公司去年下半年較上半年減虧101.52億元。

2022年加入中信集團後,中國華融制定了“一三五”戰略目標,即一年走上正軌、三年質效顯著提升、五年成爲行業標杆。“2022年是中國華融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一年,經上級批准,華融加入中信集團,開啓了新的發展階段。”回顧2022年,劉正均總結稱,在加入中信集團的9個月時間裏,公司與時間賽跑,一舉扭轉中期業績不及預期的被動局面。通過與中信集團的協同聯動,公司整體呈現向好趨勢。

主業轉型效果明顯

作爲全國性資產管理公司,中國華融主要業務包括不良資產經營業務、金融服務業務、資產管理和投資業務,其中不良資產經營業務是主營業務,也是近年來監管主導迴歸主業的核心,具體包括不良債權資產經營業務、商業化買斷的政策性債轉股業務、市場化債轉股業務、基於不良資產的特殊機遇投資業務、基於不良資產的房地產開發業務。

截至去年年末,中國華融不良資產經營分部的資產總額爲7103.94億元,佔資產總額比例由上年的51.9%提升至75.6%,收入總額(321.06億元)佔收入總額比例由55.6%大幅提升至86.2%。具體來看,去年收購的不良債權資產中,金融類和非金融類佔比一上一下,新增非金融類不良債權資產收購從上年510.01億元大幅減少76.4%至120.48億元,佔比從58.7%降至24.9%,其中新增收購的非金融涉房項目減少。同期金融類不良債權資產佔比上升至75.1%。

在金融服務、資產管理和投資服務方面,中國華融也在加速機構瘦身縮表,持續推動金融牌照子公司的股權轉讓工作。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已累計完成華融交易中心、華融消費金融、華融證券、華融湘江銀行、華融信託5家子公司股權轉讓。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國華融資產、負債規模如期降至萬億元以內,資產總額爲9553.26億元,較上年末減少39.1%;負債總額爲9069.47億元,較上年末減少38.1%。

“背靠中信集團,是華融有別於其他金融機構的獨特競爭優勢,‘特’主要體現在集團協同。”李子民表示,自加入中信集團以來,後者全面推動中國華融改革,報告期內落地協同項目42個。此外,2022年中國華融收購中信銀行資產包債權規模,佔公司一級市場整體中標債權規模的22.85%。

風險處置取得重要進展

關於公司的風險處置進展,中國華融總裁助理楊佩表示,去年公司超額完成了風險敞口的壓降任務,全年實現敞口壓降824億元。年報顯示,中國華融去年全年風險敞口壓降同比增長16.6%,達到了近3年的最好水平。其中,去年四季度風險處置總額達到全年風險化解的70%。

溫金祥坦言,“近年來經濟增速放緩、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加上公司自身資產結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公司存量客戶的流動性壓力增大,抵押能力有所下降,整體的資產質量持續承壓。”不過,他也強調,經過一系列有效的風險防控和化解舉措落地,公司在增量和存量業務方面已經取得較好成效,隨着經濟復甦,預計2023年資產質量可以得到較大改善。

截至報告期末,中國華融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爲17.6%、16.6%,較上年末均提升1個百分點,高於監管指標12.5%。朱文輝表示,去年公司通過發行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多渠道補充資本,下一步還會適時研究和推進各種資本補充渠道,提升風險抵補能力。

另據李子民介紹,公司2022年末主要有息負債餘額爲8193.56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9.6%,一年以上到期的借款及應付債權佔比較上年末增加22.3個百分點,融資成本降低;全年利息支出370.65億元,較上年減少13.2%,整體流動性風險可控。

房地產紓困、中小金融機構化險如何助力?

2022年以來,監管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AMC等參與房地產紓困。據瞭解,去年中國華融實施了上海董家渡、株洲華晨等一批“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項目,投放房企紓困項目27個,預計保障約3.7萬套商品房按期交付,預計帶動約920億元項目復工復產。

另外,在助力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方面,中國華融去年累計收購中小銀行不良資產規模超300億元,率先落地了中小銀行不良處置試點項目。

“2022年以來,監管政策密集出臺,拓寬了不良的認定標準和收購範圍,鼓勵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參與盤活存量、房企紓困、中小金融機構化解等,爲中國華融進一步迴歸主業提供了政策紅利。”李子民表示,不良資產行業進入第三個10年發展歷程,未來是一片藍海。比如,在不良資產收購處置方面,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仍處於高位、關注類貸款規模快速增加、非銀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快速上升;房企紓困方面,全國保交樓資金缺口預計接近1萬億元。他認爲,2023年受宏觀政策影響,房地產行業預計總體平穩,行業的併購重組會加快;同時,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緊迫性、重要性與日俱增。

對於2023年的具體業務規劃,中國華融副總裁、董事會祕書徐勇力提到了多個量化目標,比如在業務規模上保持穩定,業務結構上確保實質性重組業務的新增投放佔比不低於50%,力爭年末餘額佔比不低於40%;行業佈局上,面向生態環保和戰略新興行業的新增投放規模不低於近3年的平均值,對物流、醫養、大消費等預計的復甦行業加大投放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