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型競合發展,酒業百花齊放。

衆香型共生共強的本質,是中國白酒品質與文化的完美融合。

4月8日上午,“繽紛酒業 香輔香成——首屆中國酒業香型大會”在成都世外桃源酒店舉行。

中國白酒泰斗高景炎,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祕書長秦書堯江蘇省酒類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王建英、河南省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浙江省酒類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許東海、遵義市白酒行業商會祕書長劉丹、青海省酒類行業協會會長陳文博、湖南省酒業協會祕書長鄭應平、北京正一堂戰略諮詢機構董事長楊光、國臺銷售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湯旭、寶豐酒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品牌官許英傑、廣東遠航酒業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關正生、雲酒傳媒常務副總裁周曉,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酒企、經銷商和媒體代表共同參與了本次大會。

這是行業首次如此高規格的酒業香型盛會,大咖雲集:一方面,現場匯聚了國家級和省、市級行業協會領導、行業資深專家、酒企代表和媒體代表等各維度的行業人士,凝聚行業智慧;另一方面,與會的企業代表都是董事長、總經理級別,這也充分彰顯出他們對本次大會的高度重視和價值認可。

大會上,國家級和省、市級行業協會領導,行業專家,生產企業與流通企業代表們,以行業首創之姿,聚焦香型競合發展,探尋酒企香型突圍之機。

高景炎

適當淡化白酒香型,以品質爲本守正創興

香型的確立,對中國白酒的的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從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確立濃、清、醬、米、其他五大基礎香型,演化至今天衆香型百花齊放,中國白酒泰斗高景炎是親歷者、參與者,也是見證者。

“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評選專家認爲中國各地白酒的香氣、口感不盡相同,爲了讓評選更顯公平起見,於是提出劃分香型,進行分組評比。最終,首次提出中國白酒的五個香型——清香型、濃香型、醬香型、米香型,以及‘其他香型’。”在大會上,高景炎回顧了白酒香型誕生的歷史背景和40多年來香型創新和豐富的歷程。

在他看來,香型的提出與創立,到如今十二大主流香型的發展歷史,積極引導了中國白酒的發展。

“有人認爲,白酒劃分香型標準以後,很多酒爲了追求香,而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高景炎表示,應該適當淡化白酒香型,無論是新香型還是老香型,都應該以品質爲本,紮紮實實地在提升產品質量上做文章,在已有香型的基礎上總結經驗,繼續守正創新,爲消費者打造美酒。

秦書堯

共存共美,共生共強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祕書長秦書堯認爲,衆香型共生共強,是酒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中國白酒香型出現僅短短44年時間,這是一個很年輕的、新生性的事物。”他表示,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是極短的一個瞬間。所以,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東風壓倒西風”交替領先的現象。

白酒香型的未來格局與趨勢,究竟是什麼?秦書堯從國際烈酒品類及中國茶葉品類列舉了兩個例子。

從國際視野來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烈性酒品牌和品類,其實不是太多,比如說蘇格蘭威士忌,伏特加、法國的白蘭地、墨西哥的龍舌蘭,但它們的國際知名度、滲透度、多樣性、普及率、豐富性,甚至它們潛在的商業價值是值得我們中國白酒學習的。

國際上,沒有“香型”這個概念,葡萄酒、威士忌們主要強調的是產區之分,另外還有“單釀/混釀”“單一麥芽/混合麥芽”的工藝區別,相互之間長期競爭。

中國人喝茶葉,有數千年曆史,今天國內市場的品類情況是:綠茶銷售額佔比約60%,紅茶約15%,黑茶和烏龍茶各10%左右。但我們很少聽到關於綠茶、紅茶的品類之爭,同樣是各有各的消費羣體,各有各的消費場景。

因此,他從趨勢上推斷,白酒香型也應當是“共存、共美”,逐漸形成多樣性、開放性的消費格局與方式,以充分滿足人們多元化、多層次的消費需求。

中國白酒與諸多以糧食爲基的洋酒最大之不同,在於中國白酒對曲的運用,而生產工藝更對白酒的風格、風味起着決定性的作用,也是香型之所以存在的基礎。而白酒香氣的差異,還有一個重要成因——風土。

