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現“藍環章魚”!

近日,有網友在餐廳“中招”了,這一次是煮熟了的……

博物雜誌官方微博運營編輯嶽逸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藍環章魚和大家常喫的章魚有着類似的生活環境,比如近海的岩礁甚至潮間帶等,所以有可能和其他章魚一起被捕獲並流入市場。豹紋蛸屬的物種見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在我國東南、華南沿海比較容易遇到,也有可能隨物流來到北方,“但這些其實都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我們平時不用過度擔心。”

壽司店喫出劇毒“藍環章魚”?

據成都商報報道,4月24日,該網友發微博稱,這是一家名叫“爭鮮回轉壽司”的餐廳,“當時看到不對勁就沒喫結賬的時候退了,後來發微博確認是藍環之後已經聯繫了店家”。

而店家的回應是“聯繫供應商後說小章魚的原料是飯蛸,有斑點是正常的”“供應商和門店內的章魚已經送檢”。“店家要求我刪除微博,在協商後我決定在報告出來之前暫時關閉評論區。”

截至目前,這條微博已有1.1萬多轉發,點贊超6萬,其中知名科普博主@閃光鱵和@博物雜誌也相繼轉發了這條並認證了這就是“藍環章魚”。

小編查詢發現,“爭鮮”是一家連鎖的日本料理店,在上海有二十多家分店,在杭州也有兩家。

不少網友表示,第一次看到熟了的藍環章魚。

有網友曾買到“藍環章魚”

1月16日晚,一廣東網友在火鍋店就餐,在菜品中疑似發現有藍環章魚,便發帖詢問知名科普博主“博物雜誌”,得到對方的回覆稱,“確實是豹紋蛸(藍環章魚),它們的毒素是河魨毒素,毒性非常強而且受熱不分解,即便拿回去做紀念也千萬別喫。文獻中和網絡上都有市售章魚裏混入藍環章魚的記錄,但概率不高。”

不久,一深圳網友也發帖稱,家人曾在山姆買了一盒冷凍小章魚,打開發現裏面有一隻渾身斑點的小章魚,當時不太清楚就直接扔了。看到藍環章魚的科普後,才驚覺當時扔掉的小章魚可能是藍環章魚,擔心兩者系同一批貨,便用小號發出來提醒大家。

據悉,河豚魚、藍環章魚均含有致命河豚毒素,食用會引發食物中毒,嚴重的情況下會致人死亡。爲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食品安全風險提示。

藍環章魚,隸屬於章魚科,俗稱藍圈章魚,豹紋章魚,廣泛分佈在日本與澳大利亞之間的太平洋海域中,是一種很小的章魚品種,臂跨不超過15釐米,體型只有高爾夫球大小,體表爲黃褐色,通常生活在海邊,因身體上鮮豔的藍環而得名。藍環章魚本身並不分泌毒素,它的毒素一般由其寄生唾液腺和肌肉中的河豚毒素(TTX)引起,河豚毒素毒性穩定,加熱和鹽醃均不能使其破壞,醫學上仍未有解毒的方法。在海洋中,藍環章魚屬於劇毒生物之一,被這種小章魚咬上一口能致人死亡。但大多數對人類的攻擊發生在藍環章魚從水中提起來或被踩到的時候。

其中,豹紋蛸所分泌的毒素含有河豚毒素、一種血清素、透明質酸酶、氨基對乙酚、組織胺、色氨酸、羥苯乙醇胺、牛磺酸、乙酰膽鹼和多巴胺。

食品經營者要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加強進貨查驗和索票索證,不得銷售、不得加工來源不明的水產品。消費者要提高警惕,對於來歷不明、不常見的水產品,不捕撈、不購買、不食用,避免誤食引發食物中毒。

藍環章魚的河豚毒素來源於其體內的幾種共生細菌,分佈於唾液腺、外套膜(也就是章魚肉)和墨汁中,其中又以唾液腺的毒性最高。藍環章魚的毒素是用來捕食或自衛的,它們一般通過叮咬來注毒,在1954年的澳大利亞曾有置人於死地的記錄。

不過藍環章魚本身比較溫和,拿在手上也很少咬人。這幾年藍環章魚在國內寵物市場上比較火熱,很多商家都會把藍環章魚拿在手上拍視頻。雖然藍環章魚不愛咬人,國內的藍環章魚毒性也沒有澳洲的那麼致命,但這種行爲依然是不值得提倡的。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成都商報、公開資料

封面圖片來源:資料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