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過後,春意盎然,人們出行的意願也隨着氣溫的回升而不斷強化。“‘五一’打算去哪玩?”已經成爲不少人的打招呼方式。

旅遊業的火熱,從老工業城市淄博的爆火出圈也可窺見一斑。過去一段時間裏,淄博燒烤連續登上熱搜榜1個多月,相關話題閱讀量達到2億+。淄博突然強勢佔領C位,以至於有人戲言“上次淄博這麼熱鬧還是在齊國”。

淄博的走紅,其實還只是旅遊業恢復性增長的一個縮影。據悉,截至目前多地五一預訂量已經趕超2019年同期,成都、長沙、青島、蘇州、福州、珠海等熱門旅遊地均超過2019年30%以上。另有業內人士向相關媒體透露,“遊客扎堆兒出行,整個旅遊產業鏈條上的從業者也都在積極籌備,迎接近年來最火熱的‘五一’。”

就現有信息來看,今年“五一”的“含金量”或許會非常高。那麼,對於二級市場上的投資者來說,相關標的是否存在機會呢?

途牛(TOUR.US)爲例,2022年對於該公司而言顯然是失意的一年。全年業績來看,途牛的營收爲1.84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下滑56.9%;淨虧損2.03億元,虧損幅度較上一年度繼續放大。

業績跌入谷底,而如今恰逢行業景氣度回升,途牛能否絕處逢生呢?

營利雙殺業績觸底?

如果將2022年視爲一次“大考”,途牛的表現顯然很難稱之爲合格。

根據公司此前披露的財報來看,途牛的核心財務數據遭遇營利雙殺,其中營收降幅接近六成。拆分收入結構來看,途牛的打包旅遊(即跟團遊)業務收入爲7030萬元,同比下降77%;其他收入爲1.13億元,同比減少6.4%。

收入規模銳減,途牛採取了降本的措施來自救。報告期內,途牛的研究和產品開發費用爲5080萬元,同比減少7%;銷售和營銷費用爲1.04億元,同比下降31.1%;一般和行政費用爲1.09億元,同比減少37.4%。

但即便如此,途牛的盈利表現仍是一言難盡。數據顯示,2022年途牛的毛利率爲48.8%,較上年同期有一定提升;全年淨虧損2.03億元,虧損較上年繼續擴大。

積極的一面在於,途牛對於2023年的表現充滿了信心。財報顯示,途牛方面預計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的收入區間在6010萬元-6430萬元,同比增幅約爲45%-55%。

途牛的自信並非毫無依據。誠如文首所述,進入2023年後,伴隨疫情影響的告一段落,旅遊業蕭條局面正在扭轉,市場信心急速回升。

以清明假期的數據爲例,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今年清明節全國旅遊出遊2376.64萬人次,較去年清明節當日增加22.7%,預計實現國內旅遊收入65.2億元,較去年清明節當日增加29.1%。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清明假期僅有1天,但即便如此居民出行熱情依然高漲,尤其是“一日遊”、“周邊遊”等短途出行分外火爆,窺斑知豹“五一”小長假期間國內出行市場的表現將更加值得期待。

增長抓手何處尋?

相比於同業,途牛是一家更爲倚重出境跟團遊業務的平臺。回溯歷史,途牛打包旅遊的營收佔比在疫情前一直維持在八成左右,其中2018、2019年該業務的貢獻收入均超過了18億元。

然而,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可謂是對途牛形成了“精準打擊”。彼時,隨着出境遊的“停擺”,途牛的營收和淨利潤直線“跳水”,其中收入降幅較之2019年達到了八成。

而後的2021年、2022年,途牛的收入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持續下探,淨利潤雖然有所收窄但仍深陷年年虧損的尷尬境地。

時過境遷,今年來隨着公民出境旅遊的恢復,途牛也或許將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

根據途牛旅遊網《2023清明、五一出遊趨勢預測》數據,今年“五一”假期用戶國內長線遊、出境遊消費需求增長顯著,其中出境海島度假成爲熱門出遊主題。

前述資料顯示,泰國、新西蘭、馬爾代夫、老撾、新加坡、馬來西亞等目的地是途牛用戶熱門選擇。此外,阿聯酋、埃及、南非等中東非方向的出境長線、連線產品預訂量也迎來了較快增長。而在出境遊的諸多遊玩主題中,海濱海島是用戶更爲熱門的選擇,如芭提雅、普吉島、蘇梅島、巴厘島以及馬爾代夫等海島度假勝地的相關旅遊產品預訂火熱。

另據公開信息,上月途牛“會員日”裏,途牛單日GMV突破1800萬,單日GMV已連續四個月穩步增長。其中,途牛旅遊網出境遊產品訂單量、預訂人數較“2·16會員日”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行業景氣預計將提振主業以外,途牛似乎也在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據瞭解,途牛自2020年初開始通過直播渠道帶貨,目前已有60多個直播間,其中抖音上便有40多個。

綜合來看,考慮到旅遊行業景氣迴歸,智通財經認爲此前深受其累的途牛的業績有望觸底反彈。但即便途牛能夠恢復到疫情前的規模,盈利仍將會是公司的老大難問題。畢竟,即使是公司業績最好的2018、2019年,途牛也沒有成爲一家“賺錢”的公司。對於途牛而言,未來若想要讓投資者重新拾起信心,難度恐怕不會比疫情前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