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

繼4月多家中小銀行集體降低存款利率後,5月初,渤海銀行浙商銀行、恆豐銀行三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也陸續下調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涉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等,不同期限調整幅度不一。

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的專家表示,市場利率整體已明顯下降,近期多家銀行降低存款利率是在淨息差收窄的背景下,遵循市場利率自律定價機制,壓降負債成本的市場化調整行爲。未來,隨着宏觀經濟恢復和有效融資需求回升,存款利率繼續下降的空間相對有限。

三家銀行下調掛牌利率

近期,渤海銀行、浙商銀行、恆豐銀行三家銀行不同期限的存款產品利率都有所下調。具體來看,活期存款掛牌利率均由0.35%下調至0.25%,一年期、兩年期和五年期整存整取產品年利率下降10至30個基點不等,三年期和五年期整存整取產品年利率下調幅度最大,達30個基點。

根據官網公告,渤海銀行三個月、半年期、一年期整存整取產品,分別下調10個基點至1.33%、1.59%和1.85%;二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整存整取產品,分別下調25個基點、30個基點、25個基點至2.40%、2.95%、2.95%。零存整取、整存整取和存本取息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產品,均下調10個基點至1.33%、1.59%和1.85%。

浙商銀行和恆豐銀行下調幅度相對較小。浙商銀行多數存款產品下調10到20個基點,五年個人整存整取產品下調30個基點。恆豐銀行下調幅度在3到15個基點,零存整取、整存整取和存本取息不同期限產品下調3到4個基點,單位協定存款年利率由1.10%下降至1%。

事實上,4月以來,廣東、湖北、陝西、河南等多個省份的中小銀行紛紛發佈公告,下調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涉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等。往前追溯,去年9月,國有大型銀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已下調存款掛牌利率。

符合市場化定價導向

業內人士普遍認爲,近期多家銀行降低存款利率是在淨息差收窄的背景下,遵循市場利率自律定價機制,壓降負債成本的市場化調整行爲。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一季度,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爲397.3萬億元,同比增長11%,增長較快;一季度,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6679億元,同比增長1.3%。

數據還顯示,2022年商業銀行淨息差呈逐季下降之勢,年末淨息差爲1.91%,同比下降17個基點。其中,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息差下降明顯。

“目前看,通過下調存款利率、壓降負債成本來延緩息差縮窄壓力、穩定收益水平,仍然具有必要性。”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中國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說,銀行降低存款利率不僅有利於穩定淨息差,也有助於增強體系穩定性,從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齊魯銀行近日在2022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將主動調整資產結構,強化貸款風險定價水平,繼續加強負債成本管控,提高低成本存款佔比,預計年內息差保持平穩。”

婁飛鵬認爲,利率自律定價機制最新修訂的《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將“存款利率市場化定價情況”納入考覈,也是推動銀行調降存款利率的一個因素。

2022年4月,人民銀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自律機制成員銀行參考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爲代表的債券市場利率和以1年期LPR爲代表的貸款市場利率,合理調整存款利率水平。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一季度例會也指出,“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重要作用”。

在董希淼看來,引導商業銀行適度下調存款利率,正是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作用的具體體現,符合政策導向。

建議合理配置資產

實際上,在市場利率整體已明顯下降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根據市場供求變化,綜合考慮自身經營情況,靈活調整存款利率,是存款利率市場化環境下的正常現象。那麼,未來存款利率是否會繼續下降?

董希淼說,近年來我國居民存款增長較快,尤其是2022年居民投資理財風險偏好明顯下降,居民存款增速顯著加快,在人民幣存款中的佔比持續提升。與此同時,我國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實施力度,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銀行體系資金較多而有效融資需求不足,也是推動存款利率下降的原因之一。他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存款利率仍有下降可能。但考慮存款利率目前已處於較低水平,以及隨着宏觀經濟回覆、融資需求上升,未來存款利率繼續下降空間相對有限。

董希淼建議,對居民個人而言,如果資產配置中中長期存款較多,收益率則可能下降。居民應平衡好風險與收益的關係,合理配置資產、理財產品及貨幣基金等。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日前在2023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有關情況新聞發佈會中介紹,今年3月,新發生定期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爲2.28%,和去年4月相比,下降了0.16個百分點,降幅明顯小於理財產品收益率。其中,三年期、五年期的存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在3.1%和3.5%左右,仍然高於流動性更好的同期限國債收益率近0.6個和0.8個百分點。從這些情況看,企業居民投資在定期存款、理財產品和債券這些金融工具之間的分佈預計不會出現大的變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