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人生大病,只在一“傲”字。

人可以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氣。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時刻保持謙虛謹慎之心。

養得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這是曾國藩48歲時寫下的一副對聯,用來勉勵自己。春天是生命靈動的氣息,萬物在春天都會復甦,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機勃勃,就會生出無窮的自強不息心意來。

兩根窮骨頭,寓意就是人要有骨氣。所謂頂天立地的大寫的人,就是要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不管身處何種境況,脊樑骨必須要撐得起。人受到重大打擊,一個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腰都直不起來了。一個人徹底被擊垮了,就會彎腰駝背。

曾國藩在他的《挺經》第三訣<堅忍>裏說:“稍論時事,餘謂當豎起骨頭,竭力撐持。三更不眠,因作一聯雲:'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用自警也。”

上聯形象地闡述了做人處事要“柔”、要“內聖”的至道。春天是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季節,春天又是柔和的,包容的。因此做人處事要講和諧、講包容,要能做到隨機應變。只有將這團“春意思”養活了,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下聯說明人不能只是一味地“柔”,一味地“內聖”,還要“剛”、要能“外王”。爲了事業,不能一味的委曲求全,要挺起腰桿,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鬥中求挺直。

這幅對聯,詮釋了曾國藩的爲官之道和處世哲學:剛柔、方圓兼濟,內聖、外王兼備。曾國藩剛柔、方圓兼濟的個性不是天生的,正是經過讀書實踐錘鍊而得。正如他自己所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以改變。”

蘇軾有一句名詩:“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潛心詩書,可以變化氣質。讀書最要緊的不在於記誦,而在於通過和書本對話,去除愚昧的傲氣。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古今中外,多少人因爲驕傲自滿而招致失敗呀。投鞭斷流的苻堅,驕傲自滿的結果落得過草木皆兵、風聲鶴唳;自恃虎女焉配犬子的關雲長,傲則傲矣,落得過敗走麥城,讓蜀漢政權白白傷失進可攻退可守的荊州寶地。

因爲多金,自恃才高,看不起人,往往是自取敗亡。心高氣傲,不可一世的人,最容易遭到別人的忌恨,會無來由地遇到別人有意無心挖的坑。不爲別的,就爲看不慣傲氣逼人的人的做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