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薛瑾 黃一靈

截至5月10日,31家保險資管公司發佈2022年年度信息披露報告。31家保險資管公司2022年共計實現營業收入327.23億元,實現淨利潤141.17億元。受管理費收入下降等因素影響,總體來看,保險資管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出現同比下滑。

值得關注的是,保險資管公司的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第三方業務成爲多家保險資管公司特別是大中型保險資管公司近年發展的關鍵詞之一,2022年多家公司第三方業務規模取得歷史性突破。

四家公司淨利潤超10億元

截至5月10日,除大家資產、華夏久盈資產暫未披露年報之外,共有31家保險資管公司發佈2022年度信息披露報告。

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31家保險資管公司2022年共計實現營業收入327.23億元,實現淨利潤141.17億元。若剔除兩家2021年年中成立的保險資管公司,剩餘29家保險資管公司2022年合計營業收入同比下滑超10%;合計淨利潤同比下滑超7%。

營收規模方面,國壽資產、平安資管、泰康資產位列前三,分別實現營業收入約48.18億元、45.37億元、44.13億元。淨利潤方面,2022年有29家公司盈利、2家公司虧損。平安資管、國壽資產、泰康資產、國壽投資四家公司淨利潤超過10億元,對應實現淨利潤分別爲29.69億元、23.61億元、16.96億元、11.33億元。

從淨利潤增速來看,有同比數據的29家保險資管公司分化較大,其中實現正增長的有15家,生命資產、長城財富資管、交銀康聯資管3家公司淨利潤實現翻倍增長;淨利潤負增長的有14家。

行業集中度較高

保險資管行業集中度仍然較高,馬太效應比較明顯。上述年度信息披露報告顯示,2022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保險資管公司包括國壽資產、平安資管、泰康資產、國壽投資、太保資產、太平資產、人保資產、陽光資產、華泰資產、新華資產、建信保險資管,11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74.53億元,佔比超八成。

2022年淨利潤超過5億元的保險資管公司包括平安資管、國壽資產、泰康資產、國壽投資、陽光資產、太平資產、太保資產、新華資產、華泰資產,9家公司合計實現淨利潤115.75億元,佔比超八成。

記者從業內瞭解到,近兩年,第三方業務成爲多家保險資管公司特別是大中型保險資管公司發展的關鍵詞之一,業內不少公司都在發力提升專業化能力、市場化程度等。

數據顯示,在上述頭部保險資管公司中,多家公司第三方業務規模取得歷史性突破。2022年末,泰康資產第三方業務規模已突破1.8萬億元,國壽資產突破5600億元,平安資管超過5000億元,新華資產受託第三方資產管理規模近4800億元,陽光資產超過4000億元,太保資產超2700億元。粗略計算,上述六家公司第三方業務規模在4萬億元以上。

發力第三方業務

事實上,在大資管時代多類型機構同臺競技、財富市場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發展第三方業務越來越成爲保險資管機構共識。業內人士認爲,第三方業務是檢驗保險資管全方面能力的“試金石”,是保險資管真正從內部受託走向市場化的標誌。

保險資管的第三方業務主要面向保險公司同業,以及銀行理財公司、信託公司、證券公司等機構,受託管理同業保險資金、銀行資金、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拓展第三方業務有利於豐富保險資管機構的資金來源,創造更多管理費收入,提升整體盈利能力。

今年初,多家保險資管公司提出,持續提升投資能力,大力發展第三方資管業務。如國壽資產明確,2023年將推進“五個領先”,其中之一便是力爭第三方業務規模增長領先,將加快重點突破,促進第三方業務在更高水平上持續增長。中再資產表示,公司2022年第三方業務取得重要突破,2023年將堅持創新思維,奮力實現第三方業務提質增量,加速多元化佈局,不斷提高市場影響力。

業內人士認爲,保險資管公司需要持續強化投資研究、產品設計等核心能力建設,持續提高投資能力的專業性以及產品設計的創新性,並增強主動開發客戶的意識和能力,以更好拓展第三方市場。

相關文章