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近段時期,國內主產區小麥價格持續下跌,特別在3月中旬後,跌速加快跌幅加大。3月29日,主產區小麥平均收購價跌至每噸2920元左右,較年初下跌了約340元,爲2022年2月份以來最低。小麥價格下跌原因是什麼?對市場影響有多大?如何看待後期市場?

時段性供需失衡

從供給看,當前階段的市場供應主要包括託市小麥投放、各級儲備輪換、農戶和基層糧點售糧以及貿易商銷售等。

託市小麥投放自2022年4月下旬暫停後,於今年1月份恢復投放,每週基本按照“10+4”的方式進行投放交易,即10萬噸託市小麥和4萬噸新疆臨儲小麥。儘管單次投放量相比往年大幅減少,但由於交易底價低,在滿足區域內需求的同時,對小麥現貨價格也造成明顯牽制。

各級儲備小麥輪換自2022年末陸續開展,在春節後呈“增量、擴面”趨勢。僅3月份各級儲備小麥輪出數量已超過200萬噸,涉及區域不僅包括豫魯蘇皖等冬麥主產區,也包括多個銷區省市。由於儲備輪換數量較大且投放集中,價格隨行就市,是近期壓制市場行情的主要力量。

農戶和基層糧點售糧進度加大也增加了市場供應。2022年小麥產量大,但由於農戶囤糧惜售、企業收購謹慎,且未啓動託市收購,至2022年年末,還有超三成商品小麥留存在農戶及基層糧點手中,存糧數量遠高於往年。春節後外出務工人員增加,加上農戶普遍存在“賣跌不賣漲”的心理,變現意願增強。貿易商在春節後也面臨較大售糧壓力,有的是迫於償還貸款,有的是銷售回款後轉做其他農產品貿易,還有的是及早拋售止損。

從需求看,階段性小麥的食用和飼用消費表現低迷。

春節後,很多制粉企業反映麪粉銷售轉差,多數銷往飼料加工企業的制粉副產品也出現滯銷現象。麩皮價格從年初的每噸2600元跌至目前的1960元左右,次粉價格也從2900元降至2740元。生豬存欄量下降,對飼料的消費減少,是導致麩皮、次粉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近年來,對於制粉企業來說,企業經營收益多數依靠麩皮和次粉等加工副產品的銷售,當副產品價格大跌時,會影響企業開工的積極性。

飼用消費方面,一是可直接使用小麥的水產飼料消費正處淡季,肉禽飼料消費表現一般,生豬存欄下降,對飼料消費也隨之減少;二是自從2022年2月份小麥價格一舉超越玉米後,兩者間價格始終保持較大差距,難以進行替代,近期小麥價格出現明顯下跌,和華北地區玉米價差收窄到150元至200元區間,但是豆粕價格在近期也出現不同程度回落,小麥飼用替代優勢並不明顯。

簡而言之,供應集中上量,而消費並未爲此做好準備,在價格走低時,市場心態發生變化,進而導致小麥價格下跌。

產業鏈受到影響

此輪小麥價格下跌對產業鏈影響明顯。

對種糧農戶來說,雖然企業掛牌收購價在每噸2920元左右,但基層收購價已降至2840元至2880元之間,相比去年新糧上市時低約150元。

對於存糧待漲的貿易商來說,目前的行情也不太友好。比如,某貿易商在2022年6月份按照每噸3060元的價格收進並存儲小麥,加上資金成本、倉儲、損耗等費用,到今年3月份,小麥在庫綜合成本不低於每噸3240元,而要送到附近加工企業,運費和磅損還要再加最少30元。也就是說,如果企業按照每噸2920元的掛牌價收購,則送糧的貿易商噸虧損達350元。

加工企業儘管可以通過下調小麥收購價來降低生產成本,但依舊面臨一些問題。以華北地區某普通中型制粉企業爲例,按照當前市場上30粉每噸3400元、麩皮1960元及其他所生產的各類型麪粉價格測算,該粉廠加工1噸麪粉要虧損約110元。對於部分領先型企業及專用粉企業來說,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虧損。

