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機組反應堆爆炸,400倍於廣島原子彈的強放射性物質泄露,釀成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核災難。

此後切爾諾貝利周邊近30萬人患上癌症,9萬多人死於非命,切爾諾貝利也成爲了人類禁區,一直持續到30多年後的今天。

然而,沒有了人類的切爾諾貝利,卻很快變成了野生動物的樂園,6900平方公里的隔離區已成爲歐洲最大的自然保護區,生活着狼、熊、野牛、駝鹿、野豬等野生哺乳動物,以及各種鳥類、蝴蝶和爬蟲,甚至不少是珍稀或瀕危物種。

2018年發表在《歐洲野生動物研究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野狼已經很好地適應了切爾諾貝利隔離區的環境,繁衍出大量後代,來消耗唾手可得的大量獵物。

科學家們曾給該地區的14只灰狼安裝了GPS項圈,以跟蹤它們的去向。

結果發現,有13只成年狼一直都在附近遊蕩,只有一隻幼狼則走得很遠。在GPS失靈的時候,這隻狼已離開隔離區達300公里了。

由於項圈失靈,科學家們不知道這隻幼狼最後是否又回到了隔離區,但這也表明,切爾諾貝利很可能已成爲野生動物的天然避難所,它們可以從這裏向周邊蔓延,極大地豐富了當地的物種多樣性。

爲什麼核泄漏區域內野生動物沒有受到輻射的影響,反而繁殖得越來越多了呢?

研究人員認爲,放射性物質對野生動物的影響,與人類活動對它們的影響比起來,簡直可以說微不足道。

以前曾有數百萬只狼在北美大陸自由覓食,但現在,絕大多數狼都被人類消滅了;看過《狼圖騰》的讀者,大概也不會忘記那些對狼羣滅絕式血腥屠戮的描寫。

此前美國得克薩斯理工大學放射生物學家羅恩·切瑟等人對切爾諾貝利地區的研究發現,該地區的野豬在20多年裏已增加了10到15倍;

烏克蘭生物學家維什涅夫斯基也根據多年來親眼所見證實,切爾諾貝利隔離區內的鳥類數量和種類都不減反增,一些此前從未出現過的瀕危鳥類,比如藍山雀、雕鴞和黑鸛,如今也在這裏幸福地生活着。

切瑟對隔離區內的野狼、兔子和駝鹿等動物進行了基因檢測,發現核輻射並沒有引發可遺傳的基因變異;

當地人也從未親眼見過流傳甚廣的基因變異“怪胎”,比如比兔子還大的老鼠等。

科學家們認爲,動物可能自身具有基因修復的功能,那些受到輻射的胚胎通常在母體內就會死亡流產,即使出生也會迅速死亡,或者成爲其它動物的食物,無法長到成年。

所以核輻射、核污染對野生動物那些駭人聽聞的影響或傳說,可能都只是編造的謊言或胡思亂想,真正的核輻射會很快殺死生命體,或導致胎兒、幼崽死亡,根本不會讓它們再活下來傳給後代。

而能夠活下來的,當然都應該是健康的個體,所謂的哥斯拉永遠都只能是幻想中的怪異動物。

這一點對人類來說同樣適用,是不是已完全顛覆了你的認知死亡的只是當事者正孕育的胎兒可能大部分會死亡,少部分活下來的可能會有殘疾,但這部分對人類種羣來說,只是極少的個體再下一代應該就不會有什麼影響了

只有全面的核大戰,導致地球上所有地方都被大劑量的核輻射污染,造成動物和人類的大規模死亡,纔會真正影響地球生命的演化。

但即使如此,只要有足夠規模的倖存者,地球生命仍有可能很快就恢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