“過往的白酒敘事方式往往用各種歷史與傳說爲今天的白酒品牌背書,甚至喜歡用神祕主義的內容闡述白酒功能,無法適應白酒產業化發展的需求。”秦書堯認爲,在多種香型共生共強的新趨勢下,我們需要構建中國白酒的新敘事。

他提出,中國白酒應該更多從現代科學的標準,多講白酒的現狀和創新,讓社會了解白酒生產已有很大改變,尤其是白酒生產技術和工藝的進步、質量控制、生產過程管理等。向公衆傳播白酒的知識和故事,用日常人和日常事詮釋各個香型白酒的優勢在哪兒,培育更多潛在消費者。

楊光

行業增長“四替”新機會

第二輪香型創新已經開啓

楊光在會上表示,2023年雖然開門紅效果沒有完全達到預期,但也沒出現“開門黑”,這正是行業信心重建期,也是企業佈局的好機會。當前行業發展還處在上行期,企業要適應慢增長態勢,從“坐電梯”轉換到“爬樓梯”,以免速度過快,反應不良。

“做乘法是新名酒企業產品戰略必選項。要加大超級單品的重量級增長,而不是多品種類的增長戰略。行業要善於‘做乘法’而不是簡單‘做加法’。”

他重點提出:行業增長“四替”新機會。

“頭替”在目前白酒行業發展狀態下,頭部企業上升趨勢加速,頭部產品替代會變成行業的戰略關鍵。

“本替”即本土替代,區域龍頭酒企價格帶是第二競爭場地。

“平替”的核心競爭力是性價比之爭,同時也是中小型企業持續深耕的主戰場。

“圈替”指在某一圈層具有強大的競爭力,通過私域或圈層經營進行產品替代。

“四替”將是未來白酒行業重點把握的增長新機會,酒企要結合自身情況,瞄準發展方向,挖掘更多可能性。

楊光提出,第二輪香型創新已經開啓。

“香型創新本質是吐故納新,可以保持行業活力,製造更多行業機遇。在香型創新的窗口期,應乘風破浪抓住白酒發展的時代紅利。當前,第二輪香型創新已經開啓,行業正在重新煥發競爭力。”

從各個香型來看,楊光表示,濃香創新需要二次革命,從不同到更好的發展。可以在味覺、體驗、工藝、儲存、度數等方向展開創新;醬香的創新也從渾水摸魚走向精準捕魚,進入創新的最佳窗口期,可以從度數、口感、工藝、產區等方向展開創新。清香、米香,包括其他香型都需要進入第二輪創新期,香型創新永遠是行業發展的“大江大河”,概念性創新已死,實質性創新永生,“風浪越大、魚越貴”。

湯旭

無論哪種香型的酒都要重視體感

湯旭認爲,中國白酒走向全球市場時,還沒形成一個好的故事,中國白酒的衆多香型如何各美其美,如何在走出去的同時,又能發出代表中國白酒的香型聲音,讓全世界的消費者對中國白酒的香型形成更加全面的認知,“繽紛酒業 香輔香成”這是一個大的題目。

大會現場,湯旭分享了三個觀點。

一個是香型無好壞之分,但是品質有高低之分。就像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存在哪一種香型是好香型,哪一種香型是壞香型,但是每一個香型品類裏都有品質高的酒和品質低的酒。國臺一直倡導文明飲酒、文化飲酒、理性飲酒、飲健康酒,這也是當下的消費趨勢。實際上,無論哪個香型的白酒,其追求的、去努力做到的,都是從品質上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不斷跟上消費者追求品質生活的步伐,這樣才能走得長遠。

二是體感是無論哪種香型的酒都要注重的方向。當下,消費者對口感越來越重視,無論什麼香型聞着要舒適和愉悅,更重要的是入口的圓潤。如果一個香型的酒喝完,體感是讓人難受、反感,可能就是這個香型需要改進的方向。