對於國有儲備系統來說,由於儲備輪換自負盈虧,不斷下行的現貨行情也讓輪換難度加大。一方面,下游消費不暢導致小麥下跌,會減緩儲備小麥輪出效率,爲按期完成輪出任務,隨行就市下調輪出價格成爲必要選項,而此舉又會帶動市場產生進一步的負反饋。另一方面,爲確保後期小麥輪入的數量、等級和價格,一些國有儲備系統會和當地企業簽訂雙向購銷協議,雙方約定當前輪出和後期輪入之間的價差,企業在新麥上市後按協議約定向國儲庫提供新小麥作爲輪入。但在當前陳小麥價格已經低於去年新麥開秤價格的背景下,如果今年新糧上市後,農戶還和去年一樣惜售,相關國有儲備庫和承擔輪入任務的企業都將面臨一定的履約風險。

價格回升空間小

如何應對市場變化,需要對後期市場的發展趨勢進行全面研判。

市場供應層面,根據去年小麥產量、商品量和收購情況,扣減預估的制粉消費和飼用消費,粗略估算當前社會面可供銷售的餘糧在2200萬噸至2500萬噸左右,其中還不包括可供投放的託市小麥、正在開展的輪換小麥。小麥進口也會對市場產生影響。據海關數據,1月至2月共進口小麥302萬噸,同比增加38%。在今年接新之前,國內主產區的小麥依舊保持充裕態勢。

消費層面,從當前到新麥上市,小麥食用消費或呈現存量萎縮、增量缺乏的態勢,反映在市場上,則是制粉企業開機率維持較低水平。小麥的飼用消費或漸有起色,這主要得益於小麥和玉米間價差正逐步收窄。對於規模化養殖企業來說,所需的玉米價格相對堅挺,預計在新麥上市前,華北地區品質較好的飼用玉米不會低於每噸2760元,如果後期小麥價格落入每噸2860元以內,兩者間不高於100元的價差或將打開小麥的替代窗口。此外,豆粕價格是否繼續下跌,也會影響到小麥的替代進程。

市場預期變化也會干擾小麥價格走勢。去年三四月份國內小麥價格大幅上漲,有很大程度是因爲俄烏局勢導致的國際糧價飆升,一些農產品出口國暫停糧食出口,以及對國內產區冬小麥生長形勢的擔憂。從目前情況看,國際上,黑海糧食外運協議繼續延長60天,美聯儲激進加息使得美歐部分銀行的風險陸續暴露,一些小麥主產國豐收預期等多重因素,讓CBOT小麥價格承壓運行。在國內,當前冬小麥長勢良好墒情適宜,宏觀經濟運行形勢保持穩健,這些都給予市場偏寬鬆的預期。

綜上,預計接新前,國內小麥價格回升、上漲的空間很難出現,但也不會出現類似二三月份那樣的跌幅,價格大概率呈現弱勢運行態勢。市場購銷回歸理性,盲目操作情況減少。預計到5月中旬,陳小麥價格或維持在每噸2820元至2900元,新小麥上市初期價格或在2760元至2800元區間。

基於上述情況,建議手中還有存糧的農戶,存糧應出盡出,後期隨着氣溫快速回升,雨水增多,糧食保管難度加大,受潮變質的風險提升,繼續留存意義不大;基層糧點、中小貿易商可以利用購銷靈活、紮根一線的優勢,通過先鎖定上家,再尋找下家的方式開展短平快式的貿易;去年通過第三方資金收購小麥的企業,如果存量還較多,建議合理有序出糧,畢竟距離新麥上市只有不足2個月的時間,同時也可以考慮走訪銷區省份,利用區域間價差來減輕損失;加工企業的關注重點應轉向下游的麪粉、麩皮等產成品銷售和貿易渠道拓展,同時加強庫存管理、維持現金流健康安全。

(作者系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研究預測部部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