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

糖網配圖與文無關

經濟日報   記者 黃俊毅

□ 食糖減產和需求增加等多重因素疊加推動了目前糖價的上漲。後市,國內糖價可能將平穩偏強運行。

□ 要培育國內產能,一方面,科學佈局食糖產業帶,穩定糖料蔗生產基礎;另一方面,大力推廣良種良法,提高糖料單產。要遵循市場規律,激發主體動能,調動糖農生產積極性。還要優化政策設計,完善進口管理,做到食糖進口有序、平穩、可控。

4月19日,鄭商所白糖2307主力合約以6787點報收,比3月16日收盤6101點上漲了11.24%。

今年一季度,國內食糖價格震盪上升,前3個月食糖月度均價分別爲每噸5605元、5817元和6085元,環比分別漲0.7%、3.8%和4.6%。與2022年一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國內食糖均價爲每噸5835.67元,同比上漲3.26%。

糖價上漲的原因是什麼?會有什麼影響?後期市場價格會怎麼走?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哲晰表示,多重因素疊加推動了糖價上漲。一方面是食糖減產。國際上,印度等食糖主產國減產及延遲出口等因素促使國際糖價高位運行;國內方面,受不利天氣等影響,食糖產量大幅減少,據4月中國食糖供需平衡表數據顯示,我國今年食糖產量可能減至900萬噸。另一方面是需求增加。受經濟形勢好轉等因素拉動,春節假期以來,國內食糖市場購銷活躍,食糖需求逐漸恢復,呈現淡季不淡的特點。總體看,國內食糖產量下降而需求逐漸恢復,疊加國際糖價高位運行、未來進口預期下降,多重利多因素提振國內市場價格。“當前糖價上漲使得白糖價格略高於國產糖製糖成本,有利於緩解食糖產業高成本、低糖價的矛盾。”張哲晰說。

對於後市,有業內專家表示,國內糖價可能將平穩偏強運行。目前,國內甘蔗壓榨進入尾聲,食糖減產預期明確,產不足需的基本面意味着產需缺口將靠進口來滿足。然而,配額外食糖進口價格持續高於國內市場價格,進口利潤窗口被關閉,進口預期延遲,需密切關注第二季度價差倒掛情況。當前,產業鏈上游心態較穩,報價堅挺;中游貿易商前期累積大量現貨;下游面對價格快速上漲,有較強觀望心理,採購以剛需爲主,後期銷售進度是關鍵。總體看,在食糖減產預期、製糖成本和進口糖成本高企支撐下,疊加“五一”勞動節、端午節等節日提振,預計國內糖價將平穩偏強運行。值得注意的是,隨着巴西新榨季的開啓,其食糖增產預期將緩解後期供應,或將對遠期價格形成抑制。

糖價短期上漲,如何應對?有專家建議,要培育國內產能,優化政策設計。

首先,藏糖於地,藏糖於技。一方面,按照《“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堅持把穩定糖料種植面積作爲重點,並以鞏固提高優勢產區爲發展方向,科學佈局食糖產業帶,穩定糖料蔗生產基礎;另一方面,強化科技支撐,大力推廣良種良法、糖料蔗生產全程機械化、加強糖料蔗精細化生產管理、積極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等,提高糖料單產。

其次,遵循市場規律,激發主體動能。實行“以糖計價”的糖料收購定價體系,優化農、企利益分配機制,搭建農企之間勞動、資本、技術之間的緊密聯結。因地制宜開展“蔗下經濟”,嘗試通過套種其他經濟作物的方式,增加單位面積產值,調動糖農生產積極性。

最後,優化政策設計,完善進口管理。堅持供求總量基本平衡、加強食糖進口監測預警、維護市場秩序,做到食糖進口有序、平穩、可控。因地制宜開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提升農業保險保障水平,進一步穩定糖農收益預期,扛穩食糖安全重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