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江蘇南京發出了該省第1000萬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江蘇也由此成爲全國首個個體工商戶突破千萬戶的省份。

40多年前,個體工商戶在改革開放中應運而生,又隨着深化改革而持續發展。如今,個體工商戶不僅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參與和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我國個體工商戶已達1.15億戶,佔全部經營主體數量的2/3。多年來,他們活躍在城鄉街巷,靠勤勞發家致富,在改善民生的同時也繁榮了經濟,帶動了近3億人就業,成爲抵禦經濟下行風險、增強經濟韌性和迴旋餘地的有力支撐。數以億計的個體工商戶發揮着就業“蓄水池”、社會穩定器、共同富裕生力軍的重要作用,是我國經濟基本盤的微觀基礎及韌性所在。

個體工商戶的數量多少與活躍程度,是衡量經濟發展態勢的重要指標。這樣的判斷是有道理的——今年以來,我國登記註冊的個體工商戶數量較快回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經濟回暖的顯著趨勢。此外,我國近年來持續推進的“放管服”改革,讓個體經營者辦理證照不再成爲難事,無論是在辦事窗口立等可取,還是足不出戶網上申報,市場準入門檻已大幅降低。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個體工商戶發展。去年11月份實施的《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進一步明確了個體工商戶的法律地位,從登記註冊、財稅、資金、社保、經營場所等方面突出了服務發展的鮮明主題,爲個體工商戶發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持,體現了我們黨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經濟發展的堅強決心,體現黨和政府服務民生的人文關懷以及全社會尊重勞動、關愛勞動者的時代精神。

推動經濟加快復甦回暖,須格外重視對個體工商戶活力的激發。今年全國兩會上,有代表委員專門就個體工商戶發展的問題提出建議,希望通過個體工商戶的發展帶動經濟加快恢復增長。令人欣慰的是,相關建議正轉化爲越來越多的共識。

各地正圍繞個體工商戶的實際困難和現實需要,在加大金融支持、降低經營成本等方面切實做好“加減法”,爲個體工商戶健康發展提供良好市場環境。比如,針對個體工商戶普遍面臨的經營場地、招工用工、貸款融資等困難,北京市起草了“含金量”高、“保質期”長的政策舉措,扶持個體工商戶健康發展;山東青島市15個部門聯合出臺了26條具體措施,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

在強調幫助個體工商戶解決共性問題的同時,要更加重視扶持政策舉措的精準性。我國個體工商戶數量衆多,涉及的行業也千差萬別,在推動政策落地實施的過程中,要堅持精準滴灌、立體施策,做好政策措施之間的統籌銜接,最大限度地釋放政策的協同效應。

對於廣大個體工商戶來說,一方面要堅定市場發展信心,用好用足政策紅利,遵紀守法、誠信經營,用優質產品和服務贏得消費者信賴;另一方面,要積極提升創新發展能力,善於在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中捕捉新商機,不斷拓展發展新空間。要知道,個體工商戶體量雖“小”,但聚少成多、聚沙成塔,只要大家擰成一股合力,就一定能成爲推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動能。 (顧陽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