三是把香型既有傳承又有創新地做好。國臺的智能釀造現在已經到了6.0時代,在傳統工藝不變的基礎上,從糧食的種植,到制曲,到發酵,到整個的蒸餾、接酒、勾調等等,國臺全部做了智能化的提升,用最好工匠的經驗對每個程序的把控,然後用數字化不斷把它集成下來,去對整個釀造過程進行更加精準的把控,以達到對酒體品質更好的把控,把酒釀得更好。

許英傑

無論什麼香型白酒

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更爲關鍵

許英傑首先介紹了百年清香,名酒寶豐的發展歷史。他還基於消費趨勢變化,分享了當下對於清香型白酒發展的思考和判斷。

許英傑認爲,當前白酒行業正面臨價值迴歸、品類迴歸、名酒迴歸三大趨勢,這三大趨勢分別對應消費者物理利益、體驗利益和精神利益的三大需求。“如何能夠滿足更大的消費需求,以及消費者最爲核心的,本質的需求,是當下企業做好白酒產品的關鍵。”

“清香、醬香、濃香……無論什麼香型白酒,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更爲關鍵。”許英傑如此表示。

許英傑還表示,正是基於對行業的思考,寶豐酒業提出了“一清雙品”戰略。其中“一清”是寶豐酒業堅持做好大麴清香白酒品類;“雙品”是在品質和品牌上形成雙輪驅動。

“當下,在消費者對於產品提出更高要求的新時代,寶豐堅守清香型白酒核心定位,同時在品質和品牌的雙輪驅動上進行創新,努力滿足消費者對清香型白酒的需求。希望與清香白酒企業夥伴共同努力,讓白酒行業行穩致遠。”許英傑談道。

關正生

助力米香型品類價值迴歸

推動中國白酒格局更完整豐滿

關正生作爲米香型企業代表作了主題分享,他認爲,在整個白酒全方位、多維度迭代升級的今天,酒類消費趨勢正呈現出新的變化。

關正生從三個方面解讀了白酒行業的發展趨勢:

第一,消費升級成爲新常態。白酒企業在減少,總產量在下降,但整個營收卻在增長,利潤也在提升。這表明白酒行業消費結構正在提升。

第二,健康飲酒成爲新風尚。隨着理性消費意識的覺醒,健康飲酒現在已經在消費人羣中形成共識,特別是新一代消費羣體更加關注飲後舒適度。

第三,個性化消費成爲新潮流。高端白酒從品質消費邁向品味消費,年輕一代的消費羣體遵從的是格調、潮流。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整個白酒發展的歷程不難看出,前濃中醬南米北清的消費分佈,酒業四大基礎香型構成了中國白酒香型發展演變的基礎輪廓。

關正生認爲,在這樣的趨勢和背景下,廣東遠航酒業堅定不移履行作爲粵酒龍頭的責任,踐行三大戰略。

一是助力米香品類價值迴歸。在濃香、醬香、清香不斷發展的今天,米香白酒的發展也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白酒格局的完整與豐滿。

二是踐行振興粵酒的戰略。龍頭企業責無旁貸,“我們需要打開一款真正的高端白酒代表,使粵酒抱團屹立於中國白酒之林,體現米香型白酒的核心品類價值。”

三是助力民族品牌復興。遠航酒業正在從規模到結構,構建一個強大的雙蒸品牌,爲客戶提供更高價值的產品,強大雙蒸戰略。

白酒香型的發展已經從競爭市場走向個性化、差異化的競合市場。正如本次大會的主題所示,“繽紛酒業 香輔香成”,白酒香型的多元化發展構成了品類豐富、結構繁榮的白酒產業;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香型品類也成就了以香型爲主導的白酒企業。

在本次大會上,國臺酒業、寶豐酒業、廣東遠航酒業分別被授予“中國醬香白酒代表企業”“中國清香白酒代表企業”和“中國米香白酒代表企業”證書。

你怎麼看白酒香型的差異化競合?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